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碩生醫骨科手術機器人臺、美取證到手 前進全球市場B輪目標5千萬美元  

2022-08-31 / 記者 吳培安
今(31)日,致力於脊椎手術機器人系統開發的炳碩生醫於發表會中宣布,將加速推廣已取證之「君凱捷複合手術導航系統」及「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二大產品的全球布局,臺灣市場以搶下五成醫學中心覆蓋率為目標,美國市場則是追求產品市占率達一成。 執行長莊學誠表示,炳碩生醫將啟動5千萬美元的B輪募資計畫,並在全臺重點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積極推廣,目標在未來三年內服務國內五成醫學中心,同時透過合資、授權或策略聯盟等方...

受贈1.72億美元!澳成立亞洲首個「全球流行病研究中心」仿效CEPI聯盟促大流行藥物發現

2022-08-31 / 記者 彭梓涵
受到疫情下mRNA疫苗快速研發獲得批准的啟發,今(31)日,加拿大慈善家GeoffreyCumming宣布向墨爾本大學捐贈1.72億美元,設立亞洲首個「Cumming全球流行病治療中心」,該中心不只針對特定病原體研究,也將尋找新方法以治療並阻止當前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鑒於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在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太陽能投資和管理方面致富的慈善家GeoffreyCumming,希望能在下一次大...

BrainsWay憂鬱症第二款穿顱磁刺激 獲美FDA批准

2022-08-31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29日,以色列神經刺激療法公司BrainsWay宣布,繼2013年第一款深層穿顱磁刺激(deep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dTMS)設備(H1線圈),獲得美國FDA批准治療重度憂鬱症近十年後,另一款dTMS設備(H7線圈)又獲批准治療重度憂鬱症和焦慮性憂鬱症(anxiousdepression)。BrainsWay的深層穿顱磁刺激技術,是透過安裝在頭盔...

不需侵入檢查!醫乘智慧尿檢膀胱癌AI產品 落地童綜合醫院

2022-08-31 / 記者 吳培安
今(31)日,童綜合醫院舉辦「AI尋狩癌細胞醫療研究發表會」,展示其與前仁寶電腦人工智慧實驗室軟體副總陳聖雄、STB學人醫師劉天仁共同在美創辦的醫乘智慧(AIXMEDInc.),在泌尿外科膀胱癌精準照護上的數位轉型研發成果。 醫乘智慧是由前仁寶AI副總陳聖雄、STB學人醫師劉天仁聯手在美國矽谷創辦,鎖定美國醫療體系痛點,提供協助醫師判讀、同時能充分說服醫院採納的AI完整解方,成為細胞學數位病理的M...

Olympus出售百年顯微鏡業務 4276億日圓破撤資紀錄!

2022-08-31 / 記者 李林璦
專注光學與成像的日本公司OlympusCorp.於29日,宣布將科學顯微鏡等事業部門以4276億日圓價格(約31億美元、新台幣932億元),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BainCapital),改為專注於醫療領域,預定在2023年1月完成。《路透社》指出,這將是日本公司最大的一次撤資。 Olympus的科學顯微鏡事業部門,專注於開發生命科學和工業用的儀器與設備,包含X射線螢光分析儀(X-ray...

《Nature》英、美首創小鼠「幹細胞人造胚胎」 成未來器官移植新希望

2022-08-31 / 記者 巫芝岳
近(25)日,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ofCambridge)和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科學家,以多種幹細胞成功培養出具有部分腦部與心臟結構的小鼠「人造胚胎」,這項成果除了可作為胚胎發育早期的基礎研究工具外,未來更可望進一步開發出用於移植的人類合成器官。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這項人造胚胎,是由3種胚胎發育初期的幹細胞,以人工方式組成。研究團隊並證明其在母鼠子宮內,...

08/31《生醫焦點雷達》

2022-08-31 / 新聞中心
生技人才獲配股票享緩課優惠 工商時報2022/8/30永昕下修今年營收,兩項CDMO訂單明後年商業化生產,展望正向財訊快報2022/8/30美時旗下策略投資AlvogenUS專利訴訟獲美有利裁決時報資訊2022/8/30大股東DyDo釋股大江董座林詠翔持股增1%時報資訊2022/8/30聯生藥:UB-421對抗HIV有效性獲准執行美二期臨床試驗 工商時報2022/8/30洗腎耗材供應商善德生技8...

該被併購還是IPO? 臺灣新創出場重重阻礙!

2022-08-31 / 記者 李林璦
疫情讓臺灣資本市場轉向關注生技領域,讓曾經慘澹的生技股榮景再現、逆勢成長;加上櫃買中心與證交所共同推出戰略新板與創新板,拓寬了生技產業的上市管道。出場機制是投資人與新創共同努力的目標與願景,臺灣生技產業真的有機會起飛嗎?撰文/李林璦活絡的出場機制是促進早期投資的關鍵,有未來出場的獲利願景,才會讓投資人與新創有共同努力的目標,而出場機制不外乎是IPO或是併購。昔日曾經慘澹的生技股,在疫情期間成為逆勢...

陸資、外資來臺路障無解?

2022-08-31 / 記者 彭梓涵
據經濟部投審會公布的2021年全年核准外資投資,僑外投資金額僅有74.76億美元,年減18.24%,投資件數衰退2成,共2,711件;陸資來臺件數,只剩下49件,年減45.56%,投資金額剩1.16億美元,與國際發展趨勢大為悖離。其中,與生技領域相關的投資,外資方面僅有4件、陸資案件數為零。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若在國內資金活水不足,又面臨外資奧援不利的兩大皆空危機下,該如何提升競爭力?撰文/彭梓...

臺灣生技創投20年無法茁壯?

2022-08-31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創投在最活躍的時期,全球僅次於美國,與以色列並駕齊驅。生技創投在此時期開枝散葉、創投新血輪不斷投入,但自1998年政府實施「兩稅合一」稅改,取消創投享有20%投資抵減的租稅優惠措施後,投資強度大減。2005年前臺灣還有20億規模的生技創投,但2005~2012年間,不只鮮有新的生技創投成立,且多走向休止狀態,現在雖有國家政策扶持成立規模超過50億新臺幣的台杉生技基金,但多數生技創投資金投規模都...

臺灣資金斷鏈處處危機?

2022-08-31 / 記者 李林璦
本刊採訪過不下百家新創生技,逾90%反應創業最大的挑戰是募資!根據臺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的調查,在2015~2018年間獲得創投投資的公司,後來只有10%的公司得到下一輪投資。臺灣的醫療系統堪稱全球領先,半導體科技稱霸世界,生技醫療、工程、電機人才濟濟,但是,為何孕育不出所謂的「生技獨角獸/生技大廠」?普遍答案幾乎也是:資金斷鏈!撰文/李林璦新冠疫情帶動全球資金匯聚於生技醫療,讓資金流...

生醫資金「斷鏈」!新創募資存亡之秋 ?

2022-08-31 / 記者 彭梓涵
去年東元父子之爭,意外扯出保險業者資金投資創投,間接介入經營權之爭。保險局因此修法,單一事件,再次延伸「潛規則」……!過去幾十年,力挺政府策略性產業發展資金來源關鍵――百兆資產實力「保險業資金」,將因此限縮投資?從嚴解釋創投資金僅能投資註冊於臺灣的本土公司,卻適逢政府鼓勵新創邁向國際化,許多公司轉而架構境外,但營運主體仍在臺灣的新創公司,究竟算不算臺灣公司?新創發展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