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準IL-11潛力!Alphabet旗下Calico斥5.71億美元 攜邁威生物攻IPF、腫瘤新戰場

2025-06-27 / 記者 彭梓涵
今(27)日,Alphabet旗下的抗衰老疾病開發公司CalicoLifeSciences宣布,與上海邁威生物(MabwellBioscience)簽署一項總金額高達5.71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取得其研發中的IL-11標靶療法,在大中華區(中國、香港、澳門、台灣)以外的獨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利。 此次協議主要聚焦於細胞激素IL-11標靶療法。根據雙方協議內容,合作範圍涵蓋Mabwell正在開發的候...

《Molecular Cancer》北醫黃彥華、翁浩睿團隊解析皮膚癌幹細胞雙面角色

2025-06-10 / 記者 吳培安
日前,臺北醫學大學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黃彥華教授與翁浩睿合聘教授研究團隊,在學術期刊《MolecularCancer》發表論文,分析皮膚幹細胞、癌症幹細胞與其所處環境的複雜交互作用,並盤點鎖定其中特定訊息傳遞途徑的臨床試驗與藥物開發新進展,為相關研究與臨床策略提供新的見解。 該研究指出,細胞所處的區位微環境(nichemicroenvironment)在調節普通的皮膚幹細胞(SSC),以及皮...

回顧ASCO跨國藥廠最新進展 ADC、雙特異性抗體、鉅額交易受矚  

2025-06-04 / 記者 吳培安
集結全球頂尖腫瘤學專家、匯聚最新癌症研究成果與治療趨勢的指標性生技製藥會議「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已於美國時間6月3日正式落幕。環球生技月刊為您盤點在今年的ASCO2025中,8家跨國大藥廠公布了哪些最新動向,特別是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雙特異性抗體(BsAb)等備受期待的創新藥物進展。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在ASCO2025中,阿斯特捷利康公布了口服選擇性雌...

《Nature》個人化癌症疫苗見效!腎癌患者術後近三年未復發

2025-02-06 / 記者 吳培安
昨(5)日,美國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哈佛暨麻省理工學院布洛德研究所(BroadInstituteofMITandHarvard)合作發表一項癌症臨床新研究,9位高復發風險的腎癌患者在手術移除腫瘤、注射個人化癌症疫苗治療之後,9位患者皆出現積極的免疫反應,且在將近三年的追蹤期內都沒有復發。這項研究刊登於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每年全球有超過40萬新確診腎癌患者,並導致了超過15...

臺灣第一人!閻雲榮膺ASCO終身會士

2025-01-21 / 記者 彭梓涵
今(21)日,台灣生醫創新學會(TiBIA)表示,該會理事長閻雲獲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授予FASCO終身會士(FellowofASCO),以表彰其40多年來對癌症臨床研究的卓越成果,以及ASCO推廣教育的投入。據了解,閻雲是台灣首位獲得ASCO終身會士的醫師科學家。 台灣生醫創新學會理事長、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是知名的...

《Nature》子刊:希望之城CAR-T力克腫瘤逃脫機制 靶點變兩倍、可添加開關

2024-12-26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3日,美國癌症獨立研究治療中心「希望之城」(CityofHope)所帶領的細胞與基因治療研發團隊,發表了一種稱為「zip-sorting」的新型基因修飾方法,讓CAR-T能夠鎖定更多的靶點或是添加新的功能,幫助CAR-T細胞克服腫瘤逃脫機制的挑戰。這項研究刊登在《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 研究第一作者、希望之城血液學暨造血幹細胞移植科助理臨床教授Scot...

國衛院體外三維癌細胞培養技術 化身「癌組織工廠」

2024-11-25 / 記者 李林璦
今(25)日,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董國忠副研究員研究團隊分享其研發出「新穎體外三維癌細胞培養技術」,運用新材質多孔性骨支架並合併數個骨微環境開發出「癌組織工廠」,縮短體外培養成腫瘤組織的時間,例如14天可在體外培養0.6公分的胰臟癌腫瘤組織。此研究成果已於2022年發表於國際期刊,2024年8月起開放接受「測試藥物腫瘤組織學體外評估」委託研究服務。同時,已進入專利審查中,並完成大量樣品測...

上毅生技HuL001登美國ASTRO年會 明年進臨床二期

2024-10-01 / 記者 吳培安
今(1)日,生技中心(DCB)衍生新藥研發公司——上毅生技,宣布其臨床階段免疫抗癌新藥HuL001最新研發成果,於美國放射腫瘤醫學會(ASTRO)年會亮相,並由上毅生技的研發合作夥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質子醫學中心趙坤山院長,進行口頭發表。 上毅生技表示,HuL001為全球首款靶向癌細胞甲型烯醇酶(ENO1)的抗體新藥,由於ENO1在癌細胞表現越多、患者的預後便越差,因此...

腫瘤學家蕭麗欣獲選首位「華裔」AACR主席

2024-04-07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4月5日至8日,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舉辦2024年會,AACR宣布,多倫多馬格莉特公主醫院(PrincessMargaretCancerCentre)腫瘤免疫治療計畫臨床負責人、多倫多大學醫學系教授、AACR院士蕭麗欣(LillianL.Siu)當選2024年~2025年的AACR主席,也是首位華裔科學家當選AACR主席。 蕭麗欣從醫30多年,曾被《OncoDaily》評為腫瘤學領...

諾華29億美元收購癌藥生技公司MorphoSys 股價飆漲56%

2024-02-06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6日,諾華(Novartis)宣布,斥資29億美元(27億歐元)收購德國癌症生技公司MorphoSys,將加強諾華的腫瘤產品線。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這項併購交易。此項併購消息一出,MorphoSys股價飆漲56%。 在諾華收購的前幾小時,MorphoSys才剛宣布已將唯一獲批准上市產品——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的CD19抗體藥物Monjuvi(...

富禾生醫獲消化系統腫瘤權威趙毅接任董事長、8億元募資擬10月完成  

2023-08-30 / 記者 吳培安
日前,致力於以免疫精準診斷結合客製化治療的富禾生醫宣布,經過董事會推選,由消化系統腫瘤治療權威、原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趙毅部主任,擔任富禾生醫新任董事長。 趙毅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藥物放射治療科科主任、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及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部主任,專長為消化道疾病、癌症診斷治療,亦是國內消化系統腫瘤治療權威。 趙毅也表示,期許透過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所帶領的團隊,持續開發更多元...

《Science》子刊:創新可分解腦移植物 為癌症藥物開血腦屏障!  

2023-07-11 / 實習記者 黃珮嫻
《Science》子刊:創新可分解腦移植物為癌症藥物開血腦屏障! 近(14)日,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ofConnecticut)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生物分解的移植物,幫助化療藥物攻擊腦腫瘤。治療過程移植物產生超音波鬆開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使藥物進入腦中對抗腫瘤,該研究為超音波在醫學應用領域的最新突破。研究發表於《Science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