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醫療科技
NEW
亞美登創投揭國際醫材趨勢熱點:微創醫材、AI、「5高成長領域」
新聞集錦
NEW
臺灣升格歐洲分子生物聯盟準會員;默克斥7600萬美元擴張ADC生物藥CDMO量能;避免鴉片類成癮!FDA批准首款羥考酮速效錠治療嚴重疼痛
生技醫藥
NEW
強生化學、耀勝電子股份交換 跨界結盟擴生醫布局
生技醫藥
細胞株
細胞培養
自動化
偉喬再攜生德奈、德國Cytena 共創自動化生產、細胞株開發平台
2024-03-18/
記者 彭梓涵
今(18)日,偉喬生醫宣布與瑞典上市生技公司BICO集團旗下的德國Cytena及生德奈生物科技三方聯手合作,共同建立專業且具競爭力的細胞株開發(CLD)平台場域,期盼透過自動化設備即時監控細胞培養,使細胞培育過程的掌握更為精準,技術更加升級。 據了解,偉喬生醫已在2022年4月,與生德奈生技簽約合作,引進生德奈自動化設備擴大產能,並攜手合作投入量產型細胞株開發。 生德奈為瑞典上市生技公司BICO目...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3/18《生醫焦點雷達》
2024-03-18/
新聞中心
醫療法人財報編列將修法醫院財報編列恐受影響聯合報2024/3/15智慧醫療應用吹起新一波資料結構化需求iThome2024/3/15生策會催動高齡健康產業展打造結合銀色與數位的大平台經濟日報2024/3/18逸達雙軌發展策略動起來通過NCE技術讓與美國子公司經濟日報2024/3/15受惠美中關係影響台灣神隆訂單回流獲邀至美國設廠經濟日報2024/3/18生技投資/財報 前景俏生技股將演比價行情工...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3/15《生技股動態》
2024-03-15/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逸達(6576)董事會決議以新藥技術作為對價,取得ForeseePharmaceuticals100%增資股份✔逸達(6576)董事會決議至股東常會討論私募普通股、上限2500萬股✔望隼(4771)股票3/18起轉上市買賣✔國鼎(4132)董事會決議私募普通股,上限2000萬股✔台微醫(6767)與TecresS.p.A簽訂脊固立可擴張椎體強化系統歐洲6國獨家經銷合約03/15一日漲跌...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理光攜ERS Genomics 簽CRISPR技術協議助iPSC分化;ADC新創Tubulis B2輪募1.38億美元
2024-03-15/
環球生技
《臺灣》AZ斥資10.5億美元併購罕藥公司Amolyt 美國時間14日,阿斯特捷利康(AZ)宣布將收購罕見疾病療法開發商AmolytPharma,交易價值將高達10.5億美元。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完成交易。Amolyt及其員工將加入AZ的罕見疾病藥物開發部門Alexion。 《臺灣、日本》瑞格國際aGVHD微脂體新藥臨床2b期積極授權三福生技 今年2月,瑞格國際生技(REGiMMUNELtd....
科學新知
腦癌
CAR-T
麻省總醫院、賓大新研究:CAR-T有望成腦癌新療法
2024-03-15/
實習記者 鐘御慈
近(13)日,波士頓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和費城賓州大學醫學院(Th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erelmanSchoolofMedicine)分別發表的兩篇研究發現,使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能對抗難以治療的腦癌——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產生的兩種蛋白質,這有助於研究出治...
生技醫藥
癌症治療
百濟神州
ESCC
食道癌
實體癌
BeiGene PD-1標靶藥在美首獲批准二線治療食道癌
2024-03-15/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14日,跨國藥廠百濟神州(BeiGene)宣布旗下PD-1標靶抗體藥Tevimbra(tislelizumab-jsgr),在美國首次獲得適應症批准,用於治療曾接受過前線全身性化療、無法切除或轉移性食道鱗狀細胞癌(ESCC)的患者。BeiGene預計該藥將在今年下半年於美國上市。 此次批准是基於名為RATIONALE302的臨床三期試驗結果。該試驗是一項全球性、隨機化之開放標籤試驗,共招募...
