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Nature》史丹佛GD2 CAR-T療法 有望扭轉兒童腦癌無藥困境?!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醫事司劉越萍:再生醫療法明年增修子法規 強化人員訓練、廣告、倫理
生技醫藥
NEW
擊敗嬌生?GSK三期多發性骨髓瘤ADC捲土重來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5/31《生技股動態》
2021-05-31/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生華科(6492)Silmitasertib獲衛福部緊急核准恩慈治療新冠重症✔欣耀(6634)與世界前十大國際藥廠簽訂無肝毒性新藥SNP-810合作協議✔雙美(4728)董事長異動為林協健✔浩鼎(4174)取得鼎晉生技普通股4725萬股,計9.45億元✔瑞基(4171)決議現增730萬股、認股基準日6/25 05/31一日漲跌:(漲)優盛9.96%、雃博9.91%、中裕5.56%(跌)...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生華科藥物獲TFDA緊急核准恩慈治療新冠重症;杜奕瑾AI助疫! 食藥署緊急授權首個胸部X光輔助判讀;萊鎂醫呼吸中止症醫材 獲南韓食藥處查廠GMP認證
2021-05-31/
環球生技
《臺灣》高端發聲明:新冠疫苗加速朝3期臨床邁進 今(31)日,高端疫苗(6547)發布聲明稿,表示高端於2016年起與美國國衛院(NIH)合作研發疫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即積極聯繫NIH並簽署授權合約,取得新冠肺炎候選疫苗及相關生物材料,於台灣進行研發及生產。 高端指出,其執行中的二期臨床試驗係依食藥署規範執行,資料解盲後,試驗結果將呈交主管機關審查。並強調,高端與疾管署簽訂之預採購合...
新聞集錦
老化
《Nature》子刊:電腦模型估 人類壽命極限150歲!
2021-05-31/
記者 劉馨香
近(25)日,新加坡GeroPTE公司的研究團隊發表一項研究,以血球細胞和走路步數所建立的模型估算,顯示人體在120至150歲時,會完全失去從壓力恢復的能力,最終導致死亡。也就是說,人類的壽命極限為150歲!該研究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研究人員使用美國、英國、俄羅斯共計超過50萬人的匿名醫療數據,分析血液常規檢查(CBC)資料,計算出兩項數值: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值,...
新聞集錦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樂迦再生科技完募20億 CDMO未演先轟動已獲美研發合作
2021-05-31/
記者 吳培安
由三顧、日本日立集團合資成立的「樂迦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迦」),今(31)日宣布,完成募資正式成軍。由臺、日組合的樂迦實收資本額為新臺幣20餘億元,改寫近15年來臺灣新創生技公司首輪籌資最大金額紀錄,其中,泛官股持股包括行政院國發基金、經濟部等政府基金相繼加入,亦創下政府首輪投資的最高記錄。 樂迦將打造亞洲最大的CDMO細胞製造廠,也邀請到國際生殖再生醫學權威、前臺大醫院院長何弘能...
新聞集錦
中裕
愛滋病
新冠病毒
新冠抗體
中裕愛滋藥新劑型8月解盲、新冠抗體市場考量暫緩開發
2021-05-31/
記者 巫芝岳
今(31)日,中裕(4147)在線上法說會中,說明其愛滋病新藥Trogarzo幾項不同劑型產品線的開發進度,包括Trogarzo(TMB-355)將啟動韓國查廠、及其兩款新劑型的最新臨床進度;並解釋其基於商業考量,先前已暫緩自何大一授權的新冠肺炎治療抗體開發的原因。去年8月,中裕曾表示已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開發的新冠抗體授權,並將進行新冠治療藥物開發。不過,由於接著幾個月多家疫苗快速被開...
醫療科技
疫苗接種
防疫科技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游山逸:建立本土防疫數據庫 打造永續完整照護網
2021-05-31/
記者 彭梓涵
疫情下,民眾使用手機App收發疾病相關資訊已成常態。由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開發的「疾管家」,訂閱數已從去年1月底10萬人,成長至800萬人使用。 本刊近日特別專訪,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副總經理游山逸,他表示,今年3月中旬,臺灣開始施打新冠疫苗,DeepQ持續與疾管署協作推出「TaiwanV-watch」COVID-19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以及「簡訊實聯制」協助抗疫。 ...
