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MIT Filters Take on Brazil!
GBI International
NEW
Taiwan’s First Long-Term Care Provider Goes Public!
新聞集錦
NEW
采風智匯「腰椎」骨鬆AI軟體 再獲TFDA許可;《Lancet》子刊:AZ氣喘藥比黃金治療標準類固醇更有效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安成藥
法人說明會
安成藥明年挑戰營收20億元
2017-11-16/
記者 徐淨
安成藥(4180)近日代工收入減少,營收連年遞減,不過自昨(15)日法人說明會報告來看,投資人似乎可重拾一點信心。這兩年的藥證申請,明年第一季至少有憂鬱症藥物可望上市,且有三項產品將在明年第一季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回應,公司基本面有機會慢慢回升。近年因美國學名藥市場藥價大跌,加上FDA審核藥證標準數變,導致取得藥證時間較預期延後。所幸,FDA目前已確定新的審核規則,近兩年提出的藥證申請...
新聞集錦
熱門焦點
國際快訊
產協
歐盟
產協與國經協會攜手 率生技業者訪歐拓商機
2017-11-16/
記者 林以璿
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與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簡稱國經協會)於10月28日至11月8日共同籌組「2017年赴歐生技產業參訪團」,由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李鍾熙理事長領軍,針對「生技醫藥」、「精準醫療」、「醫療器材」專業議題,到歐洲國家交流洽商。參訪團此行一連走訪了歐洲代表性生技聚落、生技公司、知名學研機構、以及國際知名藥廠等。同時為擴大與歐洲廠商的合作機會,亦特別透過當地貿易投資促進局等政府單位、...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生醫競爭力 臺灣打敗南韓名列第三
2017-11-16/
記者 徐淨
近日,國際生醫期刊PugatchConsilium發布一份2017年生醫競爭力排行榜,臺灣名列新興市場第三名,僅次於新加坡、以色列,擊敗勁敵韓國。報告點出排行榜前幾名國家,多年來具體支持相關領域創新發展,包括注重高品質研發及教育、良好的產學合作,對此讚譽有加。尤其臺灣在過去數十年來,致力於發展資通訊產業,這些產業也大力協助推動生醫領域研究能量。科技部次長蘇芳慶指出,臺灣在全球生醫領域的排名其實比一...
新聞集錦
FDA
罕見病
孤兒藥
國際快訊
MPS VII
有救了!FDA批准首款MPS VII罕見病新藥!
2017-11-16/
記者 林以璿
今(16)日,美國FDA宣布批准UltragenyxPharmaceutical的新藥Mepsevii(vestronidasealfa-vjbk)上市,治療罕見疾病VII型粘多醣貯積症(MPSVII)。這是首款經美國FDA批准,治療兒童和成人MPSVII患者的創新療法。 MPSVII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遺傳病,全球影響了不到150名患者,而且每一名患者的症狀都有所不同。但絕大多數患者會有嚴重的骨骼異...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杏輝與日本眼藥大廠合作 強化亞洲市場
2017-11-15/
記者 徐淨
杏輝(1734)歷經兩年的前期評估準備,近期與日本眼科用藥大廠簽署技術移轉合作,並規劃杏輝眼用製劑未來將朝向無菌製程與特殊包裝結合,提供消費者更安心的使用需求。杏輝已在眼用製劑深耕多年,研發與品管製造能力受國際肯定,除了治療青光眼眼藥水等得以外銷到藥事管理嚴格的日本,不少日本大廠也主動聯繫杏輝,一起開發抗癌針劑、錠劑、學名藥等。本合作案目標將於臺灣、韓國及東南亞各國上市,因產品的低刺激性,減少過敏...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腸細胞
《Nature》:人類首個小腸細胞表達圖譜問世!
