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NEJM》諾和諾德減肥GLP-1明星藥 緩解關節炎疼痛媲美鴉片類止痛藥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4D揭示大型內皮細胞源性EV生成過程
科學新知
NEW
美癌症登月計畫建構腫瘤3D圖譜!最新12篇研究登《Nature》
科學新知
基因體
心血管疾病
代謝
英Biobank 36萬基因體資料助力 Alnylam揭心血管疾病新靶點
2022-08-03/
記者 劉馨香
近日,美國RNAi療法開發商AlnylamPharmaceuticals,利用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Biobank)超過36萬人的基因體定序資料,找出在肝臟表現的INHBE基因的罕見突變,與降低腹部脂肪和代謝症候群有關。Alnylam將探索INHBE作為治療心血管代謝疾病的新靶點,研究成果7月27日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該研究使用362,679人的外顯子基因定序資料...
科學新知
工作記憶
神經交流
《Nature》英破解「工作記憶」維繫機制 特定皮質區神經交流為關鍵
2022-08-01/
記者 彭梓涵
7月27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神經科學團隊,解開了一項動物維繫「工作記憶」(workingmemory)的機制。他們發現,小鼠會透過頂葉(parietallobe)與運動前皮質(premotorcortex)兩皮質區的神經訊息交流,來維持工作記憶。該研究可說是首次清楚揭開這項短期記憶的形成與維繫之謎,論文刊登於頂尖期刊《Nature》。工作記憶為一種短期記憶,是動物用以儲存暫時性記憶,且...
科學新知
CRISPR
基因編輯
《自然生物技術》警告:CRISPR 療法破壞基因組導致致癌風險
2022-07-27/
記者 王柏豪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AvivUniversity,TAU)跨學院一項新研究揭示使用CRISPR療法的風險。在檢驗這項諾貝爾獎生物技術對T細胞的影響時,研究顯示,被剪輯處理過的T細胞有高達10%的遺傳物質丟失了,這種相當大比例的損失會導致基因組不穩定,並可能導致癌症。研究結果也發表在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上。 這項研究由特拉維夫醫學中心Adi...
科學新知
癌症
藥物傳輸
癌症疫苗
哈佛
MIT
奈米
《Science》MIT、哈佛測試35種奈米顆粒、500種癌細胞 突破癌症疫苗遞送障礙
2022-07-27/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2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共同成立布洛德研究所(BroadInstituteofMITandHarvard)的研究人員,運用35種不同種類的奈米顆粒與近500種癌細胞的交互作用進行分析,發現癌細胞中的SLC46A3蛋白以及奈米顆粒核心的材質,是影響癌細胞吸收奈米顆粒的關鍵。該研究有望克服開發奈米顆粒抗癌藥物的遞送障礙,發展可靶向特定癌症類型的奈米顆粒療法。該研究發表於《Scienc...
科學新知
產業
北美BIO重返實體展 臺灣生醫新創挺進國際舞台
2022-07-25/
記者 李林璦
睽違兩年的全球最大規模生技展會BIO,在今年6月於聖地牙哥重新回歸實體展,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齊聚一堂,為全球齊心抗疫的成果高聲喝采,同時也討論COVID-19疫情之後,生技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臺灣今年也不缺席,由科技會報辦公室率團共襄盛舉,展現臺灣生技品牌及新創能量。撰文/李林璦、吳培安睽違兩年的全球最大規模生技展會――「BIOInternationalConvention」(BIO2022),在...
科學新知
產業
臺灣醫材轉型升級「轉譯」樞紐 成大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十年有成
2022-07-25/
記者 王柏豪
2011年,成大成立「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是臺灣第一個鎖定醫療器材創新產品、新創事業為目標的中心,掀起了國內創新醫材風潮,也劃下了臺灣傳統醫材往高階醫材發展的分水嶺。成大前瞻醫材中心歷任三位主任,發展十年有成,成為臺灣最強大的創新醫材轉譯(Translation)平台之一,輔導育成醫材新創超過12家,被形容是新一代的「新臺南幫」。也是國內外指標科技大廠產學合作,開發高價值、高獲利醫材關鍵技術的...
