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人物
謝佳憲
晶鑽謝佳憲:打造臺灣醫美線材一「線」奇蹟
2021-10-31/
記者 劉馨香
皮膚專科醫師謝佳憲,看準「線雕」將成為第三波微整市場新主流,且全球競爭廠商還不多時,在2014年32歲這年創業成立晶鑽生醫,並歷經快5年成功開發出足以取代進口、品質更好、價格更具競爭力的自有品牌線材,不僅是臺灣第一個、也是唯一本土自主研發及製造的拉提線材,更讓臺灣擠進了未來全球「線雕」醫美市場的耗材主要供應國之一。撰文/劉馨香10月初,臺灣疫情才稍放鬆警戒,生技醫藥類股興櫃企業中,致力於次世代醫學...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海洋大學
海大吳彰哲開發裙帶菜萃取物喉糖 增強黏膜免疫 預防A型流感
2021-10-29/
記者 李林璦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特聘教授吳彰哲,利用馬祖裙帶菜萃取物來有效地治療或預防A型流感病毒感染,並進一步開發成喉糖,增加黏膜免疫的功能,降低A型流感病毒感染後喉嚨不適及發炎。隨著進入秋冬,流感高峰期即將來臨,吳彰哲的實驗證明,裙帶菜萃取物可有效地降低A型流感病毒感染細胞之比例,也可降低A型流感病毒感染後誘發細胞之發炎反應,特別是降低發炎細胞產生一氧化氮(NO)的量或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海洋大學
海大李孟洲培養、水產、美妝多元發展 助創新藻類產業、海藻資源永續發展
2021-10-29/
記者 吳培安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李孟洲,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保護和永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為研究主軸。李孟洲首創使用全人工培養的大型紅藻「海木耳」當作模式藻種,探討紅藻吸收及代謝重金屬砷的機制。研究發現,藻體累積總砷及三價砷含量,與培養液中添加的五價砷含量呈正相關,說明藻體內存在生物轉化機制,且藻體對三價砷有很高的耐受性;同時,低濃度的五價砷可促進藻體的生長。此外,藻體內也測得少...
人物專訪
人物
陳彥諭
比翼生醫創投陳彥諭 轉身臺灣生醫新創最夯引路人
2021-09-03/
記者 李林璦
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這幾年在數位生醫創投界快速崛起。陳彥諭成長歷程充滿歷險。出身醫療世家但選擇走工程之路,30歲一腔熱血跑到非洲創立社會企業,結果血本無歸。之後,他赴美國二度創業並進修EMBA創業相關課程。最後,找到人生目標――「透過創新完成未被滿足的需求」又返臺再度創業。這次,陳彥諭以「創新X新創」方程式,看準臺灣醫療與科技兩塊優勢,要引領新創團隊繼續一場顛覆創新歷險記,讓臺灣成為全球...
人物專訪
2021BTC
智慧醫材
人物
陳家進
生醫推手
成大醫工系特聘教授陳家進:生技人才預算和培育絕不能輕易中斷
2021-08-31/
記者 吳培安
攸關臺灣生技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年度盛事「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TaiwanCommittee,BTC)」,今年會議以「精準創新‧健康永續」為主題,於8月30日至9月1日線上+實體同步舉行,今(31日)進行第二天閉門會議,由BTC召集人暨科技部長吳政忠邀集委員及各部會機關單位,共同檢視及策進本年度各項推動成果。 本刊特別邀請到BTC委員、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陳家進,分享臺灣醫療新...
人物專訪
新冠疫苗
細胞治療
富禾生醫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李建謀:「免疫橋接」剖析國產疫苗綜效
2021-07-29/
專欄:李建謀
衛福部食藥署針對我國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之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有意研擬以「免疫橋接」(Immune-Bridging)方式,採用「中和性抗體效價」作為替代性療效指標,以衡量國產疫苗所誘發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結果,是否可與國外已核准EUA的疫苗相當。 然而,單就疫苗激發出的中和抗體是否足以作為新冠疫苗效力的指標,目前各國監管單位對此作法仍有爭議。富禾生醫...
