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Nature》史丹佛GD2 CAR-T療法 有望扭轉兒童腦癌無藥困境?!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醫事司劉越萍:再生醫療法明年增修子法規 強化人員訓練、廣告、倫理
生技醫藥
NEW
擊敗嬌生?GSK三期多發性骨髓瘤ADC捲土重來
新聞集錦
醫美
線雕
拉提
晶鑽生醫2021營收年增28.87%登頂 優化產品、結盟維格、進攻台中三大策略續拚高峰
2022-02-21/
記者 劉馨香
今(21)日,晶鑽生醫(6815)表示,受惠新品上市與產業結盟綜效顯現,去(2021)年合併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3.95億元,年成長28.87%。晶鑽生醫看好顏值經濟需求的強勁成長,將以持續研發與引進代理新品、透過結盟強化市場通路,以及啟動台中總部與展銷中心興建計畫等三大策略,續拚今年營運成長。晶鑽生醫採取自有品牌為主、代理品牌為輔的營運雙軌策略。其中,自有品牌的提美拉線材,與獨家代理的優緹偲音波...
新聞集錦
《JAMA》馬來西亞20間醫院研究 寄生蟲老藥無法降低新冠重症風險
2022-02-21/
記者 彭梓涵
治療寄生蟲老藥伊維菌素(Ivermectin)可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近(18)日,發表在《JAMA》期刊最新研究再次指出,與標準護理(SOC)相比,即便早期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COVID-19感染者,並不能防止疾病惡化。 伊維菌素在COVID-19治療上一直備受爭議,包含阿根廷、哥倫比亞的兩項隨機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其對症狀與住院率沒有顯著改善,世界衛生組織(WHO)先前已建議伊維菌素僅...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冠口服藥
默沙東新冠藥molnupiravir 印度學名藥三期告捷:住院風險降65%
2022-02-21/
記者 巫芝岳
近(19)日,默沙東(MSD)宣布,和印度原料藥大廠Hetero合作下,開發新冠肺炎口服藥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的學名藥,近期一項在印度進行的三期臨床試驗顯示,molnupiravir學名藥可降低當地65%的住院風險。該項與印度原料藥大廠Hetero合作的試驗,共收案1,218名新冠確診患者,評估每日兩次服用molnupiravir學名藥加上標準護理(SOC),與僅進行SOC比較的...
科學新知
癌症治療
免疫療法
國衛院攜手北榮 研發臺灣膽道癌專屬免疫化療複方降低副作用、延長存活期
2022-02-21/
記者 吳培安
今(21)日,國衛院舉辦記者會發表癌症研究所與臺北榮總合作研究成果,該團隊研發出臺灣膽道癌專屬免疫化療複方(NGS)降低副作用。經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及國內四家醫學中心執行臨床試驗,發現可將整體存活期延長至19個月,有望成為適合國人使用的膽道癌處方。 國衛院說明,膽道癌是較少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不常在媒體上被討論,所以民眾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實際上2019年約有2300人被診斷罹患...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2/21《生醫焦點雷達》
2022-02-21/
新聞中心
杏國EndoTAGR-1胰臟癌新藥中國三期臨床首位病人給藥工商2022/2/18投入新劑型藥物開發!保瑞竹科設研發中心科技新報2022/2/18安克去年每股小虧0.48元,今年首季將出貨第一台「呼止偵」財訊2022/2/18抗原快篩200萬劑開標泰博、寶齡出線時報資訊2022/2/18疫情緩+政策推眼球產業後市明亮時報資訊2022/2/18五家醫院完成進藥程序太景太捷信靜脈輸液開賣工商2022/2...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2/20《每周生技股動態》
2022-02-20/
新聞中心
WEEKLY動態:★台股:(周漲)藥華藥20.58%、晶碩13%、永昕8.32%。http://bit.ly/220219bs★法人:(買超)健喬1767.9張、中天968.94張、永昕915張;(賣超)國光生1184.93張、藥華藥1022.89張、台康生技968.36張。http://bit.ly/220219cs★港股:恆指累跌2.3%,生醫藥板塊普遍反彈,金斯瑞、藥明康德、四環醫藥、藥明生...
