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欣儀

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 亞洲專業華文生技產業月

癌症轉移新機制 無頭騎士闢轉移路徑

2016-04-26 / 記者 陳欣儀
3月16日,《Nature》刊載一項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所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轉移癌(metastaticcancer)的小鼠體內觀察到,當浸潤性癌細胞向肺部轉移時,它們如何開闢遷移的道路。來自Krummel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雙光子顯微技術」,如實地呈現小鼠體內黑色素瘤細胞轉移至小鼠肺部中,最初24小時的癌細胞成像,他們觀察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場面。首批侵入的癌細胞被免疫細胞擊碎,這些細胞...

β細胞基因缺陷 兩型糖尿病治療有望

2016-04-25 / 記者 陳欣儀
3月26日,一項由比利時VIB研究所和魯汶大學(KULeuven)共同的研究指出,β細胞中的一個常見基因缺陷,可能與罹患第1型(T1D)與第2型(T2D)糖尿病相關。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NatureGenetics》。糖尿病患者會失去調節血糖的能力,而血糖的調節通常由胰島素驅動。T1D中,免疫系統會殺死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T2D中,因代謝功能障礙,阻止胰島素發揮作用。這兩種情況...

γδT細胞分泌細胞激素 促進骨骼再生

2016-04-21 / 記者 陳欣儀
3月11日一項刊載於《NatureCommunications》的研究結果顯示,從γδT細胞產生的IL-17A能增加造骨細胞活性,進而促進骨形成,並在骨折癒合的過程中,有著關鍵作用。免疫反應除了能抵禦外來病原體的侵犯外,也幫助組織損傷(包括骨折和肌肉損傷)後的維持與修復,但對參與此機制中的特異性免疫細胞亞群及啟動癒合的作用機制尚未釐清。IL-17A能夠刺激的成骨細胞(ost...

人造基因合成生命體 基因體煉金術可能實現?

2016-04-15 / 記者 陳欣儀
生物科技爆炸的時代,複製人已非天方夜譚,但其技術仍存在許多門檻,發展的合理性也備受爭議。2013年開播的科幻懸疑大劇《黑色孤兒》(OrphanBlack)重啟複製人話題,劇中複製人帶有經過加密的謎樣合成基因序列,這些合成基因背後有什麼意義?現實中對基因改造的作為也有高度的道德爭議,但合成生物學、基因體重組與合成技術漸趨成熟,備受科學界矚目,這樣的技術又能如何合理應用?文/陳欣儀傳說世界上有2個和你...

台灣疫苗研發起步早 為何卻落後

2016-04-15 / 記者 陳欣儀
許多新興傳染病的流行規模正以燎原之勢逐漸擴大。疫苗是全球國土安全的防疫先鋒,台灣目前疫苗研發的現況為何,什麼困境限制了研發本位,台灣能預防這些來勢洶洶的流行傳染病嗎?文/陳欣儀 圖/陳欣儀、吳靜芳疫苗研發需要相對嚴格的安全性與品質管制,其製造管理法規比起藥物研發甚至更加複雜及昂貴。疫苗研發製造也是一個非常嚴謹並複雜的過程,其開發成本高且至少需長達10-15年的時程,其中包含3-6年的品質管制及...

先天免疫系統遠祖 助了解免疫系統缺陷

2016-04-01 / 記者 陳欣儀
先天免疫系統主要由吞噬細胞構成,其防禦機制主要透過吞噬作用或釋放強勁的化學物質消滅病原體或外來物。這種防禦機制僅存於人類與其他高等生物身上。一項3月1日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指出,一種生活在溫帶森林土壤中的單細胞微生物,已利用這種防禦機制超過十億年。瑞士日內瓦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ThierrySoldati研究團隊與美國貝勒醫學院合作,對阿米巴變形蟲(Dicty...

皮膚細胞轉職癌症殺手 破壞膠質母細胞瘤

2016-04-01 / 記者 陳欣儀
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成功將皮膚細胞轉變成可以破壞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BM)的「癌症捕殺」幹細胞,這項技術是建立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的技術基礎上,這項結果2月2日發佈在《NatureCommunications》。GBM十分難以治療,患者2年以上生存率僅30%,大多數患者會在確診一年半的時間內死亡。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藥學研究團隊希望能夠從患者自身的皮...

精準奈米殺手 「炸死」術後殘餘癌細胞

2016-03-31 / 記者 陳欣儀
腫瘤外科手術中殘留的癌細胞都可能會發展成另一個新腫瘤,並發生全身性轉移,因此腫瘤學家經常會建議結合放療或化療來消除殘留的癌細胞,但卻無法萬無一失。德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科學家長期研究奈米技術,他們發現由金原子組成的奈米簇可作為對抗癌症的強力武器。研究人員將金奈米粒子注射到血液中,它們會通過腫瘤血管滲透到腫瘤細胞周圍聚集,癌細胞會吞噬這些金奈米粒子。一旦金粒子進入癌細胞,從體外加以利用紅外線照射這些金...

不需再染髮? 大數據找到白髮基因

2016-03-30 / 記者 陳欣儀
《NatureCommunications》於3月1日刊載一項最新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統計遺傳學家KaustubhAdhikari帶領的國際團隊在對拉丁美洲5國、超過6,300人的DNA進行分析後,發現影響白髮基因:IRF4。IRF4基因與調節黑色素相關,而黑色素與髮色、膚色和眼睛的色澤有關。倫敦大學學院人類遺傳學家AndresRuiz-Linar...

抗體免疫療法 成功瓦解腫瘤細胞壁壘

2016-03-30 / 記者 陳欣儀
夕法尼亞大學醫學系血液腫瘤副教授GregoryL.Beatty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如何利用一種免疫抗體藥物重新定向巨噬細胞,使巨噬細胞破壞保護胰腺癌細胞的周圍屏障,使化療能更加有效。GregoryL.Beatty的研究團隊於2011年曾在《Science》發表一項研究,證實細胞表面分子CD40能調節血液和組織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並降解腫瘤微環境。令人意外的是,CD40抗體會活化巨噬細胞去對抗癌細胞...

新型細胞工程技術 開發更精確的免疫療法

2016-03-29 / 記者 陳欣儀
2月11日,《Cell》刊登2項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CSanFrancisco)的新研究,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名為synNotch的高精準度客製化生物感測器,能產生新的細胞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並將synNotch結合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增加其準確性和安全性。Notch蛋白為一種跨膜受體,既是細胞表面的受體也是基因轉錄的直接調控者,分別有胞外、膜間及胞內三部分的構造,其胞外結構...

茲卡病毒來勢洶洶 感染並謀殺神經前趨細胞

2016-03-29 / 記者 陳欣儀
研究人員發現實驗室培養的人類神經前趨細胞(humanneuralprogenitorcell,hNPCs)會被茲卡病毒(Zikavirus,ZIKV)感染並殺死。這項初步的研究首次提出為何孕婦感染ZIKV會導致出生的嬰兒有新生兒小腦症(microcephaly,又稱小頭畸型症/小頭症)。相關研究結果於3月4日刊載在《CellStemCell》。2015年末,巴西暴發ZIKV感染,新生兒出現小頭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