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免疫系統
富禾
李建謀
李建謀:免疫力不是只看好壞 更要精準分析
2021-03-29/
專欄:李建謀
李建謀為富禾生醫總經理兼創辦人,2004年取得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防醫學大學合辦生命科學研究所之博士學位,在多種免疫細胞的製備、修飾乃至於免疫細胞療法皆具備實務經驗。目前在臺灣、中國、美國及日本以共同發明人身分,持有共計17項免疫細胞相關技術專利。 富禾生醫以其獨特的免疫功能分析平台及免疫細胞為核心,加上循環腫瘤細胞分析技術,開發出精準診斷及客製化免疫細胞療法;此外,也藉由符合人體細胞組...
人物專訪
人物
陳仲瑄
陳仲瑄埋首數十年 國產質譜儀研發終成真
2021-03-11/
記者 吳培安
去年(2020)11月5日,中研院展出臺灣高階儀器研發計畫成果,其中,由陳仲瑄院士開發出的全新可攜式質譜儀,無疑宣告了臺灣高階儀器進入國產自主研發製造的新紀元。陳仲瑄埋首研發質譜儀數十年有成,滿足未來各領域即時、即地檢測的需求。不過,享譽美國科學界、將質譜儀技術帶入生命科學分析方法的陳仲瑄,已過70歲的一生,走的是「文史青年」的理科築夢之旅。撰文/吳培安 攝影/巫芝岳據估計,2020年全球尖端分析...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連中岳
連中岳:善用健保制定資料儲存標準,建置差異化影像資料庫
2021-03-11/
記者 彭梓涵
現職為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同時也是社團法人台灣影像資訊標準化協會秘書長,專精醫學資訊系統、醫學影像儲存及傳輸系統(PACS)、醫學資訊通訊標準、資訊安全研究。曾參與臺灣DICOM標準的制定與協助臺灣加入國際DICOM協會。連中岳/社團法人台灣影像資訊標準化協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彭梓涵電腦科技與資訊工業的進步與發展,對醫療帶來許多的革命,近年醫療器材不斷創新與改革,使各式...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楊弘仁
楊弘仁:5G醫療實踐新經濟分水嶺──去中心化、第三方付費商模
2021-03-11/
記者 李林璦
楊弘仁,敏盛集團創辦人楊敏盛接班人,大膽引進外資、創新商業模式,整合大數據、IoT物聯網、O2O區塊鏈,不僅拓展版圖,也打破醫院傳統經營,為臺灣的醫療產業注入一泉活水。楊弘仁/盛弘醫藥董事長 責任編輯/李林璦2020年7月臺灣電信業者陸續開臺,宣告進入5G新時代,不只在通訊上掀起討論,醫療上也大張旗鼓地打出5G旗幟。但要探討5G醫療,首先需要先釐清5G與4G的主要差異,究竟在醫療上有什麼瓶頸是4G...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臺灣疫苗產業最是激情澎湃的年代!?
2021-03-11/
編輯部
才短短一年餘之前,2019年入冬左右,各國流感防疫戰開始開打,這年因為WHO延遲公佈病毒株,導致全世界產供不足,當時臺灣正準備要迎戰的是流感疫苗缺貨的警報。過去十年來,只要一到夏季暑熱時節,腸病毒、登革熱、季節性流感就蠢蠢欲動,緊跟著入冬後流感高峰來襲。相較美國、歐盟疫苗自給率達100%,中國85%,韓國還有38%,臺灣卻僅有8%,政府公衛疫苗採購政策過度仰賴外商、限縮國產疫苗,於是,長年受到壓抑...
人物專訪
人物
鄭添祿
南臺灣技轉大亨鄭添祿 「三神器」技轉金破億元
2021-02-02/
記者 吳培安
現職高醫大研發處研發長、從事抗體研發30年的鄭添祿,手握抗聚乙二醇(Anti-PEG)抗體、抗體鎖、雙功能標靶藥物三項「神器」,至今入袋上億元技轉金,也帶領學生參戰創新創業競賽屢創佳績、拿下約20座獎項。2020年底,他成立了天碩生技,不僅要將創新精神傳授給學生,也要將抗體鎖技術發揚光大。撰文、攝影/吳培安如何加速將轉譯醫學研究成果落實在產業應用中,成為近年來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做為學...