2017-11-15/
記者 王柏豪
上週出爐的《Nature》雜誌上,來自國際知名基因體研究中心─美國BroadInstitute研究團隊發佈了人類首個小腸細胞圖譜,團隊利用單細胞RNA定序(scRNA-seq),總計定序了53193個來自小鼠腸道和類腸器官細胞的表達圖譜,看到了許多與以往認知不同的新發現,被譽為是人類第一本立體的「小腸百科全書」。該研究不僅確定了小腸所有已知細胞、特定細胞亞群和罕見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還顛覆了對腸內...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生技上市櫃鬆綁 賴揆發話:一個月內推新方案
2017-11-15/
記者 趙育麟
為營造有利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行政院長賴清德昨(14)日表示,將擴大引進國際加速器,強化與國際創投合作。生技創業方面,將放寬上市櫃條件,讓新創企業有成功出頭機會,新政策有望一個月內出來。賴揆昨召開第4次「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並裁示,積極協助新創團隊開拓國際市場,提出相關政策誘因,鼓勵大企業資源與創新創業結合,並推動國營事業及相關法人帶頭示範與新創合作。預計1個月內提出具體「5+2產業創新計畫」之...
新聞集錦
抗癌
科學要聞
DNA複製
《Science》:人類首次可控DNA複製速度以殺死癌細胞!
2017-11-15/
記者 王柏豪
1月10日最新《Science》期刊一篇研究,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人類複製DNA的速度調控,也就是說,人類自此開啟了掌握控制DNA複製速度的鑰匙,並且可以用這把鑰匙,來殺死癌細胞!論文圖片來源該篇論文「Redox-sensitivealterationofreplisomearchitecturesafeguardsgenomeintegrity」找到了人體DNA複製過程中,可以減...
新聞集錦
智慧醫療
國際快訊
FDA批准全球首例智慧追蹤藥物 有無按時服藥?醫生可以追蹤
2017-11-15/
記者 王柏豪
(14)日美國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個智慧追蹤藥物,這種治療精神疾病的藥丸進入人體消化道後,會向智慧手機發出信號,以便讓醫生追蹤病人是否服藥。圖片來源:DIGITALTIME.COMFDA批准了這個藥物是日本的大塚製藥(OtsukaPharmaceuticalCo.)所開發,大塚製藥與矽谷公司ProteusDigitalHealthInc.已試驗該藥物多年,後者提供晶片技術。大塚製藥把阿立呱唑(A...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FDA OK! Cianna乳癌定位設備Savi Scout 過關
2017-11-15/
記者 李虎門
據外電報導,FDA審核批准一間醫療設備公司CiannaMedical的乳房腫瘤定位系統,並且這是第一個被FDA準允長期使用的設備。雖然能在成像發現癌組織,但並不是所有的乳房腫瘤都能透過皮膚感覺到。在這種情況下,Cianna用於乳房腫瘤定位的SaviScout 雷達定位系統,植入一根金屬絲或著將放射性的「種子」植入癌組織中,可以幫助醫生在手術後找到腫瘤。Scout 設備可以停留在體內,沒有受限於多久...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阿茲海默症
生技業煉金童Vivek Ramaswamy 不輕言放棄阿茲海默症
2017-11-14/
記者 徐淨
人稱生技業煉金童的拉馬斯沃彌(VivekRamaswamy),旗下公司Roivant在今年9月宣告阿茲海默症新藥三期臨床試驗失敗。上週(9日),拉馬斯沃彌於倫敦金融時報生技製藥部活動上表示,該公司不會因為這次失敗而退縮,要繼續和阿茲海默症抗戰。該新藥Interpirdine為5HT6受體拮抗劑,最初是由葛蘭素史克(GSK)開發,後來授權給隸屬Roivant的Axovant公司,該公司現在由前Med...
新聞集錦
Trump
國際快訊
Alex Azar
川普推特提名 前藥商Alex Azar為新衛生部長
2017-11-14/
記者 李虎門
前美國衛生部部長TomPrice早前被揭濫用私人飛機及軍方客機出差惹起公憤,並於9月29日辭職,以致衛生部長一職懸空至今。不過,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周一(13日)上午,在Twitter發文,提名AlexAzar為下任衛生部長,並形容AlexAzar會是推行醫保及控制藥價的新星。矛盾的是,川普不管是在去年大選,或是總統期間,曾多次譴責國內製藥商的藥價太高。現年50歲的AlexAzar,在製藥大廠禮...
第一頁
上一頁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