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破譯罕病密碼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名家專訪
吳金洌
企業領頭攜農民組成大聯盟 才能行銷全球
2022-06-16/
記者 李林璦
吳金洌現為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客座講座、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院講座教授,他是國內第一位引進斑馬魚的研究者,並在海洋分子生物學、分子魚類病毒學、海洋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學等領域中享譽國內外。在國際上,曾受邀擔任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委員、國際養殖生殖生物委員會(RBA/IUBS)委員、國際生物科學與技術資料委員會執行委員與國際生物物種資料庫委員會委員。在國內,則曾擔任多個國家型...
人物專訪
名家專訪
林榮錦
林榮錦:如何打造300億獨角獸企業?擊敗臺灣生技負向現金流魔咒
2022-05-20/
記者 李林璦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透過獨到的投資策略,讓晟德從一家1998年破產重整的公司,在20年間淨資產從1,200萬暴增到2018年的170幾億,也讓他成為臺灣生技界的教父級人物。2022年4月7日,晟德宣布,合併子公司玉晟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並發行新股,玉晟生技與晟德暫定換股比例為1:0.1078,晟德擬增資發行新股1394萬9937股。晟德正式轉型成為專業生技投資控股公司。這是繼永昕與金樺合併後,晟...
人物專訪
新醫療
郭錦輯
郭錦輯:長佳大數據結合創新生物標記 首創重新定義門診型急性腎損傷智能門診
2022-05-20/
記者 王柏豪
中國附醫大數據中心副院長、醫學研究部副主任,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郭錦輯醫師獲邀即將於5月19~22日在巴黎舉行的「2022歐洲腎病醫學年會」上,發表其最新的臨床研究。該臨床研究首創以大數據分析模型結合創新型生物標記,能在一般門診以醫院電子病歷及健保雲端資料搭配非侵入性之尿液檢測,就能篩檢出隱性的急性腎臟病(AKD)患...
人物專訪
人物
陳嘉南
華上生醫陳嘉南奮戰生技20載 創HDACi新猷邁向國際
2022-05-20/
記者 彭梓涵
成軍將滿十年的華上生醫,董事長陳嘉南帶領團隊,推進新一代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調控劑新藥西達本胺(Chidamide/Tucidinostat,臺灣商品名:剋必達®/Kepida®),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外周T細胞淋巴癌(R/RPTCL)、HR+/Her-2晚期乳癌(HR+/Her-2-ABC)兩項適應症的查驗登記(NDA),其中晚期乳癌最快可能於今年底有機會取得TFD...
人物專訪
名家專訪
李鍾熙
李鍾熙:解析DNA產業 差異化服務掌握臺灣發展契機
2022-05-20/
記者 劉馨香
李鍾熙為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化工博士、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曾在美國阿岡國家研究院、美國強生美西公司擔任研究員及主管職務;回臺後,曾擔任工研院院長、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董事長、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等,現為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體學生物科技董事長和奎克生技光電董事長。李鍾熙擁有豐富的研發、管理和產業經驗,長期致力於前瞻技術研發和商業化,鏈結產、官、學、研資源和國際人才,建構生技公司發展...
人物專訪
人工智慧
精準醫療
富禾生醫
富禾生醫李建謀用AI解析找出精準治療
2022-04-20/
專欄:李建謀
近年來,癌症相關檢測技術推陳出新,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越來越多的醫學中心、醫事檢驗所和生技公司,紛紛推出主打比傳統例行性健檢更多元與全面的「免疫功能分析」服務,幫助一般民眾和癌症患者,更了解自己的免疫系統是否有問題。 然而,越全面的分析,需要處理的生理數據越龐大。國內免疫功能分析領導公司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要有效從繁雜的數據中找到最簡單的答案,人工智慧(AI)是最強而有...
