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攜手演譯基金會 兩大Biobank首次合作 計畫3年內攻破20萬人

2021-02-03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3)日,中央研究院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共同宣布,將自今年起展開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首次跨界合作計畫,透過擴增社區型健康參與者收案量,加速Biobank部署。前副總統暨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表示,「精準健康」已成為我國發展的戰略之一,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精準健康發展的基石,透過針對本土化數據的分析,將有助為國人健康超前部署,更透過數據應用幫助生醫產業發展。中研院自2012年推動...

《PNAS》薄荷、紫蘇抗新冠?! 中研院揪出5種現有藥物具抗疫潛力

2021-01-27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27)日,中央研究院於記者會中發表了其自去年新冠肺炎爆發起,自現有藥物中找出的5項潛力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全株薄荷及全株紫蘇之萃取物。論文已於1月15日發表在期刊《PNAS》。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攝影/巫芝岳)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去年疫情開展初期,在院長廖俊...

中榮推再生醫療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 軟骨再生達97.7%;中研院葉永烜院士、生化所陳瑞華特聘研究員 獲世界科學院科學獎

2020-12-31 / 環球生技
報導/李林璦、巫芝岳1. 臺中榮總推再生醫療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軟骨再生達97.7%今(31)日,臺中榮民總醫院舉行「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成果發表會」。該技術已轉移給工研院,並由生醫業界協助完成臨床研究,是第一個完成樞紐臨床試驗取證的第三類醫材,目前已取得臺灣衛生福利部(TFDA)認證,是國內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陳超平主任指出,「一次性手術自體軟...

「技轉王」吳漢忠獲選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

2020-12-18 /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今(18)日,中央研究院宣布,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主任吳漢忠於本月獲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NationalAcademyofInventors,NAI)新科院士(NAIFellow),其為學術發明家的最高榮耀,並將於明(2021)年6月7日至9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頒獎典禮。 有「技轉王」之稱的吳漢忠,同時也是生醫轉譯研究中心首位主任,至今已發表超過110篇國際期刊論...

《PNAS》臺灣發光菇登封面! 中研院追溯基因演化史 解蕈類發光意義

2020-12-15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15)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發表最新研究,蔡怡陞副研究員的團隊以臺灣的「發光菇」為研究對象,發表了全球第一篇探討真菌發光基因演化的學術文章,指出蕈類最早的發光基因簇(genecluster)始於1.6億年前,且這些基因在特殊的演化機制下,已被逐漸淘汰。該論文已發表於11月的期刊《PNAS》,並被選為當期封面故事。研究團隊針對世界三大含有發光真菌的支系之一的「小菇支系」(Myc...

拚高階儀器國產夢 10項研發成果吸睛

2020-12-10 / 記者 吳培安
11月5日,中央研究院「臺灣高階儀器研發計畫」舉辦成果發表會,一展三年來10項扶植之科研團隊的研發成果,包括:中研院陳仲瑄院士自主研發的可攜式質譜儀,其他團隊研發的毒品檢測、智慧長照、顯微鏡與X光相位差影像等技術都相當吸睛。陳仲瑄埋首20餘年研發成功、至今仍持續優化中的可攜式質譜儀,在成果發表會中大現風采。這款可攜式質譜儀一改質譜儀體積龐大、成本高昂的傳統印象,具有即時、即地、檢測成本更低的優點,...

中研院破解植物「遺傳訊息」關鍵密碼  基因圖譜再改寫

2020-12-02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中研院今(2)日發表了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助研究員劉明容團隊的一項研究,該團隊近期發現植物自我調控的基因表現關鍵,未來可望用來破解農作物基因序列裡的遺傳訊息,進一步了解作物成長如何克服環境不利因素。研究成果近期已刊登於國際期刊《基因體研究》(GenomeResearch)。植物為因應生長發育所需,體內細胞會啟動基因,產生各種蛋白質。目前科學家已知「遺傳密碼子AUG」是開啟轉譯(tran...

《Cancer Research》中研院吳漢忠團隊 解EpCAM關鍵機制 首創新抗體助免疫治療

2020-11-16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16)日,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解開EpCAM如何促進癌細胞生長,以及如何中止這項機制之謎;此外,團隊也研發出新的EpCAM抗體「EpAb2-6」,對癌症診斷、標靶治療及造影深具發展潛力。相關論文今日刊登於國際期刊《CancerResearch》。EpCAM是一種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常見於上皮組織和大量表達於惡性腫瘤中,與細胞黏附、遷移、...

三年磨”十”劍!國產高階儀器研發有成 可攜式質譜儀、毒品檢測、長照、顯微鏡術吸睛

2020-11-05 /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今(5)日,中央研究院「臺灣高階儀器研發計畫」舉辦成果發表會,一展三年來10組精選扶植科研團隊的研發成果,其中由中研院陳仲瑄院士自主研發的可攜式質譜儀,以及其他團隊研發的毒品檢測、智慧長照、顯微鏡與X光相位差影像等技術相當吸睛。 計畫總主持人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王亦生研究員向本刊表示,此計畫鎖定全球分析功能之高階儀器市場、每年2千多億美元的商機。 計畫總主持人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王亦生...

「技轉王」吳漢忠兼掌國家生技園區

2020-09-14 / 記者 劉端雅
歷經一年多遴選,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首位主任終於出爐!首位BioTReC主任由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吳漢忠轉任,並於今(14)日,在國家生技園區舉辦就職典禮。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陳建仁、以及產官學研也代表出席見證。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致詞表示,在中研院擁有「技轉王」美譽的吳漢忠,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攝影/劉端雅)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致詞表示,國家生技園區經過15年的規劃,...

中研院解肺腺癌惡化機轉 「垃圾基因」PTTG3P為要角

2020-02-20 / 記者 巫芝岳
今(20)日,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發現,肺腺癌細胞中的非編碼核糖核酸(ncRNA)「PTTG3P」,與肺癌的惡化有明顯相關,並解開其造成癌細胞增生的機制,未來有望用於預測化療療效,該研究於去年12月19日刊登於期刊《NucleicAcidsResearch》。研究團隊首先透過分析肺腺癌患者的基因表現體數據,找到6個與肺腺癌存活時間相關的ncRNA;再進一步利用癌症基因體圖譜(TheC...

籌組開放科學平台!中研院攜手15個學研界單位抗COVID-19疫情

2020-02-13 / 記者 劉端雅
今(13)日,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召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會議。廖俊智在會中倡議開放科學(openscience)的精神,以利學研單位共享研究材料、研究資訊,及智財成果。分進合擊不僅能加速研發進度,更可以多重驗證由不同研究團隊研發出的成果。廖俊智在會中倡議開放科學(openscience)的精神,以利學研單位共享研究材料、研究資訊,及智財成果。(圖片來源:本刊資料中心)這次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