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曾繁根開發高科技積木 拼出「通用型器官晶片」
2024-04-26 / 記者 彭梓涵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暨研究所曾繁根特聘教授,是臺灣早期投入「實驗室晶片」開發的教授之一,他不只擔任過2018年「國際化學與生命科學微型系統會議(µTAS)」主席,還爭取該年會議在臺灣首次舉辦。其歷經20年研究,開發的SACA晶片不只可收集血液中稀有的腫瘤細胞,他還以SACA晶片為基礎,開發組合式「通用型器官晶片」,器官類型涵蓋多種腫瘤、肝、腎,目前正與臺大新竹分院進行肺癌藥物的測試...
陽明交大陳冠宇創「久浪智醫」 第三代仿生肺器官晶片年底推出
2024-04-26 / 記者 李林璦
陽明交通大學生醫所、電機系和生科院教授陳冠宇今年年初邁向新里程碑,正式成立久浪智醫(AnivanceAI),並入圍2024年打擊動物測試大獎(LushPrize)的科學獎。AnivanceAI已開發出超過10種以上、具可重複性、臨床預測性的人體呼吸道模型跟應用,更進一步運用特殊水凝膠材質模擬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病理狀態,同步研發整合半導體感測技術的自動化仿生器官晶片,準確度超越85%,讓新藥開發時間...
臺灣器官晶片追趕歐美 「彎道超車」機會在哪裡?
2024-04-26 / 記者 吳培安
雖然臺灣器官晶片產業發展已經落後歐美10年,但在政府3R計畫推動動物試驗替代科技、以及臺灣固有的資通訊(ICT)產業鏈優勢下,或許仍有機會追趕國際,甚至彎道超車。專家分析,器官晶片的三個趨勢,將成為臺灣的決勝點,包括人工智慧、標準化製程、整合系統等。撰文/吳培安雖然臺灣在類器官/器官晶片上累積了近160項計畫的研究能量,但迄今成功產業化的案例仍十指可數,未來還需要由上至下的政策資源激勵,以及由下而...
類器官/器官晶片產學全臺大搜查!
2024-04-26 / 記者 吳培安
臺灣在器官晶片領域論文發表數,曾經一度衝到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日本,顯見臺灣豐沛的研究量能。以下本刊也盤點了國內160項類器官/器官晶片技術暨分布趨勢,並介紹其中衍生新創的10支團隊,帶您了解它們的最新進展。撰文/吳培安、巫芝岳6年前,臺灣的器官晶片領域,曾經一度迎來「高光時刻」。2018年11月,在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積極爭取下,由化學與生物學微系統學會(CBMS)主辦的...
歐、美、中器官晶片大車拚 先行者為贏家?
2024-04-26 / 記者 彭梓涵
2022年美國參議院,通過了「FDA現代化法案2.0」,取消藥物研發所需的動物實驗,有望取而代之、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DavosForum)列為十大新興技術之一的「器官晶片」(OOC),成為全球大藥廠、新創公司爭先投入的領域。器官晶片全球市場規模,估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10億美元。從「動物(InVivo)」完全轉變到「體外(InVitro)」測試系統,預計未來10年內有望被實現,器官晶片賽道已...
Next 晶片戰 10年內顛覆新藥開發(一)
2024-04-26 / 記者 吳培安
從2D細胞培養、到立體3D「類器官」,再到整合微流體與微機電「器官晶片」。5~10年內,類器官/器官晶片開啟「替身醫療」時代!生醫晶片,顛覆全球新藥開發,未來10年內,將搶食動物實驗百年商機!?歐美、中國已在人類器官/器官晶片競速賽道上,下一波世界「晶片戰」風雨欲來……2022年,臺灣啟動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跨部會平台,多達160項類器官/器官晶片研究計畫,實際產業化僅約1...
類器官/器官晶片風潮已來、自動化需求增加!AI分析設備成最佳助攻手
2023-10-05 / 記者 巫芝岳
今(5)日,香港分子儀器(MolecularDevices)於君品酒店盛大舉辦「2023台灣高內涵第12屆使用者研討會」,邀請昱星生技、法商HCSPharma、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陳怡文、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呂俊毅等生醫產學界專家,分享他們應用MolecularDevices高內涵技術平台(highcontentplatform)完成的創新研究成果;此外,Molecular...
首屆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揭曉 中研院、陽交大、磐石、清大、工研院團隊勇奪250萬獎金
2023-09-21 / 記者 巫芝岳
今(21)日,莫德納台灣(ModernaTaiwan)與中央研究院共同舉辦的「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於台北南港舉行頒獎典禮。獲獎的5組團隊分別為:中研院生醫研究中心胡哲銘、陽明交大生醫工所陳冠宇、磐石醫藥、清大化工系宋信文、工研院生醫所鄭淑珍團隊,除了總額新台幣250萬元的獎金外,也將獲得與莫德納一對一業師輔導的資格。本次獎項不但為台灣首屆mRNA前瞻新創獎,更是莫德納在亞洲首次與學研單...
陽明交大發表5尖端技術 齊攻肺病新藥開發、精準診斷
2023-07-30 / 記者 劉馨香
今(30)日,在亞洲生技大會的最後一日,陽明交通大學在國科會舞台區舉辦技術發表會,展現陳冠宇、傅毓秀、李博仁、陳浩夫、黃琤等五位教授實驗室在肺部疾病治療,癌症、細菌抗藥性與心肌梗塞精準診斷等尖端技術,並由陳志成教授分享TAF認證之游離輻射檢驗實驗室的服務。 陳冠宇:器官晶片+動態氣霧高度模擬人體替代動物實驗首先登場的是生醫工程研究所教授陳冠宇,他為了解決藥物臨床前開發流程中,動物實驗成本高昂、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