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羅浚晅
保障民眾權益 法條數目不是阻礙
2020-12-10/
記者 吳培安
羅浚晅同時擁有臺灣大學醫學士、法學士資格,身兼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常務理事、台灣醫事法律學會醫務執行長、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醫療法顧問等職位,擅長以醫法專業和衛生行政管理經驗處理公共事務,整合多元價值。羅浚晅參與了立法院第10屆會期,由民進黨立委邱泰源提出的《再生醫療製品管理法》草案擬定,爬梳了歐、美、日再生醫療法規設計。此外,他也長期關注健保永續、分級醫療、兒少保護、病人自主等...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蘇嘉瑞
蘇嘉瑞:再生醫療法應先走出去、 再持續修正
2020-12-10/
記者 吳培安
蘇嘉瑞是臨床執業數十年的外科及骨科醫師,同時具有臺灣、美國紐約州律師資格,專精醫療管理及藥品產業整體生態結構與投資模式,橫跨醫界、法界的專業服務不及備載。蘇嘉瑞同時擔任衛福部食藥署「再生醫學諮議小組」委員,亦參與衛福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法計畫,是臺灣再生醫學及實驗室自行研發檢驗技術(LDTs)規劃管理制度的靈魂人物。 責任編輯/吳培安放眼全球的生技醫藥界,無論產業...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林泰元
回首來時路 見證臺灣15年再生醫學發展史
2020-12-10/
記者 吳培安
現職為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同時也是臺灣細胞醫療協會(TACT)理事長的林泰元,見證了臺灣從幹細胞人才短缺、到今日《特管法》蓬勃發展的過程。如今,臺灣正站在再生醫療立法的當口,他為我們回顧了臺灣再生醫學15年來精彩的發展史。責任編輯/吳培安10月31日,台灣幹細胞學會(TaiwanSocietyofStemCellResearch,TSSCR),在陽明大學舉辦第16屆年會。這是台灣幹細胞學會...
人物專訪
人物
蔡守冠
CEO報告
光鼎蔡守冠獨門毛細管電泳 突破QC大廠重圍
2020-12-10/
記者 吳培安
即將在明年掛牌興櫃的光鼎生技,最早隱身為美國eGene的儀器代工廠,其自主研發的毛細管電泳儀,賣給了QIAGEN後,又為其關鍵零件委託生產代工廠。最後華麗轉身,跨足發展快篩檢測試劑服務,成功打開亞洲、歐美市場,近期不僅隨著疫情訂單滿滿,並獲得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親自登門探訪,成為QIAGEN、ThermoFisher等國際大廠不敢小覷、與之合作的「Somebody」。撰文/吳培安攝影/彭梓涵新...
人物專訪
人物
失智
健康醫學
溫啟邦
温啟邦實證「神奇15分鐘」防老化失智 延壽三年
2020-12-10/
記者 劉端雅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温啟邦,一生致力於預防醫學、職業流行病學在衛生政策上之應用,曾進行美國石化業首個與員工健康有關的大型研究,成為美國職業健康醫學研究先鋒,影響後來甚鉅。2011年,温啟邦「每天運動15分鐘」可延壽三年的研究論文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Lancet》,研究論文被引用1,700次,又自此掀起國際健康促進風潮,秉著知識份子道義與責任,以及實證研究態度,温啟邦現在力推每天...
新醫療
臺大眼科
基因突變
斯特格氏症
陳達慶
臺大陳達慶與陳沛隆 首次證實ABCA4基因突變影響疾病嚴重度性(二)
2020-12-10/
記者 彭梓涵
現任臺大眼科部主治醫師陳達慶,於2014年起與臺大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陳沛隆所長合作,建構臺大眼科基因診斷平台。今年,他們的最新研究,完整分析了臺灣30幾個斯特格氏症(STGD)病患家族基因型與臨床表型,並首次證實ABCA4基因突變的程度會影響視網膜退化疾病的嚴重性。相關研究已發表在11月的《GENES》基因學期刊上。陳達慶醫師同時發現幾個臺灣人常見且獨特的眼疾突變基因,將進行後續的研究。 臺...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醫療科技落地的美麗與哀愁……
2020-12-10/
編輯部
入冬了,細雨霏霏,12月3~6日,「台灣醫療科技展」在連日陰柔天氣中華麗落幕。大會表示有550個參展機構與企業、150個新創團隊呈現AI與雲端、IoT物聯、感測Sensor晶片、8K顯像技術、5G通訊傳輸、VR、AR等科技技術,涵蓋醫療和疾病預防、醫院至個人居家等場域應用,讓市場充滿活力。得益於臺灣稱譽世界的防疫管控良好,新冠肺炎襲捲全球下,臺灣大概是國際間唯一有能力不受疫情影響、照樣召開國際大型...
