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癌症治療新標靶? CDH11抑制劑有望攻克胰腺癌

2021-01-20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日,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GeorgetownUniversityMedicalCenter)的科學家發現,在小鼠體內若抑制「鈣黏蛋白11」(CDH11)這項已被證明與部分癌症轉移相關的蛋白質,將能顯著促進胰腺癌治療,並已開發出相關小分子藥物、成立新創公司,期望將該藥物進一步開發到臨床階段。該研究於2020年12月8日發表於期刊《Gastroenterology》。由喬治城大學腫瘤...

《Nature》子刊:中研院、臺大共解減數分裂基因互換關鍵機制

2021-01-19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19)日,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團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成功透過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以分子結構解謎與父母染色體配對相關的酵素「DMC1蛋白」,是如何調控DNA,以達到完美互換的關鍵機制。研究成果14日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DMC1是主要催化父母染色體配對與互換的酵素,可以協助不完美的DNA配對,並達成完美的DNA互換。然而,減數分...

《PNAS》雪梨大學創新鼻噴疫苗:「蛋白質+佐劑」合為一體 開發更省時

2021-01-19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今(19)日,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ofSydney)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創新的經鼻給藥疫苗技術,可將疫苗中能引發免疫反應的蛋白質,與所添加促進效用的佐劑,合成為單一分子,可大幅節省疫苗開發時間。該論文已發表於期刊《PNAS》。這支由雪梨大學有機化學與生化教授RichardPayne和百年癌症研究所(CentenaryInstitute)教授WarwickBritton領導...

陽明大學發現5關鍵基因 解謎臺灣漢人演化優勢

2021-01-18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18)日,陽明大學宣布其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中,發現了五個關鍵基因,讓臺灣漢人在演化及適應生存環境的過程中,不被天擇所淹沒。該研究也於日前發表於期刊《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可文亞的團隊,透過研究14,401位臺灣漢人的全基因體基因型,及其中772位全基因體序列,找到了CTNNA2、LRP1B...

成大、長庚、臺大青年學者 從腸道菌解慢性肺阻塞、心血管疾病新療法

2021-01-16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彭梓涵、巫芝岳今(16)日,由圖爾思生技、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合作舉辦的第五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中,論壇三邀請成大助理教授徐瑋萱、長庚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林稚容、臺大醫院醫師吳偉愷等青年學者,分享他們腸道菌相關的研究中,與微生物胞外泌體、慢性肺阻塞(COPD)、心血管疾病疾病的關連。微生物胞外泌體疾病治療新策略成功大學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徐瑋萱助理教授(攝影/巫芝岳)成功大學食品安...

働!「臺灣醱酵之父」蘇遠志九旬高齡辭世

2021-01-15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15)日,臺灣大學於官網公告,有「臺灣醱酵之父」美名的臺大生化科技名譽教授蘇遠志,已於日前(10日)離世。蘇遠志的「麩胺酸醱酵生產」創新發明,曾造就臺灣成為外銷世界第一的「味精王國」;辭世消息讓各界悲慟不捨。臺大生化系友會理事長/中研院客座講座吳金洌,在訃聞中表達了對蘇遠志辭世消息的哀痛與感念;也指出蘇遠志的研究成果落實產業界,使臺灣成為國際上味精、綠藻、鳳梨酵素、紅麴色素和尿激酶...

《Science》子刊:預測轉錄因子結合突破! AI洞見「單細胞」基因調控

2021-01-14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rvine)的科學家發表了一項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框架(deeplearningframework),可用於預測單一細胞層級的基因調控,突破過去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結合預測技術,僅能針對整群細胞進行的限制。研究論文於2020年12月18日發表於期刊《ScienceAdvances》。由UCIrvine華裔資訊科學系教授謝曉...

《JP Morgan》Pfizer、GSK、Gilead、Amgen、AbbVie、Vir六大藥廠最新戰略

2021-01-13 / 記者 巫芝岳
整理編譯/巫芝岳11日起一連四天線上舉行的J.PMorgan健康醫療大會中,昨日包括輝瑞(Pfizer)、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吉利德(Gilead)、安進(Amgen)、艾伯維(AbbVie)和Vir Biotechnology等公司,分別在會中發佈了期臨床與商業佈局的最新進度。《Pfizer》重新設計製程新冠疫苗產量提高50%對於備受矚目的Pfizer/BioN...

《Cell》抗癌藥開發再突破! 哥倫比亞大學揪出跨癌種共同標靶「主調節蛋白」

2021-01-12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11)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ofColumbia)的科學家,透過針對一萬名癌症患者的大型分析,發現20種癌種中共通的407個「主調節蛋白」(masterregulatorprotein)。相較於針對少數人特有的基因突變開發抗癌藥,這些關鍵蛋白質的發現,有望成為能一次治療多數癌症患者的藥物標靶。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主調節蛋白」是一種在細胞調控網路中,存...

《Cell》化療藥抗藥性怎麼來? 癌細胞用「冬眠」抵抗化療藥

2021-01-11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日,加拿大瑪格麗特公主癌症研究中心(PrincessMargaretCancerCenter)的科學家,發現大腸癌細胞如何透過如「冬眠」般的「持久耐藥」(drug-tolerantpersister,DTP)機制,來對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機轉,有望成為未來抗癌療法的新標靶。該研究7日發表於期刊《Cell》。由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ofToronto)助理教授Catherin...

疫情促細胞治療、疫苗、CDMO 產學合作大成長!

2021-01-10 / 記者 巫芝岳
2020年12月4日,Cytiva於臺北舉行「年度感恩交流研討會」,會中除了邀集許多國內生技業者共襄盛舉外,也以「生技產業的煉金石,疫情下的困境與重生」為題,邀請包括:慈濟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孫立易、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台康生技副總經理張志榮,以及聯合生技總經理林淑菁等業界專家,分別從細胞治療、疫苗、CDMO、產學合作等角度,分享在新冠疫情下,生技產業在各面向所面臨的挑戰和契機。 (撰文/巫芝岳,攝...

傑盟首款試管嬰兒「動態培養晶片」 懷孕機率高兩倍【會員限定,5/28前限期開放】

2021-01-10 / 記者 巫芝岳
在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簡稱儀科中心)三年多來的輔導下,傑盟(股)公司在2020年10月,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款半導體製程製造的試管嬰兒「動態培養晶片」,突破國外動態培養技術不易量產、商業化門檻,這款模仿受精卵在輸卵管內成長的創新技術,有望將成功懷孕的機會提高兩倍之多。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晚婚趨勢漸長,俗稱「試管嬰兒」的人工體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