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廠商
  • 關於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新聞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醫療科技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新知
    • 政策法規
    • 應用生技
    • 論壇報導
    • 新聞
  • 市場分析
    • 產業報告
    • 市場觀測
    • 漲跌排名
    • 商機媒合
    • 查找廠商
  • 人物
    • 名人專欄
    • 人物專訪
    • 專家觀點
    • 【影音】生醫名人錄
  • 公告
    • 產業新訊
    • 公司報導
    • 生醫永續(ESG)
    • 本刊公告
    • 生醫徵才(待開放)
  • 展會直擊
    • 展會首頁

    • 生醫名人錄
    • 產業報告論壇
    • 亞洲生技大會
    • 醫療科技展
    • Medical Taiwan
    • Podcast
  • 活動
  • 出版品
    • 雜誌
    • 買書
    • 本刊公告
  1. 生技名人錄
  2. 名人專欄
  3. 張鴻仁專欄

張鴻仁專欄

專欄:張鴻仁

理事長/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

張鴻仁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曾任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等要職,並參與了諸多臺灣公共衛生重要事件,包括SARS、痢疾、小兒麻痺、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以及改組衛生署防疫單位整合、健保IC卡上路等。 2004年後,張鴻仁離開公職、踏入生技創投界,接手永豐餘集團旗下上智生技創投總經理,成為國內少數橫跨產、官、學、醫的人物。目前,除了擔任上騰生技顧問公司董事長、上準微流體公司董事長、雅祥生技醫藥公司董事長,張鴻仁也擔任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出版了《關鍵戰疫》、《生技大大可為》等著作。
共發表 7 篇文章
專家觀點 張鴻仁 新冠肺炎 核酸檢測 快篩

張鴻仁:快篩,驗了,真的會「安心」?

2021-05-26/專欄:張鴻仁
台灣疫情大爆發之後,快篩、普篩、廣篩這幾個關鍵字又滿天飛。快篩雖快技術上比較不準「快篩」,顧名思義就是快,但在檢驗技術上,快就會比較不準,因為過去PCR需要大台機器,從採檢體到準備檢體的各階段前置作業,一直到上機,差不多要一整天,通常無法在社區進行。在公共衛生運作上,例如我們要了解社區是否爆發C肝或愛滋病感染。傳統上,就是一群公衞護士到社區開「臨時檢驗站」,找村里幹事吆喝大家來「篩檢」。傳統快篩通...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張鴻仁 新冠肺炎 防疫

張鴻仁:臺灣新冠疫情「中場休息」 防疫下一步在哪裡?

2020-07-18/專欄:張鴻仁
近日,臺灣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趨緩、連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疫情指揮中心也逐步鬆綁群聚規定,呼籲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然而,臺灣獲得喘息的此時此刻,全球的確診人數卻已經破400萬例,死亡人數也逼近30萬大關。此時此刻,正是趁下一波疫情爆發前,臺灣「超前布署」的重要時刻。那麼,臺灣的防疫下一步是什麼呢?國家需拉高格局看疫情發展趨勢臺灣人有省錢文化,大部分都是出現災害時,才願意投資生技產業。但我想,如果把臺灣當...
專家觀點 張鴻仁 新冠肺炎

張鴻仁: 沒有疫苗 人類無法回到正常生活

2020-05-25/專欄:張鴻仁
截至今日,全世界還沒有可用的新冠肺炎疫苗,也沒有特效藥問世,即使是進展最快的美國,也要等到明年才有機會上市。政府應重視投資疫苗在這次疫情中,疫苗研發已經成為國安思維的一環。疫苗產業對經濟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旅遊商務往來。如果沒有疫苗,人類就不可能恢復到正常生活。因為臺灣不可能鎖國、不可能一直限制出入境,或等到全世界疫情都控制下來才重新打開國門。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政府不喜歡投資疫苗,主要是因為疫苗...
【影音】生醫名人錄
專家觀點 張鴻仁 新冠肺炎

張鴻仁專訪--新冠疫情「中場休息」 臺灣防疫下一步在哪裡?

2020-05-24/專欄:張鴻仁
此時此刻,正是趁下一波疫情爆發前,臺灣「超前布署」的重要時刻。那麼,臺灣的防疫下一步是什麼呢?前衛生署副署長、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接受環球生技專訪表示:臺灣的生技廠在這些年經歷了非常辛苦的過程才能有今天。透過這一次的疫情,全世界都在宣傳臺灣的防疫和各個產業,品牌效應連同國際效應,讓許多產業都有了很多的機會,未來一定會不一樣。(採訪/吳培安、李林璦;整理/王琪琪;攝影/林嘉慶)
專家觀點 張鴻仁 生技投資

張鴻仁:募資兩條路 找個富爸爸或另闢生路

2020-02-25/專欄:張鴻仁
臺灣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從來不靠政府 能自求生路撰文/吳培安、彭梓涵我們的投資以生技醫藥為主,除了健康食品、醫學美容、農業生技、口罩等消費型產品以外的,大多都有投,可以說是「雜家」。但之所以投得這麼廣泛,是和臺灣的特質有關。全世界多數的生技醫療投資幾乎都有專業化的重點項目,例如只投癌症,或是只投特定類別的醫療器材。但臺灣的生技產業還很新興,如果只投某個主題,可能頂多只能投三家。要說近年來對生技最大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瑞德西韋 生技大大可為 關鍵戰疫

張鴻仁:政府應藉新冠疫情 重視扶持防疫產業

2020-02-25/專欄:張鴻仁
張鴻仁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曾任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等要職,並參與了諸多臺灣公共衛生重要事件,包括SARS、痢疾、小兒麻痺、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以及改組衛生署防疫單位整合、健保IC卡上路等。2004年後,張鴻仁離開公職、踏入生技創投界,接手永豐餘集團旗下上智生技創投總經理,成為國內少數橫跨產、官、學、醫的人物。目前,除了擔任上騰生技顧問公司...
專家觀點
封面故事 張鴻仁

張鴻仁:「連結國際創新基地,扭轉法規轉守為攻。」

2016-01-21/專欄:張鴻仁
曾任衛生署副署長、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目前為上騰生技董事長,出身醫學系,擁有台大公衛及美國哈佛公衛雙碩士,但回國後棄醫投身公職。他在健保財務窘困時,臨危授命出任健保局總經理,完成健保費率第一次的調漲。全球領先的健保IC卡制度,奠定了台灣今天為國際先驅的國家醫療數據資料庫基礎,也在他任內全面上路。張鴻仁是國內唯一官、產、投資三棲領導人物,能深入洞察政府行政與產業政策。整理、圖/楊傑名 我認為新政府第...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影音】褚家容:微量生物分子現形!矽基分子開發半導體生醫晶片 檢測新冠快又準
  •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 台基盟黃昭熹:解讀基因意義、整合大數據!
  • 法規彈性、善用資源、前瞻技術、國際人才是四大起飛引擎!
  • 郭文娟首創穿刺術OCT影像導引 終結手術「盲刺」局面

TOP
  • 讀者服務電話:(02)2726-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9號2樓之一,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下載App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名錄/找廠商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聯絡我們
  • Copyright© 2023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