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名錄
  • 介紹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新聞
    • 新聞首頁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要聞
    • 政策法規
    • 數位醫療
    • 論壇回顧
  • 商情
    • 市場觀測
    • 漲跌排名
    • 投資評析
    • 展望說明
    • 產業名錄
  • 名家
    • 名人專欄
    • 人物專訪
    • 專家觀點
  • 動態
    • 活動看板
    • 公司報導
    • 生醫永續(CSR)
    • 本刊公告
    • 生醫徵才(待開放)
  • 影音
    • 影音報導首頁

    • 生醫名人錄
    • 產業報告
    • 展會直擊
    • 技術領航
    • Podcast
  • 活動
  • 出版品
    • 雜誌
    • 買書
  1. 文章查詢
  2. 標籤:腫瘤微環境
表觀遺傳 腫瘤微環境
2022-04-25 / 記者 彭梓涵

華上生醫投入新一代腫瘤免疫TKI標靶開發 10月啟動上櫃計畫

今(25)日,專注於晚期腫瘤藥物開發的華上生醫(7427)舉辦第二季法人說明會,會中董事長暨總經理陳嘉南報告,預估去年提交衛福部新藥查登(NDA)的賀爾蒙受體(HR)陽性、HER-2陰性的晚期口服乳癌新藥—西達本胺,最快於今年12月取得上市許可;同時,華上也正在提交科技事業核准函申請,預計10月啟動上櫃計畫。 陳嘉南表示,華上生醫目前共有五項產品線,進展最快的是授權自中國深圳微芯生物的...
表觀遺傳 腫瘤微環境
2022-02-15 / 記者 彭梓涵

華上生醫西達本胺最快今年取證、全新機制腫瘤微環境藥物有望授權

今(15)日,專注於晚期腫瘤藥物開發的華上生醫(7427)舉辦第一季法人說明會,會中董事長暨總經理陳嘉南報告,去年瞄準賀爾蒙受體(HR)陽性、HER-2陰性的晚期口服乳癌新藥—西達本胺,其樞紐三期試驗解盲成功,已提交衛福部食藥署新藥查登(NDA),最快可於11月取得上市許可。除此之外,陳嘉南也透露,自主研發的腫瘤微環境調控劑組合CC-01,在完成概念性驗證(POC)後,近期有機會授權國...
腫瘤微環境 表觀遺傳
2021-12-20 / 記者 彭梓涵

華上生醫啟動2億台幣增資計畫 助3款新藥進臨床

今(20)日,華上生醫(7427)舉辦法人說明會,會中董事長暨總經理陳嘉南聚焦於自主開發的腫瘤微環境調控劑(TMRs)、表觀免疫調控劑藥物(EpigeneticsImmunomodulator)等三款新藥項目的研發進展。會中也宣布董事會通過上櫃前現金增資計畫,預計籌資2億元新台幣,用來加速推進自主開發組合新藥CC-01及CT-01的臨床試驗,以及進行GNTbm-38的臨床前研究。 陳嘉南表示,CC...
國衛院 腫瘤微環境
2021-09-27 / 記者 劉馨香

國衛院:褐藻醣膠改善腫瘤微環境 助提升化療功效

今(27)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徐欣伶副研究員團隊,發現褐藻醣膠(Fucoidan)藉由抑制發炎性細胞因子IL-6和MCP-1/CCL2的釋放,降低腫瘤促進型M2巨噬細胞活性,輔助活性氧化物(ROS)抑制劑與化療藥物(cisplatin和etoposide)治療功效。此外,褐藻醣膠還能減輕化療藥物副作用,增強抑癌基因p53功能,有潛力作為癌症化療的輔助物質。此項研究已在2020年發...
免疫療法 腫瘤微環境
2021-08-16 / 記者 劉馨香

國衛院VEGF融合蛋白 導正腫瘤微環境、增強癌症免疫療法

今(16)日,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研發VEGF融合蛋白藥物,促使「血管正常化」並調整腫瘤微環境,來提高免疫治療腫瘤的效果。目前已在動物實驗證實,VEGF融合蛋白合併抗PD-L1免疫療法,抑制腫瘤效果更加顯著。 該研究相關的重要創新概念與技術,已獲得美國(USpatentNo.10,851,142B2)、日本及歐盟的專利保護。VEGF融合蛋白藥物目前已完成動物有效試驗,之後將繼續完成進入臨床試驗前之...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腫瘤 自噬作用 autophagy 腫瘤微環境 microenviroment
2017-01-27 / 環球生技

癌細胞誘導自噬 微環境支持腫瘤生長

一項來自挪威奧斯陸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結果指出,腫瘤細胞在受到壓力的狀況下,會通過致癌基因和發炎訊號轉導,在腫瘤微環境內誘導自噬作用(autophagy),以此生成並支持腫瘤生長和轉移的營養來源。此項研究於1月19日發表於《Nature》。過去科學家們發現腫瘤與其微環境具緊密關聯,並可能激活細胞自噬的發生.但中間的機制則尚未釐清。為觀察腫瘤生長期間的自噬作用,來自奧斯陸大學醫學院細胞分子生物學系的To...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Outlook 2030 臺灣生技醫藥技術在哪裡?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醫說】細胞治療1:讓細胞治療成患者新「膝」望!完備細胞儲存法規 保障病人權益


TOP
  • 讀者服務電話:(02)2726-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松德路161號2樓之3,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環球生技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生醫產業名錄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聯絡我們
  • Copyright© 2022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