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林璦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 Mark Twain.

遠距醫療突破! DEA、HHS發布新法規可開立管制藥物處方

2025-01-17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5日,美國緝毒局(DEA)與美國國家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公布一系列醞釀了16年的公告──透過遠距醫療處方提供受管制物質的規則,包含可透過遠距醫療形式提供鴉片類藥物成癮療法,該規則將在2月中生效,也代表未來鴉片類藥物成癮患者都不一定需要親自面對面就診。 DEA與HHS旗下美國藥物濫用暨心理健康服務署(SubstanceAbuseandMentalHealthServicesAdmin...

清大攜手國衛院 開發腸道慢性發炎新機轉新藥

2025-01-16 / 記者 李林璦
今(15)日,清華大學生醫學院助理教授邱于芯與國衛院生技藥研所所長謝興邦合作,共同找到關閉腸道細胞表面離子通道的機制,成功研發出抑制發炎分子釋放的藥物。該研究刊登於《AdvancedScience》。 邱于芯說明,細胞內的重要能量分子ATP,當腸道細胞受損凋亡時,就會通過大孔徑的PANX1離子通道跑出來,釋放出危險的訊號,吸引免疫細胞過來清理受損的細胞,這是身體清除受損細胞的修復機制。 但是,在發...

10兆美金變革!NVIDIA攜手Illumina、梅約、Arc、艾昆緯 4面向攻AI醫療

2025-01-16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4日,輝達(NVIDIA)在J.P.Morgan健康醫療大會(JPM)上宣布,分別與Illumina、梅約醫學中心(MayoClinic)、ArcInstitute及艾昆緯藥品資訊公司(IQVIA)攜手合作,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基因體學,來分析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多體學數據,改變臨床試驗、藥物研究。預計將帶來價值10兆美元的突破性變革。NVIDIA和Illumina共創基因體AI世代在NVI...

康霈法說宣布 局部減脂新藥估Q4臨床3期完成收案

2025-01-15 / 記者 李林璦
今(15)日,康霈生技(6919)舉行法說會,宣布505(b)(1)全新小分子新藥CBL-514注射劑用於局部減脂,將在今年Q2、Q3啟動2項臨床三期試驗,2026年Q2完成收案,CBL-514D用於治療罕病竇根氏症的臨床試驗將延到2026年Q1完成。營運方面,則預計在Q3完成股票分割。 康霈生技執行長凌玉芳首先表示,CBL-514雖然是來自天然存在的物質,但是是透過化學合成,純度達99%,並非屬...

Gilead攜手Leo Pharma 17億美元攻STAT6發炎疾病療法

2025-01-15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1日,吉立亞醫藥(GileadSciences)在J.P.Morgan健康醫療大會(JPM)前夕宣布,與丹麥藥廠LeoPharma達成17億美元協議,將獲得小分子口服STAT6抑制劑和蛋白降解劑的開發與商業化權利,並用於治療發炎性疾病患者。 Gilead將先支付2.5億美元的預付款,加上後續里程碑金與銷售分潤,總共可超過17億美元,由於此次交易的項目尚在早期開發階段,目前Gilead尚未...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抽絲剝繭精神疾病起源

2025-01-15 / 記者 李林璦
人類情緒向來被視為無比深奧的謎團,我們只能看到情緒的表現,既無法控制,甚至都無法察覺、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被視為諾貝爾獎熱門人選的卡爾.迪賽羅斯,是精神科醫師、神經生物學家,也是神經工程師,他開創了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技術與水凝膠組織化學(CLARITY)技術,在此書中,他透過這兩項革命性技術從細胞、神經元活動來探討無形的情緒起源。作者/卡爾.迪賽羅斯譯者/洪世民責任編輯/李林璦2...

詹維康、牟中原、閻雲三巨擘 聯手打造奈力生醫

2025-01-15 / 記者 李林璦
奈力生醫匯聚了台灣神隆創辦人之一的詹維康(Hardy)、國際奈米科技權威──中研院院士暨臺大化學系的牟中原教授,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三大巨擘,打造出可載運從核酸到蛋白質的創新奈米藥物載體平台,首款可穿越血腦屏障的腦癌505(b)(2)新藥將進臨床一期試驗,奈力生醫也展開首次募資,將募逾2億新臺幣,加速創新奈米新藥系列落地臨床。撰文/李林璦 三大臺灣生技業家喻戶曉的巨擘,台灣神隆創辦人之一、連...

臺日歐專家重塑「在宅照護」 醫療創新

2025-01-15 / 記者 李林璦
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在12月6日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主辦「醫療科技國際論壇(MedTechInternationalForum)」,邀請到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日本八戶家庭診所院長小倉和也、EITHealth加速器協理(AcceleratorDirector)IsaacMiddelmann、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附設醫院(UMCUtrecht)旗下醫療技術創新部門主任兼副教授...

2024臺灣生技上市櫃狂潮! 36家掛牌新星總盤點

2025-01-15 / 記者 李林璦
2024年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件數下降,資本市場長期疲軟,但是,臺灣卻逆勢成長,迎來生技業上市櫃熱潮,2024年總共有高達36家生技製藥股上市、上櫃、興櫃或是登錄創新板。本刊也在此為您回顧2024年亮點生技製藥股!不過,在臺灣資本市場逐步開放下,究竟將成為生技醫藥公司的福地還是寒冬?卻仍有待觀察。撰文/李林璦從2022年至今,國際因烏俄衝突、中美衝突、升息等各種因素打擊資本市場,根據PwCG...

微生物體重新定義疾病治療? 揭阿茲海默症、增肌減脂、癌症全新解方

2025-01-14 / 記者 李林璦
近(11)日,由圖爾思生技、台大醫院、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微生物嘉年華會委員會舉辦的第九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在下午議題1的「人體微生物、營養與益生菌」中,邀請到陽明交大副教授莊宜芳、國立體育大學研發長黃啟彰、中天生技執行副總陳菀均,為聽眾解開腸道菌相與阿茲海默症、運動表現、肌肉質量以及癌症之間的關聯。 陽明交大副教授莊宜芳分享其進行的認知障礙與失智臨床研究(圖/主辦單位提供)莊宜芳:阿茲...

不懼《生物安全法》!大藥廠紛攜手中國 2024授權案總金額達38.85億美元

2025-01-13 / 記者 李林璦
雖然美國通過《生物安全法》(BIOSECUREAct)草案,限制美國公司與中國為主的生技公司往來,但是,近期由於中國也同步調整生技政策,讓葛蘭素史克(GSK)、羅氏(Roche)、BioNTech等國際製藥公司仍紛紛湧入與中國生技公司合作,2024年中國對外授權案達10件,總金額達38.85億美元,交易重點聚焦抗體複合體(ADC)藥物與腫瘤相關藥物。中國將成為國際藥廠尋找下一代「MeToo/MeB...

醫材業研發、併購比重創低! 安永籲:微型化、遠距醫療成突圍動能

2025-01-10 / 記者 李林璦
昨(9)日,安永發表最新「2024醫療科技脈動報告」(PulseoftheMedTechIndustryreport2024)指出,近一年醫療科技產業在研發支出、併購投資上趨緩,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醫療科技暨醫材產業創新負責人林世寰執業會計師指出,臺灣業者可發展智慧微型化的材料與設備,同時強化遠距醫療照護體系,與患者用戶體驗,有望成為醫材業下一波成長動能。 過去十年第三低!醫材研發、併購投資降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