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史丹福創穿戴式智慧繃帶! 傷口癒合快25%
2022-12-09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發明一種無線、可穿戴式的智慧繃帶,不僅可以進行傷口環境的生理訊號監測,還可以發出電刺激,促進慢性傷口癒合,在動物試驗中發現,智慧繃帶組與使用無菌傷口敷料組相比,癒合速度快25%,增強真皮重塑(dermalremodeling)達50%,還可在傷口感染初期就發現並治療,避免併發症發生。該研究發表於《NatureBiotechnology》。 慢...
比翼、北醫、新創三方串聯 疫後數位醫療機不可失!
2022-11-30 / 記者 李林璦
今(30)日,比翼生醫創投、比翼加速器與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臺北醫學大學生醫設計創新中心、臺灣科技新創基地以及環球生技共同舉辦世界級線上講座「Lightingthefuture:Telehealthinourpost-COVID-19reality」,特別請到史丹佛醫學院神經科學專家ChristinaMijalskiSells、醫療產業專家北醫副校長吳介信、吳麥斯和新創公...
《Nature》:史丹佛iPS成功培養「人鼠混合腦」 助神經精神新藥開發
2022-10-14 / 記者 吳培安
今年9月,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最新成果,他們將人類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培養成的神經類器官,植入新生大鼠(rat)尚未發育完全時的腦部,成功培養出有著人類和大鼠大腦混合體(human-ratbrainhybrid)的活體大鼠,期望應用在自閉症(autism)、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的研究,甚至有望成為開發神經精神疾病新療法的轉捩點。 此研究的共同...
矽谷加速器、創投、史丹福醫師同台 解析生醫創新四大痛點
2022-08-02 / 記者 吳培安
今(2)日,由BEHealthVentures(比翼生醫創投)與TMUBiomedAccelerator(北醫生醫加速器)聯合主辦的TMUxBE生醫加速計畫成果展(DemoDay)於台北三創生活園區盛大舉行。除了11家台灣及海外生醫新創展演,會中的另一大亮點是由北醫生醫加速器執行長陳兆煒醫師主持座談會,透過海外連線與3位美國醫療專業意見領袖(KOL),共同討論醫材創新的機會與挑戰。 與談來賓包括:...
器官移植排斥新解方! 史丹福醫學院同步受贈者免疫系統 終生免用免疫抑制劑
2022-06-21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6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Medicine)醫師開發出一種不需要免疫抑制藥物即可進行兒童腎臟移植的方法,外科醫師在植入腎臟之前就先將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受贈者,讓免疫系統同步後,受贈者對後續移植的腎臟便不會產生免疫排斥。並將案例研究發表於《NEJM》。 該醫療團隊在史丹福露西帕克兒童醫院(LucilePackardChildren'sHospital)進行了3個...
巨生醫:奈米微粒MRI顯影劑多角化開發 攜手史丹福CAR-T團隊邁向取證
2022-01-27 / 編輯部
巨生生醫研發及經營團隊,均來自工研院的「奈米國家型生醫計劃」團隊,多年來專注於奈米藥物開發平台,透過自主研發的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技術平台,成功完成多項新藥臨床前期的開發,在奈米微粒方面也有量產製程及品質控管相關的關鍵技術。巨生以氧化鐵奈米微粒(IOP)技術開發的MPB1523奈米氧化鐵MRI顯影劑,透過表面親疏水性質的調控,可使奈米氧化鐵粒子快速被免疫細胞吞噬,可清楚標示出惡性腫瘤,並且患者沒有重...
史丹福大學研究:百憂解老藥新用 有望延長惡性腦瘤存活期
2022-01-07 / 記者 彭梓涵
近日,史丹福大學一項研究,從高致命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中確定一種調節神經磷脂(sphingomyelin)轉化為神經酰胺的酵素—神經磷脂磷酸二酯酶1(SMPD1),可做為GBM治療的靶點;除此之外,團隊還發現治療憂鬱症的藥物百憂解(fluoxetine),可抑制SMPD1活性,進而抑制GBM生長。 相關研究已發表在期刊《CellReports》上。 這項研究是由史丹福大學病理...
Session 13:史丹福Biodesign計畫─從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出發 助全球創新醫材落地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昨(23)日,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邁入第三日,論壇13(Session13)由臺北醫學大學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共同合辦,探討「史丹福大學創新醫材設計計畫(Biodesign)」,如何解析、篩選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協助全球各地將創新醫療技術研發至步入市場落地,以加速醫療發展。論壇邀請到多位全球Biodesign的重量級人物分享,包括: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S...
《Cell》改寫生化教科書?! 史丹福首揭人類細胞「醣RNA」分子存在
2021-05-18 /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項由RNA和多醣(glycan)結合的新分子「glycoRNA」(尚無正式譯名,暫譯:醣RNA),這是人類首次在自然界中發現醣分子可與核酸相連的證據,顛覆現有RNA與醣化學理論。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只有蛋白質和脂質會和多醣相連,而形成醣蛋白和醣脂質,而DNA、RNA等核酸分子...
臺、法首屆數位健康生態圈線上會議圓滿落幕;BD拆分糖尿病照護事業 成立新公司定名「NewCo」;賽諾菲資助史丹佛大學自體免疫發炎疾病研究
2021-05-07 / 環球生技
《臺灣》臺、法首屆數位健康生態圈線上會議!衛福部、產業、醫藥同台對話近(5)日,臺法創新創業生態圈(LaFrenchTechTaiwan)、法國在臺辦公室、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BPIPO),共同舉辦首屆「Taiwan-FranceDigitalHealthForum:ForsteringtheBestDigitalHealthEcosysteminTaiwan」會議。會中邀請到多名臺灣...
長庚領銜美馬里蘭州PAII實驗室 開發髖部骨盆骨折AI 獲史丹佛等醫院使用
2021-04-20 / 記者 彭梓涵
今(20)日,由林口長庚醫院外傷中心領銜美國馬里蘭州PAII實驗室,從5,000張骨盆X光片,訓練及設計出一套AI髖部骨盆骨折診斷演算法,輔助第一線急診醫師診斷,平均準確度超過95%。 相關研究今年2月不僅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連美國史丹佛醫院、波士頓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和新加坡樟宜醫院等國際多家知名醫院和外傷中心都已使用此演算法。 長庚外傷團隊利用醫院自身龐大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