人物專訪
人物
潘人豪
WaCare
醫療科技
一趟南美洲「流浪」 潘人豪走出「資訊」人道之路
2021-02-02/
記者 巫芝岳
國內第一個遠距健康社群平台「WaCare」,創始人暨執行長潘人豪經歷多次商模轉換,在臺灣遠距健康的藍海中乘風破浪。資訊科學工程博士的潘人豪過去曾利用其資訊專長,在厄瓜多、海地等開發中友邦進行人道援助,這些經驗造就WaCare在新冠疫情下,迅速突破成長,鏈結國內一百多個社區、偏鄉,以及數千位健康專家,共同打造了國內數位遠距健康資源的廣大平台。撰文/巫芝岳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已屆週...
專家觀點
李崇僖
李崇僖:以資料治理推動新醫療科技 迎戰超高齡社會
2021-02-02/
專欄:李崇僖
李崇僖於臺灣大學取得法律學系碩士、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聚焦於專利法、生物科技法、醫療法及研究倫理,議題從早年的農業品種智財權、基因改造產品及遺傳資源法規,到近年的精準醫療、隱私保護、基因資訊倫理、人工智慧(AI)及其臨床應用皆有涉獵。李崇僖自2013年2月起於臺北醫學大學任教,於2014年秋季成為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創辦所長;也於臺北醫學大學多項學位學程擔任講師,包括:...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循環」有很大的哲學和學問……
2021-02-02/
編輯部
舊曆年在即,一個年結束了,一個年開始了。COVID-19一年不結束,新變種早已開始,人類醫藥對它的追獵行動,只好繼續日夜與四季一樣轉動,直到病毒消聲匿跡,或如疫苗與流感一般,隨季節週而復始。因為週而復始就有了「循環」,「循環」突破了時間的線段,發展出「無限」的限制,沒有止境……。27年前(1993年),當紅遍世界的德國現代樂團「謎(Enigma)」以一首Return-T...
專家觀點
再生醫學
蔡政憲
傷口癒合
化解長照黑洞-再生醫學為高齡社會慢性疾病對策
2021-02-02/
記者 吳培安
蔡政憲為訊聯生技集團創辦人,在1999年成立臺灣首家新生兒幹細胞銀行,2007年成為首家上市櫃細胞治療企業,曾獲邀擔任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亞洲區(ISCT)主席、亞洲臍血銀行聯盟(APCBBC)主席、美國血庫學會國際評鑑員。 集團旗下包括訊聯生技與創源生技,積極發展細胞治療應用、基因檢測、生物資訊與數位科技三大核心項目。每年服務全臺超過40%新生兒、88%生殖醫學中心,亦拓展至海外17國,總客戶數達1...
人物專訪
人才培育
元培科大黃維寧:培訓生技製藥實作人才 畢業即就業
2021-01-18/
1111人力銀行
2020-11-13下午02:01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畢業即就業,不是口號!元培科大「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榮獲教育部科技大學評鑑一等,是國內第一所以生技製藥為特色的專門學系,也是全國唯一兼具「生物科技」與「製藥技術」之學系,學生就學期間能習得生技研發能力,同時具備製藥技術,加上校方與產業的緊密連結,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成,具體實踐教育學以致用、就業無縫接軌的目標。 ↑元培科大生物科技暨製...
生技產業學院
人才培育
前illumina全球生產製造品保/品管總監崔勇慧: 「藥物產業化 三支箭策略:快速投資回收、創造銷額及就業機會」
2021-01-18/
記者 王柏豪
上週六(16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今年(2021)起成立的「生技產業學院」正式開課。首堂課程講師邀請到前illumina全球生產製造品保/品管副總裁崔勇慧博士,他以「符合美國FDA查廠規範廠房設計、製程優化之關鍵成功要素」為題,首先就藥物如何產業化的四大關鍵成功要素:法務、財務、業務、廠務之連動,由博返約、從淺到深,將自己數十年來的實務經驗與成功「眉角」無私分享給學員,同時為台灣...
第一頁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
臺灣第一人!中研院薛雁冰 獲德國Max Planck會員殊榮
「健康臺灣」生醫政策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