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62 百年發展 溶瘤病毒初現曙光!? 深度解析全球開發現況
Vol. 69
Vol. 68
Vol. 67
Vol. 66
Vol. 65
Vol. 64
Vol. 63
Vol. 62
Vol. 61
Vol. 62
2019-04
百年發展 溶瘤病毒初現曙光!? 深度解析全球開發現況
百年發展 溶瘤病毒初現曙光!?
深度解析全球開發現況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搶攻溶瘤病毒合併治療新市場潛力
溶瘤病毒用藥範圍持續擴大,逐漸顛覆了多年來業界對溶瘤病毒治療效果不看好的認知,溶瘤病毒在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合併治療成為新興市場!近年來,溶瘤病毒研發再度成為顯學,中國投入尤為繁榮。撰文/鄔麗.巴旺溶瘤病毒療法顯現的良好安全性和多途徑殺傷腫瘤的機制,加上近期在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領域,接連公布良好的抗腫瘤效果,合併治療協同效應產生的機制也逐漸清晰,副作用少且可控。早期的合併治療主要都是合併傳統腫瘤...
封面故事
溶瘤病毒百年發展浮沈錄
溶瘤病毒藥物成為新藥開發被探索的新話題,究竟什麼是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特色又是什麼?撰文/王柏豪發現病毒能夠殺死癌細胞其實已經一世紀了,只是,真正運用到癌症治療臨床試驗是近十年來的事情。主要也是人們對病毒學、生物學、腫瘤免疫學以及分子遺傳學的理解持續加深。 早在1904年,就報導記載一位患有白血病的42歲女性,因感染流感而使腫瘤有所縮小。 1912年,義大利一名醫生發...
封面故事
全球溶瘤病毒藥臨床實驗開發現況
根據美國臨床試驗資料(clinicaltrial.org)顯示,截至2019年3月止,全球FDA核准的臨床實驗研究案件總計有91件,但佔比甚至不足腫瘤免疫療法開發的1%。迄今,全球僅3個溶瘤病毒藥物獲批准上市,真正FDA核准只有1個。撰文/鄔麗.巴旺溶瘤病毒是腫瘤免疫療法開發的重要分支,從上述各巨頭藥廠積極的併購態度,不難看出在合併免疫檢查點藥物上,將有機會讓溶瘤病毒在腫瘤治療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全...
封面故事
百年發展 溶瘤病毒 初現曙光!? 深度解析全球開發現況
溶瘤病毒發展百年歷史,近兩年發展癌症治療臨床卻一日千里,2016年以後,國際醫藥巨頭投下鉅資、併購,開始「攻城掠地」,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是一種可透過基因工程編程的「活藥」,可多種路徑殺傷腫瘤細胞,標靶性好、安全性高、或可有效避免耐藥性,溶瘤病毒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亞洲中國和韓國奮起直追,相比傳統新藥開發,它更有機會跟上歐美的步伐。然而,這個深具潛力和應用的惡性腫瘤療法之一,...
In-depth-Coverage | 深入報導
更多
特管法
細胞治療
專題報導
羅敏菁
再生元
黑木投資
羅敏菁:特管法下癌症細胞治療到底會不會有效?
世界各大藥廠或生技新創公司莫不搭上細胞治療熱潮,投入大量資源探索提高CAR-T細胞療效的方法、及時發現CAR-T細胞治療的不良反應並給予適當處理、擴大CAR-T細胞治療的可能獲益人群等發展。撰文/薛瀹熢相較於本期前述的溶瘤病毒專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腫瘤研發界對CAR-T細胞治療的熱情依然最高,因為CAR-T在難治型和復發型的血液腫瘤上獲得空前療效,如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病患治療1年後仍有...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稍安勿躁
經常工作的晚,這天正準備蓋上電腦,訊息又跳了出來,一位忠實的訂戶後來成為團隊的朋友,他個人對股市相當投入研究,但更關心企業的實質進展。他問:去年九月特管法通過,近期「細胞治療」很夯,不知道你們是否有規劃要專訪出刊?有哪些公司可以分享一下?其實,他實在問的我語塞,捫心自問,我只是還在學習,也盡可能地請教相關的專家和各公司,包括檯面上的、檯面下的、業內和業外的,以及一些醫師朋友。今年2月底,雖然日文也...
