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梓涵

不論人生看起來多麼困難,總有你可以做及取得成功的事《史蒂芬 霍金》。

不須電池植入裝置 調控迷走神經達到食慾控制

2018-12-25 / 記者 彭梓涵
由威斯康星大學迪遜分校(UWM)的工程師開發新型無電池易於植入的減重裝置,此裝置從胃的自然攪動中產生溫和的電脈衝,將訊號傳遞到迷走神經,控制食物攝入量,在動物實驗中證實植入裝置能幫助老鼠減掉近40%體重。相關研究已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根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全球超過7億成人和兒童存在肥胖問題,越來越多的數量和體重相關的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目前的減肥手術程序,如...

FDA批准帕金森氏症吸入性新療法

2018-12-25 / 記者 彭梓涵
製藥公司AcordaTherapeutics昨日(24)宣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INBRIJA™(左旋多巴吸入粉末)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個治療卡比多巴(carbidopa)/左旋多巴(levodopa)帕金森氏病OFF期發作患者,INBRIJA™預計將於2019年第一季開出處方藥。帕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由大腦中某些神經元逐漸喪失引起。這些神經元...

2018年科學期刊論文 埃及、巴基斯坦增長最快

2018-12-25 / 記者 彭梓涵
根據Nature期刊估計,今年全球科學論文產量162萬篇創下歷年新高,其中又與新興市場,埃及和巴基斯坦的論文研究增長最快,不過論文製造機第一名仍是由美國搶下,中國為第二名緊追在後,分析師也估計這樣的趨勢會延續到2019年。這些估算是由擁有WebofScience的科睿唯安(Clarivate) 為Nature編制,分析的重點是40個數據庫中至少有10,000篇論文的國家。由於發表的論文與出現在數據...

Amgen拓展雙特異性抗體組合 5億美元達成免疫腫瘤學合作戰略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Amgen(NASDAQ:AMGN)日前宣布與Molecularpartner達成在免疫腫瘤學戰略合作,Amgen將獲得FAPx4-1BB雙特異性DARPin®分子(MP0310)的獨家全球開發和商業權利,Molecularpartner也將獲得5000萬美元的預付款並有資格獲得高達4.97億美元的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MolecularPartner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

精選2018年 臺灣生醫產業新聞事件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2018年生醫產業在募資與法規面的挑戰依然持續,面對新技術、法規與合作模式改變,現今的生物科技領域正在歷經各種變動,不僅在基礎研究上甚至生技製藥、醫療器材、醫療照護、農業生技都在創造新的轉型機會。整理編輯/彭梓涵、薛瀹熢以下就帶領讀者一同回顧,臺灣生醫領域產業在2018年的重大消息。國際醫藥合作重大突破!臺灣成為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會員衛福部食藥署於2018年6月正式成為藥政法規單位-...

精選2018年 最受臺灣關注的國際新聞事件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每年都會看到許多關於製藥、生物技術和診斷醫學的重大新聞,2018年也不例外。從新藥物發現和疾病診斷到產品製造,各大公司的管理與政策都會影響產品的生命週期,例如,候選藥物的在臨床試驗的成敗,專利到期、藥價上漲等各種挑戰。整理編輯/彭梓涵、薛瀹熢回顧2018年,環球生技雜誌總共發表了641篇國際新聞,和國外相比,我們發現有些故事更吸引、甚至影響國內讀者,以下看看是那些故事最受讀者關注。亞馬遜一打噴嚏,...

它是2018最讓人「提神」的研究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根據BusinessInsider統計,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消耗5,000億杯咖啡,為全球的咖啡產業帶來超過1,000億美元價值。咖啡行業正在以5.5%的顯著複合年增長率增長。2018年,許多研究圍繞著咖啡,也證實了喝咖啡對健康大有益處。撰文/彭梓涵咖啡無疑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經過烘焙的咖啡豆,所沖泡出的咖啡,帶有特殊的香氣,也因為咖啡會刺激中樞神經,興奮大腦皮質,使人情緒高漲、睡意降低。對許多...

首度以罕見疾病孤兒藥最多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2018年是個不凡的一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這年一共批准了59款新藥(見圖一),打破1996年53個新藥創下歷年最高,罕見疾病的孤兒藥批准數量也首次超過腫瘤藥物。這歸功於FDA四大加速政策、局長ScottGottlieb「以患者為中心」的新藥審查機制、以及對於罕見疾病的重視。編譯/彭梓涵根據FDA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CDER)公開的數據統計,2018年共有59個新分子藥物成分(Newm...

杜元坤的行醫哲學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世界上最快樂的工作是甚麼?在醫病緊張,醫護過勞的氛圍下,有一位醫師始終不改初衷。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獨創的「杜氏刀法」治療臂神經叢權威揚名海外,但他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從骨科(專科)到跨神經外科與整形外科,他在傳統的白色巨塔中,不斷挑戰規則、挑戰醫學的各種可能性,走出自己的路。作者/杜元坤責任編輯/彭梓涵手術室裡,眾人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杜元坤執刀的雙手。透過顯微儀器,杜元坤細細修補直徑在0.01m...

尖端醫蘇文龍 整合臺灣再生醫學能力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2009年,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尖端醫)由董事長蘇文龍承接生技中心技術成立,為經濟部首家技轉衍生的生技公司,迄今近19年,若加上生技中心之前累積的16年技術開發,尖端醫堪稱臺灣生技歷史最悠久的企業。從傳統機電產業投身生技業的蘇文龍,一路走來憑藉「以兵養兵」、「以戰養戰」,從檢測、藥物開發、幹細胞保存到細胞治療開發,印證了優秀領導人如何因應產業發展並領導組織變革的統合能力。 攤...

疾病、健康、微生物體學交織 帶動下一波生技新未來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微生物研發成為國際顯學,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特地規劃腸道、人體、動植物與環境微生物及FMT、益生菌、生物資訊等六大主題並邀集臺、港、中等微生物專家發表最新研究並進行交流,期望為臺灣微生物研究帶來更多發展的機會與動能。 由中央研究院、長庚大學微生物相研究中心、臺北醫學大學、圖爾思生技共同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是2019年初臺灣集合學研與業界最盛大的微生物體學嘉年華,於1月10至1...

酷氏基因首創一抹二測 子宮內膜癌無所遁形

2018-12-24 / 記者 彭梓涵
2018年8月甫成立的酷氏基因,為臺北醫學大學技術成果衍生的新創公司,專注於表觀遺傳學研究,不斷在DNA甲基化領域中尋求更多應用的可能性,第一項開發的子宮內膜癌檢驗試劑,以傳統抹片為基礎,搭配特殊甲基化基因生物標記檢測,提供女性個人化精準醫療服務,成立短短時間,已在許多國際賽事締造不少佳績。撰文/彭梓涵 攝影/李林璦2018年10月,緊張、刺激的「環球電梯募投比賽EPiC2018」國際賽事由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