生技醫藥
AZ
併購
罕病
Alexion
AZ斥資10.5億美元 併購罕藥公司Amolyt
2024-03-15/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4日,阿斯特捷利康(AZ)宣布將收購罕見疾病療法開發商AmolytPharma,交易價值將高達10.5億美元。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完成交易。Amolyt及其員工將加入AZ的罕見疾病藥物開發部門Alexion。 根據協議,AZ將以總計8億美元的價格買下Amolyt已發行股票,加上達到尚未揭露的監管里程碑時,Amolyt還有權獲得2.5億美元的里程碑金款。 此次收購是因Amolyt所開發的...
生技醫藥
NASH
MASH
首款NASH藥獲FDA批准!Madrigal股價大漲20%
2024-03-15/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14日,MadrigalPharmaceuticals宣布,旗下用於治療中度至晚期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舊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療法resmetirom,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成為NASH領域中首款獲FDA批准的療法,也成為該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過去兩年來,市場對resmetirom藥物批准存在希望與擔憂,近期Madrigal的股價呈現大幅波動...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3/15《生醫焦點雷達》
2024-03-15/
新聞中心
前羅氏副總裁張幼翔接任TBMC執行長工商時報2024/3/15佳世達股臨會通過明基醫院赴港申請掛牌加速未來成長動能鉅亨網2024/3/14研華參展HIMSS24加入衛福部智慧醫療數位轉型行列鉅亨網2024/3/13愛滋與潛伏性結核可同時治療我研究登國際期刊自由時報2024/3/14AppleVisionPro進軍手術房!護理師配戴來協助開刀,直言:比HoloLens2厲害關鍵評論2024/3/14...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3/14《生技股動態》
2024-03-14/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中裕(4147)與AcedrA簽訂愛滋病新藥Trogarzo中東及北非獨家銷售行銷契約✔訊聯(1784)與國泰醫院合作提出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皮下及軟組織缺損計畫✔訊聯(1784)獲准執行與高雄榮總合作之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皮下及軟組織缺損計畫✔昱展新藥(6785)「KETAMINEPAMOATEANDUSETHEREOF」取得越南專利✔佳世達(2352):蘇州佳世達董事長異動為李振裕✔佳...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奇異
GEHealthCare
藥明康德
BIO
BIO響應美國生物安全法案 將與藥明康德切割;GE HealthCare成立基金會 改善孕產婦健康
2024-03-14/
環球生技
《臺灣》光鼎集團化發展2024擴大液態活檢、精準醫療、日常大健康布局 今(14)日,光鼎生技(6850)董事長蔡守冠表示,在去年併購開啟基因、成立子公司科學基因,與日本大塚電子簽約等布局,今年將是集團營運蛻變成長的一年,除致力科研、基因檢測、臨床診斷等三大應用領域的拓展外,更將結合集團資源,擴大進軍定點照護(POCT)、液態活檢,以及包括食安、寵物病原及核酸鑑定相關等日常生活應用領域,打造一站式...
生技醫藥
DCB
涂醒哲
林佳龍
生技醫療產業政策
DCB 慶40週年 林佳龍:4年投百億生技醫療研發資金 點名四大領域
2024-03-14/
記者 吳培安
今(14)日,生技中心(DCB)盛大舉辦40周年紀念活動,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國發會龔明鑫主委、經濟部及國科會代表,以及生技中心歷任董事長、執行長及產業界先進皆到場見證,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則以錄影祝賀。林佳龍也於活動中細數過去8年來臺灣生技醫療產業政策的成果,並透露數項未來賴清德總統當選人的生技醫療政策方向。 林佳龍於致詞中表示,蔡英文總統帶領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和「6大核心戰略產業」政策,已...
第一頁
上一頁
119
120
121
122
123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