Snapshot | 生技剪影
更多
生技剪影
智慧城市
醫策會鏈結產業與醫療院所 首創整合創新平台
第6屆,智慧城市展於2019年3月26~29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今年大會首次凸顯人工智慧在智慧城市的應用,以「智慧物聯網引領智慧城市再升級」為主題,並與不同行業協會合作,促使跨業更深度的交流。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也於27日在2019智慧城市展舉行「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HealthSmartTaiwan,HST)啟動典禮,HST將彙集國內智慧醫療解決方案與示範場域,打造...
生技剪影
以法規、政策重燃臺灣生技產業發展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於2019年3月22日舉行第15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政府重量級官員及產業專家雲集並進行與談,一起重燃生技熱情。臺灣於去年6月正式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的會員、9月也正式開發放「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皆是臺灣生物醫藥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在致詞時也表示,臺灣生技產業有相當競爭力,一流人才都集中在生醫產業,去年生醫發展表現亮眼,許多...
View Point | 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臨床試驗
CRO
Russell John
Russell John:有效臨床試驗合約與費用的 五大基本考量
RussellJohn是知名的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公司–WCGClintraxGlobal全球專案管理總監。他在實驗室、CRO和SMO(SiteManagementOrganization)、管理上擁有十多年的資歷,累積了對製藥、臨床試驗現場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組織協調的豐富經驗。John憑藉業內廣泛的經驗,為Clintrax的早期發展帶來了獨...
專家觀點
大數據
農業生技
孫智麗
三農三生
開放式創新
社會企業
生醫女力
孫智麗:引進生技和大數據 導入智慧農事生產管理
孫智麗為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ofCambridge)管理學院博士,1993年進入臺灣經濟研究院,目前為臺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暨智慧財產評價服務中心主任。長期從事生物經濟、策略規劃、技術評價、科技前瞻等研究分析與產業化推動工作。孫智麗籌辦過多次農業生技國際參展輿論壇,長年主持國內生物科技人力供需研究等大規模產業調查,以及生技產業化相關計畫。為臺灣知名生技及農業產業研究專家。...
Special Report | 特輯
更多
專題報導
特色文章
spark
Mochly-Rosen
Daria
KAI Pharmaceuticals
生醫推手
Dr. Daria Mochly-Rosen 引領學界跨越商業化死亡之谷
美國史丹福大學DariaMochly-Rosen教授,創建了帶領學術界跨越商業化死亡之谷的SPARK計畫,她認為,學術創新本身就是一種冒險,但將冒險創新與產業的知識技術碰撞在一起,奇蹟就會發生。撰文/李林璦攝影/林嘉慶Daria教授在史丹佛大學從事多年學術研究後,於2002年以其成功的研究成果募資並成立一家開發胜肽新藥的新創公司KAIPharmaceuticals,其候選藥物可治療慢性腎臟病患因礦...
特輯
曾宇鳳盼串接各地資源 打造生技生態鏈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曾宇鳳教授,去年夏天赴德國柏林參加第四屆SPARKGlobalMeeting時,接下亞洲區域委員會(SPARKRegionalCommittee)主席的重擔,未來將負責統整亞洲地區各國SPARK計畫之鏈結與交流,並規劃各執行國家間的資源整合機制,協助更多潛力案源商品化。入SPRAK計畫,對曾宇鳳教授來說,是一連串的機緣與巧合所造就,就連接下SPARK亞洲區域委員會的主席,也是...
特輯
SPARK串連全球新創 跨越產學鴻溝
SPARK計畫源起美國史丹福大學,主要串聯起學術與產業之間的橋樑,協助學研界將生醫研發成果轉譯為造福病患及社會的產品,加速商業化進程。SPARK今年將BIOSPARKShowcase移到臺北,將於7月27日至28日在臺北舉辦的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中舉行亞洲區SPARK團隊簡報,以串聯國內、外生醫網絡,拓展產品開發所需的資金與人脈。今年(2019)2月,《Nature》上發表的...
Investment | 投資
更多
投資
免疫療法
10大初創公司IPO吸金力
GBIResearch對免疫腫瘤學市場提供了保守的預測,以2015年統計的337億美元的市場,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為1,03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7.4%撰文/彭梓涵作為目前最成功的免疫療法之一--Keytruda從上市就創造奇蹟,除了治好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Cater),改變肺癌一線治療的格局,其獲准的適應症數量也高達19項,2018年銷售額達72億美元。葛蘭素史克(GSK)今年2月...
