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腸道菌相
腸腦軸線
《PNAS》腦神經退化新希望? 「腸道菌」分泌小分子 可刺激成人腦神經再生
2021-06-29/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28日,一項跨新加坡、英國、澳洲、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與瑞典的研究發現,腸道中特定的一群菌種,會分泌稱為「吲哚」(indole)的小分子,該分子具有刺激成人腦神經細胞發育的潛能。該發現未來有望開發成神經退化、損傷疾病的新療法。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PNAS》。該研究團隊發現,腸道中負責代謝「色氨酸」(tryptophan)這項必需氨基酸的微生物,會分泌小分子「吲哚」,而該分子會經由芳香烴受...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變種病毒
新冠病毒仍在突變!美新發現ACE2以外細胞感染途徑 埋疫苗、抗體療法隱憂
2021-06-28/
記者 吳培安
全世界現有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和抗體療法,鎖定的幾乎都是同一種細胞感染途徑——ACE2受體。然而,近(25)日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分校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發現,新冠病毒有可能憑藉單一位點突變(singlemutation),就能繞開ACE2受體途徑感染細胞,恐成為未來疫苗和抗體療法的隱憂,目前正在查明新感染的細胞分子途徑為何。此研究發表在《CellRep...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變種病毒
《Science》廣效通用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 可對抗南非變種病毒
2021-06-24/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2日,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廣效對抗冠狀病毒的mRNA疫苗,目前於動物實驗中顯示,可有效對抗新冠病毒原始株、B.1.351突變株(南非),明年有望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研究人員表示,2003年爆發的SARS與2019年爆發的新冠肺炎(COVID-19)都屬於乙型冠狀病毒屬(Betacoron...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遠距醫療
視訊診療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基層診所:遠距看診仍起步中 診所望成疫苗接種、關心輕症病人角色
2021-06-22/
記者 巫芝岳
不論是推行衛福部在疫情緊急情況下鬆綁的視訊看診,或後續作為疫苗接種單位,究竟全台佔醫療機構比例超過三分之一的基層診所,在這波抗疫中可扮演何種角色?國內在5月中旬升三級疫情後,大型醫院病床量能吃緊,但多數基層診所卻門可羅雀、病人少了七成之多。「全台35%的醫師其實都在基層診所服務,我們也非常希望為抗疫盡一份心力!」多間基層診所院長疾呼。本刊近日專訪多位診所院長,包括:台北士林和新北蘆洲的愛林診所、新...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抗體療法
《Nature》華盛頓大學:新冠抗體「聯合用藥」 無耐藥性、抗變種更有效!
2021-06-22/
記者 巫芝岳
近(21)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USM)的研究人員,針對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授權使用的三款新冠肺炎治療抗體,以及另三款臨床試驗中的抗體研究,指出由兩種以上抗體組成的產品,對變種病毒明顯有效,且組合不同產品用藥似乎可防止病毒出現耐藥性。該研究刊登於頂尖期刊《Nature》。研究團隊共分析了已獲授權使用的禮來(EliLilly)、再生元(Regeneron)和VirBiotechnol...
科學新知
生物感測器
手術
生物墨水+3D列印 新型生物感測器助手術定位、導航
2021-06-22/
記者 劉馨香
近(17)日,美國普渡大學(PurdueUniversity)與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AlamosNationalLaboratory)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生物感測器(biosensor),可在手術中同時記錄並拍攝器官及組織的影像,有助於定位關鍵區域和導航手術。該研究已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並已申請專利。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團隊開發出超軟、超薄和延展性佳的...
科學新知
新冠病毒
《PLOS Pathogens》抗病毒新潛力策略:抑制細胞UPR反應
2021-06-20/
記者 劉馨香
近(17)日,英國劍橋大學病理學系團隊發表一項新研究,提出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藥物療法。研究者以細胞實驗發現,透過藥物抑制細胞的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proteinresponse,UPR),可有效減低病毒複製量。此抗病毒藥物策略,可避免病毒產生抗藥性而失效。該研究刊登於《PLOSPathogens》。當新冠病毒感染細胞,須使用細胞中的內質網以製造病毒蛋白及複製核酸,而大量製造及修飾病毒蛋白...
科學新知
免疫療法
細胞治療
基因改造NK細胞有望治療實體腫瘤
2021-06-18/
記者 王柏豪
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er)最新一項癌症免疫治療臨床研究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GSC)可以通過釋放TFG-β信號蛋白,來逃避自然殺手(NK)細胞的免疫攻擊,導致對這類免疫抑制產生抗藥性。因此,使用剔除了TFG-β受體的NK細胞來治療膠質母細胞瘤,可望解決抗藥性問題,成為免疫治療的新途徑。研究成果也發表在《臨床調查雜誌》(Jour...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危害更勝SARS! 病理解剖揭新冠病毒挾持免疫細胞、攻擊全身
2021-06-18/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卞修武團隊,透過大體病理解剖揭開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理機制,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在各生理屏障(physiologicalbarriers)處,劫持單核球、巨噬細胞以及血管內皮細胞,作為入侵人體的入口,且新冠病毒感染的器官比SARS更廣泛,擴及主動脈、食道、甲狀腺、睪丸和子宮。該研究發表於《CellResearch》。 目前,眾所...
科學新知
流感
疫苗
通用流感疫苗有解了!?《Science》子刊:科學家從2009年H1N1免疫反應找出開發新策略
2021-06-11/
記者 劉馨香
近(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與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發表一項新研究顯示,在2009年大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感染時,感染者對病毒高度保守的區域,產生強烈、有效的中和抗體。這些抗體對不斷變異的流感病毒具有廣泛的中和能力。此研究結果,將提供發展通用型流感疫苗的策略。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 研究發現,2009...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抗體
變種病毒
英國變種病毒康復者抗體 可交叉中和變種與野生型病毒
2021-06-11/
記者 李林璦
日前,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CollegeLondon)以及蓋伊和聖托馬斯國民保健信託基金會(Guy'sandStThomas'NHSFoundationTrust)的研究人員發現,從第一波被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的康復患者血清取出中和抗體,雖然對於英國變種病毒Alpha(B.1.1.7)和南非變種病毒Beta(B.1.351)的中和效果降低,但感染英國變...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微生物
《Science》將細菌蛋白轉為病毒「衣殼」 望揭新冠病毒演化機制、發展基因治療載體
2021-06-11/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1日,一組由英國與瑞士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成功改造一項細菌中天然存在的蛋白質,使其演化為類似病毒用來包覆其遺傳物質的「衣殼」(capsid)構造。該研究不但揭示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內,許多病毒的部分演化過程,也有望打造出基因治療中可使用的新載體。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研究團隊將一種對RNA、DNA等核酸缺乏親和力的細菌酶,成功轉化為人造、能選擇性包裝並保護其所複製RNA的衣...
第一頁
上一頁
67
68
69
70
7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