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體臨床應用現契機:抑制大腸直腸癌、降解環境賀爾蒙

2021-01-16 /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今(16)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五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論壇一以「微生物體(microbiome)研究趨勢」為主軸,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孟子青研究員、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副研究員,分享他們以微生物體學研究,分別切入大腸直腸癌治療、環境類固醇(steroids)賀爾蒙的研究啟發,以及如何應用到臨床。 *大腸直腸癌患者治療後腸道菌相也回不去?! 孟子...

微生物發展方法學為關鍵 噬菌體療法對抗超級細菌有解

2021-01-16 / 記者 彭梓涵
報導/彭梓涵 今(16)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五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論壇二以「微生物技術趨勢」為主軸,邀請花蓮慈濟檢驗醫學部陳立光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主治醫師王錦堂,分享噬菌體療法(Phagetherapy)在對抗超級細菌、腸道菌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噬菌體療法解決抗藥性難題 花蓮慈濟醫院檢驗醫學部陳立光醫師(攝影/李林璦)花蓮慈濟醫院檢驗醫學部陳立光醫師,以噬菌體調...

微生物體走向臨床!吳明賢:精準醫療不可忽視微生物體

2021-01-16 /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今(16)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五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以技術與趨勢為兩大主軸,包含:微生物體(microbiome)研究趨勢、後COVID-19、青年學者會議、微生物技術趨勢、多體學技術運用、微生物新創以及創投觀點等六大主題進行演講。 活動首先邀請到大會主席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介紹微生物體研究沿革,並與聽眾分享當前備受注目的糞菌移植(FMT),以及因糞菌移...

單細胞定序、體學分析 解開「微生物、腫瘤、免疫治療」三角習題

2020-01-05 / 記者 彭梓涵
昨(4)日,由圖爾思生技舉辦的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第二日下午場以「微生物、腫瘤、免疫治療」三者關係為主軸,邀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照元、圖爾思生技莊景凱博士、台灣大學教授阮雪芬、中山醫學大學副教授詹明修分享微生物最新研究與使用工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照元。(攝影/林嘉慶)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照元以「開發腸道微生物相平台以引導大腸癌的篩檢及治療」為題分享,他表示目前...

益生菌功效多:促生長發育、改善精神狀態、抗幽門螺旋桿菌

2020-01-03 / 記者 李林璦
今(3)日,圖爾思生技舉辦之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盛大展開,第一日下午場特別邀請到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亞洲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權威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台灣大學食科所所長潘敏雄教授與葡萄王總經理陳勁初等各界專家為大家分享目前腸道菌相的最新研究發展與益生菌在產業上的應用。 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攝影:吳培安)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為大家講解腸...

微生物+基因體成趨勢:NGS檢測病原體、第三代基因定序、牙周病快篩

2020-01-03 / 記者 巫芝岳
今(3)日,在南港中央研究院舉行的亞洲微生物論壇中,針對微生物領域的發展趨勢,邀請了包括圖爾思生技技術長郭育倫、國防醫學院劉正哲副教授、中正大學黃耀廷教授和Pacific8Ventures合夥人傅斯誠醫師等專家,從微生物相關檢測技術應用,到投資趨勢等面向進行分享。目前醫院在病人感染性疾病相關的檢驗上,多使用細菌培養和聚合酶連鎖反應(PCR)等方式,然而隨著基因定序技術的發展,次世代基因定序(NGS...

腸道微生物夯! 2025年上看575億美元大商機 

2020-01-03 / 記者 吳培安
「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自今(3)日起,連續兩天於中央研究院舉辦,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于君、臺大醫院副院長吳明賢、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及中國熱心腸生技研究院執行長藍燦輝等四位專題講者,並安排六大主題場次,分享微生物體如何影響今日的營養學、癌症治療、免疫健康等領域的科研發展及趨勢。于君:組成不到0.6%的腸道真菌體卻與結直腸癌息息相關于君是長期致力於消化系統腫瘤機制與防治研究的專家,但她的研究...

微生物體領域年度盛會再臨-2020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

2019-12-17 / 環球生技
2020年1月3號,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將在中央研究院盛大舉辦,本次大會分成六大主題,近30位講者將為我們帶來眾多的分享,產官學研醫預計超過500人次的參加。如此盛大的會議,可以算是台灣最大的微生物體領域的盛事之一,但可曾有人想過如此大型的會議,是從小型的研討會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開始,一步步走向現在的規模。2015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畫,2016年美國又推出了兩個大型計畫:癌症登...

台灣建立微菌叢植入治療特管辦法 中國智慧化生產糞菌製備

2019-01-11 / 記者 李林璦
今(11),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特別邀請到台灣微菌聯盟會長吳俊穎與南京醫科大學的崔伯塔博士講述台灣與中國在糞菌移植的目前現況與法規層面的配套措施,為未來的糞菌移植展開新局面。 現今,大家早已知道腸道菌相對於人體健康有很巨大的影響,而以往稱為糞菌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FMT),現稱為微菌叢植入治療,是用以治療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Recurre...

擺脫微生物分離、培養限制  用總體基因體學挖掘微生物暗物質

2019-01-11 / 記者 彭梓涵
大數據時代來臨,生物資訊(Bioinformatics)熱潮再起,隨著各種定序系統技術不斷提升,微生物的基因體研究也迅速發展。由圖爾思生技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早上論壇聚焦於生物資訊用於微生物的基因體序列分析、生物多樣性度量、基因比較等研究和方法。分享如何應用長讀(longread)和短讀(shortread)定序的應用,他也比較包含illumina、ThermoFisher、Paci...

腸道微生物研究不易 宿主基因型影響菌相多樣性

2019-01-10 / 記者 彭梓涵
近年,有許多研究指出腸道菌會引起某些疾病的發生,而以益生菌作為治療其療效也有各種爭議。今由圖爾思生技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下午的session專注於人體腸道菌的研究與直腸結腸癌的檢測,其中長庚醫院錢政弘醫師也從問卷調查中,分享國人對益生菌的看法。中科院王軍教授(攝影:林嘉慶)中科院王軍教授以「跨越不同尺度進行菌群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為題,分享他在歐洲做微生物生態的研究,王軍教授表示,他從...

皮膚、口腔的微生物群也會主宰你的健康

2019-01-10 / 記者 彭梓涵
存在於人體內外的「人體微生物群」(humanmicrobiome)數量十分龐大,這些微生物與人體形成一種共生關係,今由圖爾思生技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下午的session專注於人體微生物群的研究與應用,其中中央大學黃俊銘教授分享皮膚益生菌銀行計畫、長庚醫院蘇仕奇博士也分享口腔微生物群的組成與影響。中央大學 黃俊銘教授黃俊銘教授表示,皮膚益生菌銀行(SkinProbioticBank)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