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林璦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 Mark Twain.

拜耳20億美元收購 專攻不可成藥靶點藥物新銳Vividion Therapeutics

2021-08-06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5日,拜耳(Bayer)宣布,以20億美元收購癌症小分子標靶藥研發公司VividionTherapeutics,預計於2021年Q3完成收購。拜耳將獲得Vividion特有藥物發現平台及其腫瘤學、免疫學藥物產品線的全部權利,Vividion特有的藥物發現平台可辨識不可成藥靶標中未知的結合位點,產生符合未滿足醫療需求的新化合物。 原先,Vividion今年6月時已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

7.4萬新冠患者大型研究 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重症、中風、敗血症風險

2021-08-05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3日,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UniversityofMiamiMillerSchoolofMedicine)針對逾7.4萬名新冠肺炎患者研究指出,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患者重症與中風、敗血症、深部靜脈栓塞(DVT)的風險。該研究發表於《PLoSOne》,堪稱是對新冠肺炎患者最大型的研究。 該研究為回溯性世代研究(retrospectivecohortstudy),在大型全球健...

東生華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重視員工防疫、實踐環境保護

2021-08-04 / 記者 李林璦
今(4)日,東生華製藥(8432)發布最新版「202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持續提供員工最全面的照護,不僅疫情期間隨時進行滾動式辦公調整與政策,力求將員工感染風險降至最低,無論是「防疫假」、「疫苗假」、「防疫物資、車資補助」等,皆以「健康員工即核心」為概念超前部署,以實踐ESG責任,更將其融入營運決策中,提供最完善的員工照護。 東生華自2013年起至今每年自發性編撰企業社會責任報...

《Lancet》子刊:新冠肺炎初期症狀隨年齡、性別而不同 長者少嗅覺喪失多腹瀉

2021-08-03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7月30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CollegeLondon)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的初期症狀與年齡和性別有關,60歲以上的患者其症狀較年輕人顯著,但較少出現嗅覺喪失,較常出現腹瀉症狀,了解不同族群的症狀不同可以更精準的篩查出新冠肺炎患者。該研究發表於《TheLancetDigitalHealth》。此研究利用ZOE公司開發的新冠肺炎症狀研究(COVID...

FDA擴大Regeneron新冠雙抗體雞尾酒療法  成免疫低下者「被動疫苗」

2021-08-02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7月30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擴大再生元(Regeneron)之抗體雞尾酒療法REGEN-COV緊急使用授權(EUA),可做為接觸過新冠肺炎(COVID-19),且未完成新冠疫苗接種或有可能發展成重症、亦或是對疫苗無法產生足夠抗體反應的高風險族群的預防性用藥策略,成為一種「被動疫苗」(PassiveVaccine)。 更新的EUA中,REGEN-COV可透過皮下注射或靜脈輸注進行...

中研院農生所開發市場首見有望治癒糖尿病小分子藥 技轉藥祇生醫推進臨床

2021-07-31 / 記者 李林璦
昨(30)日,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與生醫轉譯中心共同舉辦「糖尿病前瞻研究和應用」研討會,會中邀請到台大醫院張以承醫師、農生中心副主任楊文欽、藥祇生醫執行長潘仕軒以及華安生醫副總經理陳立明等專家,分享糖尿病新藥的最新研究與研發進展。 台大醫院張以承醫師(攝影/李林璦)張以承表示,吃東西導致血糖上升,人體為了穩定血糖不斷代償分泌胰島素,過度代償造成胰島細胞死亡,研究顯示,被診斷出糖尿病時,事實上...

《Nature》子刊:微生物體代謝物增強CAR-T細胞療法殺癌效果

2021-07-29 / 記者 李林璦
近期(1日),德國馬爾堡大學(Philipps-UniversitätMarburg)、符茲堡大學醫院(UniversityHospitalWürzburg)與英國微生物體公司4DPharma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細菌Megasphaeramassiliensis產生的代謝物可以讓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更精準地靶向小鼠實體腫瘤。目前4DPharma正將其菌株開發成候...

長照基金用對地方嗎? 長照科技落地 缺法規、整合科技解方

2021-07-28 / 記者 李林璦
今(28)日,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舉辦衛生福利政策專題討論會,以「高齡者智慧照護模式之探討」為題,特別邀請到社團法人愛福家協會總幹事涂心寧與產官學研醫等各界專家來一同討論,科技落地於長照中,給付、安全標準、法規等多項挑戰與解方。 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再晉首先表示,智慧照護科技的開發,其實不只是用於高齡者,許多需被照護的人都會有需求;他也強調,照護科技要能兼顧「人性尊嚴」、「自主性...

辨識新冠長期症狀! 眼角膜神經受損、樹突細胞增加

2021-07-27 / 記者 李林璦
昨(26)日,土耳其NecmettinErbakan大學Meram醫學院展開首個「新冠長期症狀」(LongCOVID)眼角膜神經研究,發現神經纖維受損與眼角膜上免疫樹突細胞增加,可能是辨識新冠長期症狀的特徵。該研究發表於《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 研究結果顯示,這兩項新冠長期症狀特徵在新冠肺炎感染康復後,若曾出現味覺、嗅覺喪失、頭痛、頭暈、麻痺和神經性疼痛等神...

PerkinElmer有史來最大交易 52.5億美金收購台灣人創立的BioLegend

2021-07-26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6日,醫療診斷公司PerkinElmerInc表示,將以約52.5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交易收購百進生技(BioLegend),該筆交易是PerkinElmer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將PerkinElmer推動臨床診斷和食品安全檢測等領域擴大成長。 PerkinElmer表示,已從美國高盛銀行獲得過渡性貸款,以支付收購的現金部分,此次收購預計將在2021年底完成,估計在交易結束後的第一年,...

解密ACE2受體感染機制?「整合素」助新冠病毒進入細胞!

2021-07-26 / 記者 李林璦
近(21)日,美國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ofNewMexico,UNM)醫學院研究指出,上皮細胞中的膜蛋白─整合素(integrins),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進入宿主細胞的輔助受體,抑制整合素的活性有望阻止感染新冠病毒。該研究發表於預印本平台《bioRxiv》。 先前多數研究指出,冠狀病毒透過棘突蛋白(spikeprotein)與宿主身上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受體...

Session 13:史丹福Biodesign計畫─從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出發 助全球創新醫材落地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昨(23)日,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邁入第三日,論壇13(Session13)由臺北醫學大學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共同合辦,探討「史丹福大學創新醫材設計計畫(Biodesign)」,如何解析、篩選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協助全球各地將創新醫療技術研發至步入市場落地,以加速醫療發展。論壇邀請到多位全球Biodesign的重量級人物分享,包括: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