人物專訪
人物
安欣瑜
嘉基醫院
嘉基安欣瑜「12年如一日」 堅守原民部落健康
2021-07-23/
記者 巫芝岳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部落健康中心主任、擁有鄒族血統的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當住院醫師時,一場「八八風災」,成為她返鄉駐守阿里山醫療的轉捩點。12年間,她與嘉基團隊持續把第一線醫療送入來回要5小時車程的阿里山鄉部落,把部落的長照、早療、健康促進經營得有聲有色。秉著對部落故鄉人們的熱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安欣瑜持續力促政府注重原住民健康。撰文/巫芝岳有雙小鹿般明亮大眼和深邃輪廓,談起醫療知識口條專業、面...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人物
胡哲銘
胡哲銘奈米粒子突破技術瓶頸 有效刺激T細胞增百倍
2021-07-23/
記者 李林璦
癌症免疫療法大勢所趨,個人化精準的癌症疫苗療法更是,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哲銘以獨創的奈米技術平台,跨領域結合癌症免疫治療、生物資訊學,創建100奈米大小、可容納幾萬個短胺基酸抗原,製成如同病毒型態的個人化癌症疫苗,可以刺激出準確度高,且刺激出的T細胞量高出現有技術百倍,邁向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癌症疫苗公司。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跨部會疫苗平...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人物
張瑛芝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張瑛芝3D細胞培養技術 一個月配對個人化治療藥物
2021-07-23/
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瑛芝開發了3D細胞培養技術――R3CE(Rapid,Reproducible,RareCell3DExpansion)技術,經臨床驗證能在一到四週內,將單顆細胞增殖成3D結構細胞組織的平台,可應用於個人化醫療及臨床前藥物測試,並透過科技部價創計畫成立亞擴細胞生醫,未來可切入細胞治療、體外細胞培育、細胞資料庫等領域,期盼打通精準醫療的重要關節。撰文/李林璦 Profi...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人物
陳儀莊
阿茲海默症
陳儀莊「神經賦活」團隊 攻新機制阿茲海默新藥
2021-07-23/
記者 李林璦
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新世代開啟,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所領導的跨領域神經賦活團隊,從中草藥天麻中萃取、合成出小分子新藥,已在動物試驗中可有效治療及延緩阿茲海默症,有望成為阿茲海默症的下一代新機制明星候選新藥。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研究專長:⑴ 腺苷A2A受體(adenosineA2Areceptor,A2AR)在神經退化疾病中的病...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人物
陶秘華
陶秘華AAV/ hACE2新冠小鼠模型 助攻三大國產疫苗開發
2021-07-23/
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臨危受命,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利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技術,讓小鼠成功表現人源ACE2受體基因,配合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基因體中心的兩間P3實驗室,共組中研院新冠病毒P3團隊,完成建構新冠病毒小鼠攻毒模式,提供國內三大疫苗廠和其他抗病毒藥物的生技公司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建立了新冠疫苗、藥物開發的黃金標準,打通國內新冠疫苗醫藥開...
人物專訪
敏盛
洗腎
洪國欽
新冠肺炎莫驚慌 提升防疫力9萬名腎友可以這樣做
2021-06-29/
新聞中心
台灣洗腎的發生率與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據統計,目前洗腎人數突破9萬大關,其中血液透析腎友平均每周需至醫療院所洗腎3次,且每次需耗時4-6小時不等,在新冠疫情持續嚴峻以及有些洗腎室傳出染疫事件,令腎友擔心成為染疫的高風險族群,敏盛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洪國欽呼籲,在防疫關鍵時刻,腎友進出醫療院所應落實「內外兼顧」,且平時更要補充維生素D以及不含鈣的新一代降磷藥物,如釋磷善、福斯利諾等,增強自身免疫力來抵抗...
第一頁
上一頁
3
4
5
6
7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