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張鴻仁
新冠肺炎
核酸檢測
快篩
張鴻仁:快篩,驗了,真的會「安心」?
2021-05-26/
專欄:張鴻仁
台灣疫情大爆發之後,快篩、普篩、廣篩這幾個關鍵字又滿天飛。快篩雖快技術上比較不準「快篩」,顧名思義就是快,但在檢驗技術上,快就會比較不準,因為過去PCR需要大台機器,從採檢體到準備檢體的各階段前置作業,一直到上機,差不多要一整天,通常無法在社區進行。在公共衛生運作上,例如我們要了解社區是否爆發C肝或愛滋病感染。傳統上,就是一群公衞護士到社區開「臨時檢驗站」,找村里幹事吆喝大家來「篩檢」。傳統快篩通...
專家觀點
李崇僖
防疫
李崇僖:封城防疫,為何理論上有效,實際上卻不可行?
2021-05-26/
專欄:李崇僖
最近「人與人的連結」成了熱門用語,還帶了點負面意味,好像是給防疫帶來大麻煩的禍首。其實,人與人的連結,也是台灣作為防疫共同體,共同度過難關的重要基礎。李崇僖/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創辦所長此刻,我們當然必須減少人與人的接觸;但就像蹺蹺板,物理接觸降低後,必須設法提高另一端心理層面的連結。否則,防疫政策會遇上更大麻煩。指揮中心真正的挑戰不是病毒,是人心疫情指揮中心看似在對抗病毒,其實他們...
人物專訪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劉祖惠
人物
生醫女力
劉祖惠:專業、柔韌優勢 促進跨部會協調
2021-05-20/
記者 彭梓涵
撰文、攝影/彭梓涵走進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的生衛醫農組,一眼望去絕大多數是女性同仁,低頭認真工作;俏麗短髮、身形嬌小,隱身辦公室角落,是現職生衛醫農組組主任劉祖惠。自2017年4月接任生衛醫農組組主任以來,她已籌辦2017至2020年四屆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BTC),這是政府在生醫產業政策制定上,國家最高層級的幕僚會議。在此之前,劉祖惠在生物技術...
人物專訪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張大慈
人物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張大慈:一生實踐生技產業之路
2021-05-20/
記者 劉馨香
撰文/劉馨香 攝影/李林璦「我在美國拿到PhD時,就跟指導教授說要到生技產業工作!」前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所教授兼所長、現任捷絡生技公司策略長張大慈,蓄積近30年對生技產業的熱情,去年這句話才終於成真。1993年張大慈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博士,正逢美國生技產業新興風潮,其研究專長「重組蛋白藥物」是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只是,抱懷期待回國貢獻卻發現當時臺灣生技產業仍以小分子藥為主。因緣際會下,...
人物專訪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李伊俐
人物
生醫女力
李伊俐:把育兒經揉進職場管理之道
2021-05-20/
記者 吳培安
撰文/吳培安 攝影/彭梓涵人稱「美吾華公主」姊妹之一的李伊俐,擁有13年的財務會計專業,以及在美國花旗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商渣打銀行的歷練。2013年,她回到美吾華集團,和爸爸李成家、妹妹李伊伶同心協力,結合美吾華集團的自有品牌與通路,打造美髮、新藥、醫材三足鼎立的產業新局。自信從容的李伊俐,在職場上是同時管理四家公司的「大將軍」,身兼集團副董事長、懷特新藥董事長、安克生醫董事長暨總經理、聲...
人物專訪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簡海珊
人物
生醫女力
簡海珊:積極、正向 衝出竹子天花板
2021-05-20/
記者 彭梓涵
撰文、攝影/彭梓涵全福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簡海珊,在新藥開發約有30年豐富經驗,曾在美國賽諾菲(Sanofi)及嬌生集團(J&J)等國際藥廠擔任專案主管,參與多項新藥之臨床試驗及產品上市申請。在美期間,美國的職場文化,讓簡海珊在求學與工作期間,都遇過許多波折。但因為虔誠的信仰,讓她始終保持積極、正向的信念。簡海珊也舉策略專家JaneHyun著作《打破竹子天花板:給亞裔的職涯策略》的經典理論,...