新醫療
臺大眼科
基因突變
斯特格氏症
陳達慶
陳沛隆
臺大陳達慶與陳沛隆 首次證實ABCA4基因突變影響疾病嚴重度性(一)
2020-12-10/
記者 彭梓涵
現任臺大眼科部主治醫師陳達慶,於2014年起與臺大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陳沛隆所長合作,建構臺大眼科基因診斷平台。今年,他們的最新研究,完整分析了臺灣30幾個斯特格氏症(STGD)病患家族基因型與臨床表型,並首次證實ABCA4基因突變的程度會影響視網膜退化疾病的嚴重性。相關研究已發表在11月的《GENES》基因學期刊上。陳達慶醫師同時發現幾個臺灣人常見且獨特的眼疾突變基因,將進行後續的研究。遺傳...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健保
李伯璋
健保署長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2020-11-16/
專欄:李伯璋
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原文刊登於聯合報)全民健保開辦25年,累積高價值巨量醫療數據資料庫,過去很多學者藉此發表論文,但很多人也批判資料格式不一,像是由垃圾堆找鑽石。邁向AI大國指日可待國發會自前年起提供資源,在健保署建置「健保AI工作室」,讓醫、學、產業界在確保個人資料不外洩的前提下,開啟國內醫療相關人工智慧(AI)計畫,許多來自醫學中心的教授及其團隊參與。健保署最近舉辦「全民健保資料人工智...
新醫療
特殊兒童眼科
林口長庚建立全臺首間 特殊兒童眼科示範中心
2020-10-31/
記者 李林璦
湛白的廊道掛著視障兒童畫作,有著開心地跑來跑去、坐在特殊推車或輪椅上求診的視覺特殊障礙兒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於2019年取得衛福部的「特殊兒童眼科示範中心」補助計劃,成立國內第一個特殊兒童眼科示範中心,提供特殊兒童適切、完整的視覺檢查、診斷、評估、衛教、視覺復健和跨團隊合作的專業服務,為孩子量身打造早療計畫。採訪/李林璦、彭梓涵撰文/李林璦研究指出,特殊障礙的孩童具有天生視覺障礙的比例是一般兒童6...
封面故事
植物新藥
藥技中心
藥技中心中西醫合璧 再攻IBD一線用藥
2020-10-31/
記者 李林璦
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藥技中心)投入植物新藥研發20年,陸續創造出多項「第一」,包括:國內第一件自行研發植物新藥抗胃潰瘍中草藥PDC-339,第一件核准進入臨床試驗的抗憂鬱植物新藥。近期,更開發出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潛力植物新藥,以等後合適廠商接棒,此外,藥技中心也持續輔導廠商,讓腦得生生物科技於今年9月拿到全臺第三張中藥新藥藥證。撰文、攝影/李林璦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藥...
封面故事
植物新藥
工研院導入數位科技 助攻植物新藥新利基
2020-10-31/
記者 李林璦
在堪稱臺灣中草藥研究起源的「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計畫」中,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以開發肝病、氣喘、抗老化、免疫調節等適應症領域作為重點發展領域,至今,孕育出10項植物新藥,也從新藥研發的過程中,建構出全臺法人唯一整合型從植物原料到新藥試量產的一條龍植物藥開發技術平台,為臺灣廠商助攻研發商品化。撰文/李林璦工研院近年特別鎖定免疫相關疾病進行藥物開發,其中,治療多發性硬化症新藥SK0-250於201...
第一頁
上一頁
22
23
24
25
26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