新聞集錦
數位醫療
過動症
美FDA認證電玩可治療過動症!數位醫療公司Akili再籌1.6億美元爭取納保
2021-05-31/
記者 吳培安
近(28)日,去年以治療過動症(ADHD)的電玩遊戲EndeavorRx奪下首個美國FDA認證的數位醫療公司AkiliInteractive,宣布透過股權及債務(equityanddebt)募集了1.6億美元資金,以加速爭取納入醫療保險給付,並計畫將電玩療法擴及到其他認知疾病的數位療法開發。雖然Akili所開發的處方籤治療用電玩產品EndeavorRx,已經在2020年6月獲得FDA批准治療患有過...
生技醫藥
KRAS
安進
安進攻破難成藥靶點!FDA批准首款KRAS新藥
2021-05-3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8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安進(Amgen)的RASGTPase家族抑制劑sotorasib(Lumakras),可治療至少接受過1種全身性治療無效,經伴隨式診斷(companiondiagnostic)驗出組織或血漿具有KRASG12C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該藥成為首個獲批的KRAS標靶療法。KRAS是RAS基因家族的其中之一,長期以來被認為...
新聞集錦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心理健康
心口司
心口司司長諶立中:防疫「心」生活 小心「沉默殘疾」!
2021-05-31/
記者 李林璦
自全國進入第3級緊戒後,許多人開始居家辦公、居家隔離,不免湧出焦慮、憂鬱、孤獨的情緒,精神疾病被稱為「沉默的殘疾」,其嚴重程度並不亞於身體殘疾。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2021年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憂鬱症佔比從7.0%到2020年提升至23.5%,尤其在西班牙裔族群中,憂鬱症患病率更高達40.3%,都顯示不能忽視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 本刊近日特別專訪到衛福部心理與口腔健...
新聞集錦
智慧輔具
智慧醫材
預防醫學
首度跨入醫材! 東洋攜手緯創醫學 搶攻智慧輔具市場
2021-05-31/
記者 彭梓涵
今(31)日,台灣東洋(4105)宣布與緯創資通(3231)旗下的緯創醫學科技結盟,緯創醫學將把其研發的智慧行動輔具臺灣全區總經銷權利,委託東洋銷售與服務,雙邊集團在研發與銷售的異業結合下,搶攻智慧輔具市場。 台灣東洋總經理施俊良表示,東洋共有三大事業體,其中醫療保健事業群深耕骨骼預防與保健領域,提供慢性病患與亞健康族群的疾病預防及治療藥物,如今更進一步跨足與骨科相輔相成的復健醫療器材市場,提供從...
新聞集錦
遠距醫療
Doximity
IPO
疫情下成長78%! 美遠距醫療平台Doximity將募1億美元IPO
2021-05-31/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28日,遠距醫療平台公司Doximity宣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IPO)計畫,目標籌集1億美元。在新冠疫情影響下,該公司去年營收共成長78%、帶來5000萬美元盈利。Doximity在2019年的營收為1.16億美元,2020年則成長了78%,達到2.07億美元;這兩年的淨收入也分別有30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實現盈利目標。Doximity表示,他們相信遠距醫療...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5/31《生醫焦點雷達》
2021-05-31/
新聞中心
AI偵測X光片揪COVID-19食藥署首度核准【獨家】中央社2021/5/30疾管署簽約高端、聯亞各採購500萬劑新冠疫苗gbimonthly2021/5/30搶占一致性評價頭香!瑩碩精神科藥品中國註冊申請已獲受理gbimonthly2021/5/30有助重新形成神經記憶迴路失智治療一大進展中時新聞網2021/5/31大人物健康管理醫療新趨勢中國時報2021/5/30疫情下的產業火線(遠距篇) ...
第一頁
上一頁
708
709
710
711
71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