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商機媒合
查找廠商
人物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公告
產業新訊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ESG)
本刊公告
生醫攬才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Podcast
本刊公告
新聞
醫療科技
醫療科技
NEW
福寶科技獲「2023波羅的海生命科學展」新創首獎
醫療科技
NEW
2023拉斯克獎得主出爐!眼科OCT先驅James G. Fujimoto、AlphaFold開發者Demis Hassabis等人獲獎
醫療科技
NEW
采風智匯退化性關節炎AI判讀軟體 獲TFDA、FDA雙認證
醫療科技
Insilico
AI
英科智能
神經退化性疾病
英科智能與新旭生技合作 新型AI生成系統發現新化合物
2021-02-19/
1111人力銀行
2021-02-08上午10:231111記者蘇筠家/綜合報導英科智能(InsilicoMedicine)宣布與新旭生技建立了研究合作關係,利用InsilicoMedicine新型生成人工智慧(AI)技術來針對導致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的異常蛋白加速新一代化合物的發現。InsilicoMedicine的使命是加速藥物的發現與開發,並持續地開拓新一代AI技術領域,同時在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擴大國際合...
醫療科技
AI
基因體
《Nature》子刊:可解釋AI破解基因體規則
2021-02-19/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8日,斯托斯醫學研究所(StowersInstituteforMedicalResearch)研究人員與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合作,開發可解釋人工智慧(ExplainableAI,XAI)來破解DNA編碼的程序,利用高精確度的蛋白質-DNA相互作用圖來訓練神經網絡,以揭開基因體中DNA序列的模式。該研究發表於《NatureGeneti...
醫療科技
3D列印
醫療器材
首款踝關節3D列印植入物 獲FDA批准
2021-02-18/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7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透過人道用途器材免除(HumanitarianDeviceExemption,HDE)途徑批准AdditiveOrthopaedics,LLC.開發之3D列印距骨(Talus)植入物,成為首款用於取代踝關節中骨骼缺血性壞死(avascularnecrosis,ANA)的距骨植入物。 患者特定距骨植入物(PatientSpecificTalusSpacer...
醫療科技
AI
FDA首次批准!AI預測新冠ICU患者併發症
2021-02-15/
記者 劉端雅
近日,以色列公司CLEWMedical宣布,旗下的人工智慧(AI)產品CLEWICU獲FDA批准,用於預測加護病房(ICU)成人患者的血流動力學不穩定(hemodynamicinstability)。這是FDA首次批准此類醫療器材。CLEWICU是利用基於AI的演算法和機器學習模型,來辨識ICU患者重大臨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是COVID-19常見的併發症。透過分析患者數據,包括電...
醫療科技
遠距醫療
智慧醫療
梅奧診所新研究:AliveCor行動心電圖測QTc 可居家防猝死
2021-02-10/
記者 吳培安
近日,美國梅奧診所(MayoClinic)的研究團隊與遠距醫療新創AliveCor合作,研究該公司開發的行動式心電圖裝置KardiaMobile6L,發現其在矯正Q-T間期(QTc,心血管致猝死重要風險指標)的測量表現,可匹敵專業的心電圖專家,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監控。這項研究發表在2月的《Circulation》。結合智慧型裝置的行動式心電圖(mobileelectrocardiography,m...
醫療科技
AI
ML
Cloud
Hologic與Google Cloud簽訂長期合作 提高下一代子宮頸癌AI篩檢能力
2021-02-03/
記者 彭梓涵
編譯/彭梓涵 近(1)日,專注於女性健康的醫療技術公司Hologic宣布,與GoogleCloud簽署一項多年協議,目前並未透漏合作的交易金額,但該合作將透過GoogleCloud的機器學習(ML)技術與雲端服務,強化Hologic的Genius數位診斷系統,加快全球的子宮頸癌篩檢速度。 Hologic在子宮頸癌篩查領域一直領先業界,其開發的Genius數位診斷系統是將AI與數位成像技術結合的數位...