人物專訪
人物
陳階曉
鈦隼生技陳階曉 打造臺灣首個手術導航機器人
2022-04-19/
記者 劉馨香
醫師連續創業家陳階曉創辦的鈦隼生技,開發出「自動腦部手術導航機器人」去年取得歐盟CE認證,創下臺灣手術機器人研發的里程碑。疫情期間,鈦隼開發「零接觸防疫採檢站」,成為臺灣、日本最醒目的防疫科技。現在同時是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創業之餘仍堅持偏鄉行醫的陳階曉,不僅有斜槓醫學與工程的硬技術實力,菜市場叫賣長大的他,市場敏銳度和商業經營能力,更讓大家直呼「生意仔歹生」。撰文/劉馨香2021...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細胞治療
臺大陳晉興從肺癌投入再生醫學 解氣管重建難題
2022-04-19/
記者 巫芝岳
國內知名肺癌治療專家陳晉興,為了解決病人氣管重建上的臨床未滿足需求,在臺大推動再生醫學計畫下,領導團隊開發「幹細胞+3D列印人工材質」的仿生氣管,近期,又成功重現法國的組織工程研究,讓亞洲第一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手術,成功在臺大執行。撰文、攝影/巫芝岳今年初,臺大醫院宣布完成了亞洲首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手術,這項運用異體「主動脈」作為氣管支架,且可進一步在人體幹細胞的「再生」機制下...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細胞治療
姚明、林頌然 整合臨床驗證 讓細胞治療「虛線變實線」
2022-04-19/
記者 劉馨香
無論骨髓移植在內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乃至細胞療法臨床試驗與臨床治療,臺大醫院一直是臺灣新興細胞免疫/再生治療上,執行國內外藥廠正式臨床試驗最多的醫學中心。去(2021)年,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增設「細胞治療科」,協同細胞治療中心整合院內的臨床資源和細胞治療;今年4月,也率先成為全臺第一家可提供CAR-T臨床治療的醫院。而為因應《特管辦法》實施,始終走在前沿的臺大醫院制訂一套謹慎的...
人物專訪
人物
莊競程
莊競程轉戰立法院 用專業翻轉臺灣新「國安問題」
2022-03-15/
記者 吳培安
近年生醫界教師開生技公司已非新鮮事,但說到放下教職出來選立委的,可以說相當稀奇。原本任教於陽明交通大學生醫工程所的莊競程,體悟到從政才能滿足更多人的照護需求,於是毛遂自薦參選立委,並在2020年選舉一片不看好的聲浪中突出重圍,政治素人之姿的第一次就打敗藍營老將,順利走進立法院實現他的理想。撰文/吳培安 2020年1月第10屆立委選舉中,臺中市第五選區的戰況特別受到注目,在這個以眷村為主體的藍營鐵票...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粒線體
魏耀揮
臺灣粒線體醫學35年創下的歷史【會員限定,5/22前開放閱讀】
2022-03-15/
記者 王柏豪
有臺灣「粒線體之父」稱譽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特聘研究員、兼任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院長魏耀揮,畢生的研究學思歷程,堪稱是臺灣粒線體醫學的歷史,他創立了「亞洲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AsianSocietyforMitochondrialResearchandMedicine)」以及「臺灣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不僅帶動亞洲粒線體醫學的發展,更奠定臺灣成為粒線體研究的領導地位。2...
人物專訪
骨髓增生性腫瘤
MPN
林口長庚
揭難診斷罕見血癌!AI為骨髓增生性腫瘤診斷利器?
2022-02-10/
記者 吳培安
在血液疾病中,骨髓增生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MPN)被喻為診斷最困難的疾病之一。它最大宗的症狀,包括頭痛、疲勞衰弱、睡眠困難等,都是一般常見症狀,患者卻往往在抽血發現數值異常後,進一步追蹤才發現自己罹患MPN。 MPN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品質,都受到疾病影響,甚至可能惡化成白血病。然而,MPN的病例相當少,每年每100萬人中可能不到30位,判斷程序卻非常複...
第一頁
上一頁
2
3
4
5
6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對GTC25“AI超級盃(Superbowl)”的一些反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免疫醫學權威司徒惠康 三大目標揚耀國衛院
數位醫療新創的Deepmistake⁈
中研院陳韻如盼以蛋白質摺疊研究 改寫神經退化性疾病未來
看看別人的「NewCo」如何「借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