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科學新知
NEW
不僅是細胞發電廠!《Nature》揭粒線體特殊亞群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AI模型Evo問世 從基因序列推演全新蛋白質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突變
《Nature》:新冠病毒於免疫力低下患者體內進化突變!
2021-02-08/
記者 李林璦
編譯/李林璦 美國時間5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康復者血漿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後,在免疫力低下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發現,其體內出現了感染力為一般新冠病毒2倍的ΔH69/ΔV70突變新冠病毒(SARS-CoV2),顯示免疫力低下的新冠患者,可能是突變新冠病毒株的發源地。 該研究發表於《Nature》上,是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體內產生進化變異的研究。 該研究之患者於...
科學新知
乳癌
基因突變
不只BRCA基因! 近12萬名女性研究 乳癌高好發與12種突變基因有關
2021-02-08/
記者 彭梓涵
編譯/彭梓涵 世界衛生組織2月初表示,乳癌發生率正式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近(4)日,一項由劍橋大學領導的研究,進行了25個國家、11萬3000位女性的基因樣本檢測,確定12種(包括BRCA1、BRCA2)突變的基因,會使乳癌發生率提高。相關研究已發表在《NEJM》期刊上。 這項研究主要是由25個國家乳癌協會,招募60,466名乳腺癌女性和53,461名對照女性進行基因定序,並設計一組...
科學新知
醫療科技
穿戴式裝置
Apple
不只測心率、血氧!《Science》子刊:Apple Watch可測帕金森氏症病情
2021-02-05/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3)日,一項關於使用AppleWatch監測疾病的研究,證實透過人們日常配戴的智慧型手錶全天候紀錄症狀的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監測帕金森氏症病情,幫助這項個體間症狀差異極大的疾病,更妥善地治療,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中。研究人員應用AppleWatch內的加速度感測器(accelerometer)和陀螺儀(gyroscope)所產...
科學新知
中研院
乳癌
首次發現!中研院證實乳癌惡化關鍵─蛋白質DSG2動態變化 登國際頂尖期刊《PNAS》
2021-02-04/
記者 李林璦
報導/李林璦 近日,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黃雯華助研究員團隊,發現並證實了蛋白質DSG2(Desmoglein2)會隨著微環境的氧氣含量而增減,促使乳癌的增生與移轉。且該研究是首次觀察到癌症的蛋白質會動態變化,並影響癌症病程,未來可望幫助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於1月19日發表於《PNAS》。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日指出,乳癌已經超過20年來一直名列癌症之首的肺癌,成為全球最常發生的癌症。 2...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北醫大
北醫跨國研究登頂尖醫學期刊 臺抗疫成功 肺炎流感死亡率創10年新低
2021-02-03/
記者 李林璦
報導/李林璦 日前(1),由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專案助理研究員高志文、MattiaSanna博士、護理學院黃詩鈞博士,以及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温啟邦和澳洲Menzie健康研究院MaritaHelfer博士與蔡閔光博士等人合作進行的國際合作研究,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臺灣總體人群的健康影響,發現臺灣2020年標準化死亡率,特別是肺炎和流感死亡率,不僅未因新冠疫情而增加,甚至還顯著低於...
科學新知
CAR-T
淋巴癌
《Blood》:CAR-T治血癌仍復發 原因可能是免疫失調!
2021-02-03/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 近(1月29)日,美國莫菲特癌症中心暨研究所(MoffittCancerCenter&ResearchInstitute)的一份觀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study)指出,免疫失調(immunedysregulation)會直接影響到瀰漫性B細胞淋巴癌(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CAR-T細胞療法的成效。這項研究發表...
科學新知
長期照護
心衰竭
心衰竭護理新研究:居家照護員自信與專業 影響心衰竭患者健康
2021-02-01/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心衰竭(heartfailure)是美國人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之一,每年有將近620萬名美國人遭逢心衰竭,這使得居家照護員(homecareworkers)更需接受疾病相關的訓練。根據一份2020年12月的研究報告指出,居家照護員自身的準備程度(preparedness)、與被照顧者的相依關係(mutuality)和照護員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能讓心衰竭患者的健康效益...
科學新知
新冠病毒
《美國癌症研究雜誌》單寧酸抑制新冠病毒有高度前瞻性
2021-02-01/
1111人力銀行
2021-01-25下午04:031111記者傅啟倫/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升溫之際,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帶領科研團隊,發表最新抗冠醫學研究成果,首次發現單寧酸會雙重抑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主要蛋白和跨膜絲胺酸蛋白2(transmembraneproteaseserine2;TMPRSS2),從雙管齊下的方式抑制病毒活性即進入宿主細胞的能力,此研究顯示單寧酸對於發...
科學新知
免疫學
自體免疫疾病
《Nature》北卡華人科學家 揭免疫細胞中AIM2關鍵生化途徑
2021-02-01/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 近(27)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項關鍵受體「AIM2」在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中,對於調節T細胞(regularTcell,Treg)的重要性,並解開該分子所調節的完整生化途徑(pathway),對未來研發相關疾病療法提供莫大幫助。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Treg細胞是一群具有負調節機體免疫反...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PharmaMar
瑞德西韋
《Science》細胞實驗:癌症藥plitidepsin 抗新冠比瑞德西韋強30倍
2021-01-29/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25)日,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SchoolofMedicineatMount)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科學家在細胞實驗中發現,西班牙藥商PharmaMar的多發性骨髓瘤藥物成分plitidepsin,對於抗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的效果,比吉利德(Gilead)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還高30倍。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
科學新知
中研院
新冠肺炎
《PNAS》薄荷、紫蘇抗新冠?! 中研院揪出5種現有藥物具抗疫潛力
2021-01-27/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27)日,中央研究院於記者會中發表了其自去年新冠肺炎爆發起,自現有藥物中找出的5項潛力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全株薄荷及全株紫蘇之萃取物。論文已於1月15日發表在期刊《PNAS》。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攝影/巫芝岳)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去年疫情開展初期,在院長廖俊...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腸道菌
抗新冠、氣喘新策略? 《Nature》子刊:腸道菌代謝酪氨酸 提高呼吸道保護力
2021-01-26/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昨(25)日,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Monash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針對小鼠腸道菌相進行研究發現,微生物代謝體(microbialmetabolism)中L-酪氨酸(L-tyrosine)的增加,對氣喘、甚至新冠肺炎所造成的症狀能有所幫助,未來或許這項人體常見的非必需氨基酸,有機會成為疾病治療的新選擇。該研究論文刊登於期刊《NatureImmunology》。研究人員透過...
第一頁
上一頁
77
78
79
80
8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