醫療科技
光子
AI
機器學習
《Nature》子刊:新世代光子技術 加速AI、機器學習
2021-02-01/
記者 李林璦
編譯/李林璦 日前(1月29日),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ofExeter)的C.DavidWright教授受到人腦功能的啟發,提出以光子技術代替傳統的電子技術,開發出更快速、節能的未來計算系統,可運用於處理和儲存數據,將運用於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中。該研究發表於《NaturePhotonics》。 這項研究可以解決目前全球關注的問題─如何開發快速又節能的方式處理龐大的數據。 現代電...
醫療科技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BioICT
科技會報
智慧醫材法規與臨床試驗交流會 助建智慧醫材產業生態系
2021-02-01/
1111人力銀行
2021-01-28下午03:041111記者陳恆光/綜合報導為促進Bio與ICT產業跨域交流合作共同進軍國際巿場,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於日前召開「智慧醫材法規與臨床試驗交流會」,邀集臺灣電子資通訊科技大廠、AI數位新創公司、醫療院所與國際藥廠領袖代表,及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方案之相關部會與會,由智慧醫材產品開發跨域合作經驗談為起點,搭起臺灣科技業者與國際藥廠異業交流之橋樑,期能強強聯手,結合世界領先...
醫療科技
遠距醫療
石崇良
疫情加速遠距醫療?! 石崇良:遠距醫療將成常規!
2021-02-01/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去年一整年來,新冠肺炎(COVID-19)大幅加速了全球遠距醫療發展。疫情相對緩和的臺灣,在法規、政策或科技面,又該如何面對這波浪潮?今(1)日,台灣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協會於臺北舉行「臺灣遠距醫療的未來研討會」。會中邀請臺北醫學大學李友專特聘教授、嘉義基督教醫院安欣瑜醫師、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等專家,分享遠距醫療在臺灣的發展趨勢。衛福部次長石崇良首先致詞表示,臺灣早在921時就開始推...
醫療科技
新冠肺炎
病毒突變
基因定序
早覺醫療
數位醫療防疫專家會議
基因x智慧化x早覺醫療!專家:精準防疫、AI大數據不可少
2021-01-28/
記者 彭梓涵
報導/彭梓涵 今(28)日,由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舉辦之數位醫療防疫專家會議,系列論壇第二場,以數位科技助攻精準防疫為題,邀請北醫李友專教授、工研院莊曜宇副所長、宏碁智醫許銀雄總經理、圖策智能林清詠執行長,分享疫情下如何運用AI與大數據,讓防疫精準到位。 徹底利用AI才能做到早覺醫療對於AI防疫與精準健康的應用,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分享,在後疫情時代,AI可隨分級醫療給予不同的應...
醫療科技
精準醫療
全球精準醫療發展指標 臺灣勇奪亞太區第二
2021-01-28/
記者 李林璦
報導/李林璦 今(28)日,經濟學人雜誌(TheEconomist)於新加坡舉辦建構永續個人化精準醫療體系國際論壇(Buildinglongtermsustainableandpersonalisedhealthcaresystems),並發佈亞太區首個「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PHCIndex)」,臺灣勇奪亞太區第二名,僅次於新加坡;超越第三...
醫療科技
智慧醫療
創新AI智慧科技 花蓮慈院、商之器、NVIDIA攜手打造隨行醫療
2021-01-25/
1111人力銀行
2021-01-13上午11:081111記者陳恆光/綜合報導在搶救生命的過程中,醫療團隊常常要與時間賽跑,為了把握每個治療的黃金時間,花蓮慈濟醫院成立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與商之器(EBM)、NVIDIA(輝達)攜手打造人工智慧(AI)行動化平台,日前三方共同舉辦成果發表會,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一同見證。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這次的三方合作,結合了一流的醫療團隊、IT與AI的軟體、硬體...
第一頁
上一頁
40
41
42
43
4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新臺灣製藥業崛起!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巫芝岳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劉馨香
實習記者 黃珮嫻
實習記者 張綺玲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製藥業數位轉型勢在必行!7成公司目標2030年完成工業自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