新聞集錦
藥價
阿茲海默症
淺談合理藥價制定分析方法——以阿茲海默症Aduhelm新藥為例
2022-02-20/
EternalOneBioIndustryClub
藥物經濟學即是應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評價藥物治療的成本和效果。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分析方法,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與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撰文/江旻壕、王裕仁美國並沒有實施全民健保,但對於65歲以上、年輕的殘疾人士和嚴重腎臟病患者有提供M...
新聞集錦
mRNA療法
再生醫學
《Science Advances》創新mRNA療法再生骨骼 動物實驗效果優於BMP-2
2022-02-18/
記者 劉馨香
近(16)日,美國醫療集團梅奧診所(MayoClinic)與德國mRNA生技公司EthrisGmbH合作,以mRNA療法進行再生骨骼的動物研究,發現療效比傳統上施予重組人類骨塑型蛋白-2(BMP-2)更好,且安全性高。研究發表於《ScienceAdvances》。儘管骨折通常會癒合,但在一些情況下骨頭不會再生。當骨頭不再生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臨床問題,包括截肢。為了增強骨頭的再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2/18《生技股動態》
2022-02-18/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祥翊(6676)AminocaproicAcidTablets上市後變更獲FDA核准,將自行生產原料藥✔共信-KY(6617)新藥PTS100用於治療舌癌病患恩慈療法,獲衛福部核准進行✔泰福-KY(6541)通過執行長閻雲、財務長暨會計主管林冠豪任命案02/18一日漲跌:(漲)永昕5.27%、旭富4.86%、藥華藥3.67%(跌)霈方6.51%、欣大健康4.58%、樂威科-KY4.04%...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獲軟銀支持! CRISPR新創Synthego 兩億美元E輪募資到手;原默沙東旗下部門Organon 將攜三星開發Humira生物相似藥
2022-02-18/
環球生技
《臺灣》北醫生醫加速器TMUxBE開訓逾4成海外新創團隊今(18)日,臺北醫學大學及合作夥伴比翼生醫創投舉辦「北醫生醫加速器2022年TMUxBE加速計畫」開訓典禮,此次從46組國內外新創團隊中選取12組優秀團隊,其中5隊來自海外,包含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加拿大、美國的生醫新創團隊,領域跨及AI人工智慧、數位醫療、醫療器材三大主題,將進行為期近半年的輔導課程,並串聯國內外產業界上下游資源,打造良...
新聞集錦
神經科學
阿茲海默症
《Nature》子刊:大腦如何記「時序」? 科學家首揭海馬迴「時間編碼」機制
2022-02-18/
記者 巫芝岳
近(8)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的科學家,首次在大鼠海馬迴中,發現大腦如何記錄特定事件發生時序的機制;該項結合機器學習的研究指出,動物對於非空間記憶,會在海馬迴形成特定的「時間編碼」,以區別事件發生的順序。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該研究團隊由UCI神經生物學與行為學副教授NorbertFortin領導,他們透過讓大鼠聞嗅五種氣味,同時監測大腦中神經元的...
新聞集錦
貧血
AgiosPharmaceuticals
罕見疾病
罕見貧血不再無藥可醫! Agios「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用藥 首獲FDA批准
2022-02-18/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7日,AgiosPharmaceuticals宣佈,其罕見貧血用藥mitapivat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成為首款獲批治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yruvatekinasedeficiency)的藥物,讓該項過去尚無藥物批准,患者只能靠輸注紅血球、切除脾臟等方式緩解病情的疾病,終於有藥可醫。該藥物為一款丙酮酸激酶活化劑,將以產品名Pyrukynd銷售,預計兩週後上市,Agi...
第一頁
上一頁
541
542
543
544
54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