投資
臺灣生技業2018獲利創新高 指數創新低
上櫃生技指數目前僅有歷史高峰2014/07的56%,也僅有前次獲利高峰(4Q15)時的65%,顯示生技業的評價仍被大幅低估。撰文/張立群臺灣生技業獲利自2Q17起脫離谷底(圖一),獲利更在4Q18創新高(QoQ+50%,YoY+130%),重點公司(60間)加總的獲利更較4Q15時的歷史次高多出43%。2018全年而言,生技業的獲利金額亦創歷史新高,年成長幅度(YoY)更達到有史以來最佳的+89%...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藥華藥打造臺灣本土跨國生技藥廠
今年2月,臺灣正式取得首張歐洲藥品管理局核准蛋白質新藥上市藥證,藥華醫藥授權給奧地利AOPOrphan公司的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olycythemiaVera,PV)新藥Ropeginterferonalfa-2b(商品名BESREMI)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MedicineAgency,EMA)新藥上市行銷許可證(MAA)。該藥是全球首個一線治療PV患者的干擾素新藥。新藥開發暨...
Company |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把握急性腦中風黃金搶救時間 神經元科技Neurospeed 眼球震顫快篩
今年4月19日,Neurobit神經元科技以大數據演算法提供急性腦中風搶救黃金時間的快篩方案,入選為台灣微軟甫成立之「微軟新創加速器」第一期新創團隊名單,除了有機會獲得相當於370萬新臺幣使用額度的Azure雲端服務外,微軟新創加速器也將提供一系列教育與實戰課程,盼激發團隊成為獨角獸的潛力。撰文/李林璦 攝影/薛瀹熢腦中風不僅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造成失能第二大原因。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調查,...
Events | 產業脈動
更多
再生醫療臨床應用不遠矣 臺日廠商分享進展
特管法除強調安全與品質外,將力求病人權益保障,包括要求產品要有保險;醫院、治療的項目、可執行醫師與收費方式要透明化;分醫治階段收費。生物科技日益蓬勃發展,現代創新醫藥的發展,將現代醫學推入了精準治療與分子基因領域。在創新治療領域中,與免疫療法、基因療法等尖端技術遙相呼應的,便是細胞治療。細胞治療中,與幹細胞相關的再生醫療更被視為最有潛力解決許多過去被視為絕症的治療方法。台灣再生醫學學會於3月23日...
產業脈動
2019全球醫藥品市場趨勢顛覆您想像!
由臺北市政府舉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及環球生技月刊協辦的「2019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於3月28日舉辦首場活動,特別以「臺灣醫藥有你一定行:2019全球醫藥趨勢與展望」為題,深度剖析2019全球醫藥品市場趨勢分析,由業界各領域專家帶領,探討臺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契機。全球醫藥開發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發展,掌握市場趨勢,是廠商在前瞻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資訊。本次小聚特別邀請科睿唯安生命科學產品與解決方案部...
People |人物
更多
人物
張瑛芝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癌細胞捕手」張瑛芝 跨域材料與生物學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張瑛芝,她成功開發出仿生膜塗層,能在數十億顆白血球中捕獲癌細胞,並且在過程中以「活捉」的方式,收集到腫瘤細胞,打破了CTC技術「靈敏度」、「活性」兩大緊箍咒,靈敏度領先國際大廠數十倍。撰文、攝影/彭梓涵 10年前,液態生物檢體(LiquidBiopsy)開始被作為臨床診斷,檢測患者血液、或其他如尿液、腦脊髓液等體液中的分子生物標記物。且隨著檢測儀器的靈敏度、精確度、深度提...
Bio Scenes|生技幕後
更多
生技幕後
無效醫療
面對無效醫療 你有放手的勇氣嗎?
人們因年邁或疾病慢慢步入生命的末期,終將面對的課題就是死亡。不過,在迎接死亡之前,多半的人已失去自主意識,取而代之的是家屬滿滿的不捨,因此,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上,往往憑著施予無效醫療而緩慢拖延著,折磨了患者也煎熬了家人。撰文/楊傑名劇照提供/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提供無效醫療(FutileMedicalCare)是指在沒有希望可以改善病患的狀況下,仍然堅持進行的醫療行為。臺灣目前有近4,000名仰賴呼...
Bio Bookshelf |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暴力競爭利他 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看似平凡的日常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含義?當有一個人正陷入痛苦、驚嚇,或被強大的悲傷碾碎時。另一個人若知道他所處的狀態,很可能會與他人的痛苦產生共鳴,我們常用「同理心」來描述這種狀態。但人們是如何感受別人的痛苦、理解別人的痛苦,進而減緩別人的痛苦呢?本書將帶領讀者一同深入探索其中奧妙。作者/羅伯.薩波斯基責任編輯/李林璦同理心(Empathy)、同情心(Sympathy)、慈悲心(Compass...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