人物專訪
人物
楊智惠
生醫推手
生醫女力
義大教授楊智惠 創新大眾科學教育總舵手
2021-05-20/
記者 李林璦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與生醫工程中心主任楊智惠,她除了教學、研究、行政工作外,還是串連臺灣科普教育的掌舵者,並熱衷創新創業。多面跨域而傑出,讓楊智惠連續獲得2010年傑出青年獎章、2011年十大傑出女青年。近期,三顧與日立集團合資公司――樂迦再生科技正式成軍,執行長一職,也由她出線,帶領這樁創臺日有史來最大的合作案,將打造全亞洲最大的CDMO細胞工廠,楊智惠產學兩棲的斜槓人生讓人驚艷!撰文/李林璦三顧(...
專家觀點
注射藥物
CherveeHo
全球用藥趨勢 注射藥物如何對患者更友善
2021-05-20/
記者 劉馨香
Chervee領導Vetter亞太業務開發團隊、新加坡的區域辦事處,以及在日本、韓國和中國迅速發展的銷售辦事處,主要工作重點為擴大Vetter與亞太地區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的業務,並發展Vetter在當地的團隊。Chervee活躍於製藥和診斷行業二十多年,在商業製藥和體外診斷(IVD)產品方面有豐富經驗。Vetter總部位於德國拉芬斯堡(Ravensburg),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接受委託研究開發暨製造...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生醫女力
敬臺灣生醫的女超人們
2021-05-20/
編輯部
5月是屬於母親的月份,5月英文(May)源自羅馬神話,也是專門掌管春天和生命的女神瑪雅(拉丁文Maius)。在本期特別企劃的專題中,我們的主編梓涵就用了「臺灣生技搖籃之手」來形容受訪的這些臺灣生醫界的溫柔女超人們,實在是很溫馨又貼切的,她寫道,生醫開發之路漫長,女性穩定、毅力的特質,更能在這段與耐力拔河中,發揮優勢。根據調查,在生命科學、醫藥衛生科學類領域裡,是少數女性多於男性的學門。這在臺灣,可...
專家觀點
智慧醫療
李崇僖
李崇僖:智慧醫療實驗沙盒第一層迷思:管制模式
2021-05-06/
專欄:李崇僖
近年來關於智慧醫療或數位醫療的發展策略,經常被提起的概念就是應建立「智慧醫療實驗沙盒」,比照金融創新和無人載具實驗沙盒(Sandbox)一樣的模式,豁免法規限制可進行相關實驗,似乎這是推動醫療科技創新的有效且必要的步驟;然而所謂實驗沙盒的模式並非萬靈丹,且根本上應弄清楚這種實驗沙盒是要實驗什麼事情,實驗完畢後要如何檢驗成效,否則辦再多實驗沙盒,也沒法讓科技創新的法規環境變得更合理或更有利於創新。李...
專家觀點
細胞治療
特管辦法
李崇僖
李崇僖:特管辦法開放細胞治療目的是「治療」還是「研究」?
2021-04-19/
專欄:李崇僖
李崇僖於臺灣大學取得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法律學系碩士學位,其研究興趣聚焦於專利法、生物科技法、醫療法及研究倫理,議題從早年的農業品種智財權、基因改造產品及遺傳資源法規,到近年的精準醫療、基因隱私保護、基因資訊倫理到人工智慧(AI)皆有涉獵。李崇僖自2013年2月起於臺北醫學大學任教,於2014年秋季成為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創辦所長,其為臺灣唯一針對醫療與生物科技專業領域之法律研究所,...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生醫,希望老子有錢就能玩……
2021-04-15/
編輯部
更多錢湧進生醫產業來了。最激情的新聞是4月6日,2021年富比世富豪排行重奪臺灣首富的郭董,他以每股約新台幣91.5元,總計新台幣50億元投進台康生技,取得18.56%股權,成為最大股東。這是繼2007年起,郭董前後捐贈逾200億元資金及儀器給台大,建置了「台大癌症中心醫院」、「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及「永齡生醫工程館」後,堪稱郭董再次投進生醫產業最大手筆的一次。台康連日漲停鎖死逾萬張追漲買單,今年...
第一頁
上一頁
19
20
21
22
23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