科學新知
產業
華淵鑑價20年有成 穩坐國內生醫評價服務翹楚
2022-07-25/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前三大資產評價機構—華淵鑑價,成立20年來,已經手2,000多件企業與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BusinessandIPValuation),17年前,華淵也投入知識導向型的生技醫藥產業。迄今,協助超過180家生醫企業或技術團隊進行價值評估,及多起知名授權與併購案,躍為國內生醫產業第一的鑑價服務公司。為了推廣無形資產思維與知識,華淵組建無形資產評價團隊、投資各類國際資料庫、成立KC(K...
科學新知
產業
泰宗三期臨床新藥U101 近期中分析階段
2022-07-25/
記者 李林璦
曾是臺灣植物新藥開發先鋒,泰宗生技(4169)沉潛多年全力投入胜肽類及合成類新藥開發,擴充新藥產品線,進入三期臨床,並同步建構強大的銷售團隊,已經覆蓋國內醫療通路100%。在銷售的同時,從市場端挖掘到具利基優勢的U101新藥,用於治療目前無藥可醫的反覆性泌尿道感染(rUTI)新適應症,與12家醫學中心進行的臨床三期試驗已近期中分析階段。此外,也在肝病領域中,除研發肝癌多肽標靶新藥PTX-9908外...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黏膜免疫
鼻噴劑
《Science》子刊:美首次完整實證 注射型新冠疫苗難引「黏膜免疫」!
2022-07-21/
記者 巫芝岳
近(19)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ofVirginia)的科學團隊首次完整證實,目前的注射型新冠疫苗,雖能有效引發血液的中和抗體反應,但對於激發呼吸道的黏膜免疫反應效果仍不佳。該結果也讓目前全球許多正在研發鼻噴或口服等創新黏膜疫苗,得到進一步的科學基礎支持。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ScienceImmunology》。該研究指出,疫苗雖能顯著增加接種者血液中的中和抗體,然而黏膜內的中...
科學新知
WGS
Biobank
《Nature》UK Biobank 15萬人全基因體定序 帶來疾病新見解
2022-07-21/
記者 吳培安
近(20)日,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Biobank)投資者之一的安進(Amgen)子公司DecodeGenetics、冰島雷克雅維克大學(ReykjavikUniversity)及其他研究中心組成的團隊,在知名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以超過15萬名參與者為基礎的全基因體定序(WGS),證明大規模蒐集所得的遺傳變異資訊,能夠找出以往未發現的特徵(trait)及疾病關聯。 研究團隊表示,透過...
科學新知
帕金森氏症
MRI
《Science》子刊:定量MRI可診斷「早期」帕金森氏症
2022-07-2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5)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學(The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氏症病程發展的主要腦區─紋狀體(striatum),其微觀結構可以透過定量磁振造影(qMRI)深入檢查來發現細微的異常變化,未來有望為帕金森氏症早期診斷提供創新的非侵入式方法。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Advances》。 研究人員利用qMRI來分析大腦中紋狀體不同區域...
科學新知
失智症
心血管疾病
人工智慧
預防保健
抗老醫學
陽明交大林慶波領軍開發腦齡估算AI 預測失智、心血管病變風險
2022-07-21/
記者 吳培安
今年5月,由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黃楚中博士、神經科學研究所林慶波特聘教授,以及臺北榮總神經內科鍾芷萍醫師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高齡老化研究領域的指標性期刊《AgeandAgeing》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該團隊運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分析了超過1,200位中老年人的腦部核磁共振影像(MRI),並建立出一套數理模型,可以利用腦白質的體積來估算腦血管的生理年齡,並作為預測心血管病變的基礎。...
第一頁
上一頁
39
40
41
42
43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