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研究首揭鹽分讓大腦下視丘活躍、血流減少機制

2021-11-14 / 記者 劉馨香
近(2)日,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StateUniversity)在《CellReports》發表研究,首次揭露在大腦深處神經元活動與血流之間的關係,以及大腦如何受到鹽份攝入的影響。研究發現,攝入鹽分會使下視丘活躍,此時該區域血流量反而減少,造成缺氧的微環境。通常當神經元活躍時,該區域血流量會迅速增加,這種關聯性稱為神經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coupling)或是功能性充...

紅血球具免疫功能!?《Science》子刊:首揭重症患者貧血機制

2021-10-27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0日,賓州大學(UPenn)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團隊發現,患者罹患敗血症與新冠肺炎(COVID-19)時,紅血球會與游離DNA(cell-freeDNA)結合,帶上細菌或寄生蟲的DNA,而誘導巨噬細胞(macrophages)吞噬紅血球,紅血球因此離開血液循環而造成貧血,這是首次揭開重症患者發生急性貧血的機制。該研究發表於《Scienc...

《Nature》子刊:全球首揭!年輕到衰老 小鼠大腦代謝物圖譜

2021-10-18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5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研究人員發表了全球首個「小鼠大腦代謝物圖譜」,該圖譜包含了雄性與雌性小鼠,從青春期到成年期,再到老年期,不同年齡的10個大腦區域中1,547種代謝物分子。該研究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基因體中心西岸代謝體學中心主任OliverFiehn表示,這是全球最大的大腦代謝體分析,其中涵蓋的1,547種代謝物...

抗新冠病毒感染新王牌?! 日首揭短鏈脂肪酸可降低鼻腔ACE2表現

2021-07-15 / 記者 吳培安
近(12)日,日本福井大學(UniversityofFukui)研究團隊,透過細胞實驗發現,針對鼻腔上皮細胞施加短鏈脂肪酸,可使其ACE2受體表現量較低。由於高度表現的ACE2受體會使得細胞更容易成為新冠病毒(SARS-CoV-2)的攻擊目標,因此短鏈脂肪酸可能也具有對抗新冠病毒的潛力。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鼻科與過敏期刊》(AmericanJournalofRhinology&Allerg...

英國Biobank 35.8萬人大規模研究 首揭粒線體DNA與一般疾病、身體特徵關聯

2021-05-19 / 記者 吳培安
近(17)日,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取自英國人體資料庫(UKBiobank)、多達35.8萬人的大規模樣本關聯性分析成果,並指出:以往被認為對一般疾病關聯很小的粒線體DNA遺傳變異,可能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的風險,也會影響到身高、壽命(lifespan)、血液生化值和肝腎功能等。這篇研究發表在《NatureGenetics》。 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UKBiobank中3...

《Cell》改寫生化教科書?! 史丹福首揭人類細胞「醣RNA」分子存在

2021-05-18 /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項由RNA和多醣(glycan)結合的新分子「glycoRNA」(尚無正式譯名,暫譯:醣RNA),這是人類首次在自然界中發現醣分子可與核酸相連的證據,顛覆現有RNA與醣化學理論。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只有蛋白質和脂質會和多醣相連,而形成醣蛋白和醣脂質,而DNA、RNA等核酸分子...

《Science》好奇心如何產生? 荷蘭小鼠研究首揭相關大腦迴路

2021-05-14 / 記者 巫芝岳
近(14)日,荷蘭神經科學研究院(NetherlandsInstituteforNeuroscience)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項全新的大腦神經迴路,首次解開小鼠產生「好奇心」的機制。未來,相關機制將得以解釋為何有些人好奇心比較強、願意冒著危險探索未知事物等。該研究論文刊登於頂尖期刊《Science》。研究人員在小鼠研究中發現,其大腦下視丘部位(subthalamicbrainregion)的一群抑...

《Science》首揭腸道菌抑制肝臟腫瘤機制

2018-05-29 / 記者 徐淨
近日,《Science》再度出現一篇關於腸道微生物與腫瘤免疫的研究成果。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研究中心(CCR)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微生物與肝臟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存在關聯,並在小鼠模型中得到了驗證。意味著對肝癌的發生機制及開發治療方法深具有影響力。(全文連結)研究領導者、NCICCR的TimGreten表示,在不同腫瘤模型中,他們發現,如果用抗生素治療小鼠、消除部分腸道細菌,就可以透...

驚人!《Nature》首揭:超1/4的藥物抑制人類腸道細菌

2018-03-22 / 記者 林以璿
《Nature》最新一篇文章中,科學家第一次系統分析了已上市藥物對於腸道微生物的直接影響,強調了非抗生素類藥物同樣面臨耐藥性問題,「超過1/4的藥物會抑制人類腸道菌的生長。」被譽為人類「第二基因體」的腸道微生物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其結構和組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運動、飲食、外界刺激、抗生素等。現在,最新研究發現,除了抗感染藥物之外,其他治療藥物同樣也會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腸道菌群。這一研究由歐洲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