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馨香

當個科學記者

《NEJM》抗凝血藥+高劑量免疫球蛋白療法 救疫苗血栓

2021-06-10 / 記者 劉馨香
昨(9)日,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血小板免疫學實驗室發表於《NEJM》的研究,推薦以「抗凝血藥物搭配高劑量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來治療新冠疫苗引發的血栓副作用。研究證實透過高劑量IVIG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成功治療三個人。「疫苗誘導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VITT)」的致病機制為,患者產生辨認血小板因子4(plateletfactor4,PF4)的I...

減重新藥霸主來了!Novo Nordisk糖尿病藥semaglutide獲FDA批准治肥胖

2021-06-08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4日,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Nordisk)原先作為第二型糖尿病藥物的semaglutide,終於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肥胖症。長期以來,由於肥胖患者缺乏有吸引力的療法,諾和諾德的這款新藥將震撼減重市場。Semaglutide原本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其皮下注射劑型(Ozempic)和口服劑型(Rybelsus)分別於2017和2019年獲得美國FDA批准。由...

《Nature》子刊:Scripps老藥新用 篩出4高潛力抗新冠藥

2021-06-07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發表一項新研究,經大量篩選一萬種以上的藥物或化合物,最後找出4種臨床已批准使用的藥物,及9種處於開發階段的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潛力可作為新冠肺炎(COVID-19)口服藥。該研究於6月3日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 研究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人類細胞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再分別以約12,00...

《Science》揭免疫力新來源 腦膜免疫細胞來自顱骨!

2021-06-04 / 記者 劉馨香
近(3)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團隊發表兩項新研究於《Science》,首次發現腦膜中的許多免疫細胞,其實來自顱骨骨髓,且透過骨頭中的特殊通道直接抵達大腦,這些細胞來自以前從未被發現的新來源。 研究發現,這些顱骨衍生的免疫細胞致力維持大腦的健康,反而少數來自血液循環的免疫細胞,較易引起發炎反應,這可能解釋了免疫系統既幫助大腦免受感染,又可能引發免疫性疾病的雙面性質。 稍早的今年1月,病理學...

備戰下一波防疫科技!美BARDA攜手GHIC創投 10年砸5億美元

2021-06-03 / 記者 劉馨香
近(1)日,美國聯邦政府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旗下的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BARDA),計畫在5年內提供非營利組織全球健康投資公司(GlobalHealthInvestmentCorporation,GHIC)至少5000萬美元,10年內可能高達5億美元的資金,以促進公衛技術與相關產品的開發及商業化,為下一次疫情大流行做好準備。聯邦政府將透過BARDA風險投資部門、GHIC籌募的全球健康安...

Moderna疫苗明年出貨30億劑!CDMO廠賽默飛世爾最大受惠

2021-06-02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1日,莫德納(Moderna)宣布,已委託賽默飛世爾(ThermoFisherScientific)進行mRNA新冠(COVID-19)疫苗的填充(fill-finish)、貼標和包裝等工作,將從今年第三季開始生產,預計可產出數億劑疫苗。莫德納更表示,預計從明(2022)年開始,每年產量可達30億劑疫苗。莫德納在聲明中表示,已委託賽默飛世爾其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Greenville)...

別再用國家代稱!WHO以希臘字母重新命名新冠變異株

2021-06-01 / 記者 劉馨香
昨(5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一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統一命名表,以希臘字母取代第一次發現變異株的國家名稱。例如,「英國」變異株稱為Alpha、「南非」變異株稱為Beta、「巴西」變異株稱為Gamma、「印度」變異株稱為Delta。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新命名不會取代現有的科學名稱,即「英國變異株」改稱「Alpha變異株」,但其PANGO譜系名稱依然是B.1.1.7,這是為了幫助公眾討論,並...

《Nature》子刊:電腦模型估 人類壽命極限150歲!

2021-05-31 / 記者 劉馨香
近(25)日,新加坡GeroPTE公司的研究團隊發表一項研究,以血球細胞和走路步數所建立的模型估算,顯示人體在120至150歲時,會完全失去從壓力恢復的能力,最終導致死亡。也就是說,人類的壽命極限為150歲!該研究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研究人員使用美國、英國、俄羅斯共計超過50萬人的匿名醫療數據,分析血液常規檢查(CBC)資料,計算出兩項數值: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值,...

徐克宇:欠缺長期政策 臺灣遠距醫療不足應變

2021-05-30 / 記者 劉馨香
截至28日,全臺已有394家醫院和10,044家診所,成為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為了減少非必要的接觸,民眾盡可能待在家中,遠距醫療看似風起雲湧。不過,本刊專訪成立臺灣第一個遠距醫療平台「醫生馬上看APP」的健康聯網資訊服務公司執行長徐克宇,他卻直指,政府平時未鼓勵遠距醫療發展,導致醫院準備不足的窘況。 遠距醫療倉促上路 市面軟體隱私保護、資料調閱有爭議徐克宇分享其公司自去年底與振興醫院合作...

盧冠達公司Senti Bio攜手BlueRock 以基因迴路開發下一代細胞療法

2021-05-28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26日,臺裔美籍生技新創名人麻省理工學院(MIT)盧冠達(TimothyLu)再傳捷報,其創立的合成生物學公司SentiBiosciences與知名細胞療法公司BlueRock簽署合作協議,BlueRock將應用SentiBio的基因迴路(genecircuit)技術開發能調控細胞的下一代細胞療法。根據協議,SentiBio將負責設計、建造和測試分子感測器、調節器等,BlueRock則將雙...

大規模城市微生物監測 《Cell》:全球各城市都具獨特微生物「指紋」

2021-05-27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CornellMedicine)的遺傳學家ChristopherE.Mason,自2015年的研究揭示紐約市地鐵系統中存在大量未知微生物後,近(26)日,Mason和數十位研究者合作發表全球60個城市的地鐵、公車、高架火車和輕軌等交通系統的研究,發現數千種新病毒與細菌,並發現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微生物「指紋」。該研究發表於《Cell》。研究人員以交通系統中常見的物體為...

加速開發基因療法!Biogen擲1.15億美元攜手Ginkgo

2021-05-27 / 記者 劉馨香
近(21)日,百健(Biogen)宣布與GinkgoBioworks達成基因療法開發合作,百健以500萬美元預付款獲得GinkgoBioworks專有的細胞基因體編輯平台與技術,希望加速開發基因療法,尤其是重組腺相關病毒(AAV)載體的製造。根據協議,若合作項目達到某些研究、開發和商業里程碑,百健最多將支付高達1.15億美元的里程碑金。AAV載體被廣泛用於開發創新的基因療法,特別是神經疾病與神經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