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高齡醫學
多體學
高齡
《Nature》子刊:哈佛/史丹佛提「老化生物標記研究架構」 倡長期、多體學方法加速研究
2024-02-29/
記者 巫芝岳
近(14)日,由史丹佛大學(StanfordUniversity)、哈佛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合作的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一項標準化的「老化生物標記」研究架構(framework),該團隊對目前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歸納,提出目前基於體學(omics)的老化生物標記研究挑戰,以及應加強大規模、長時間的生物標記研究,來加速老化相關臨床研究。該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Medici...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免疫學
《Neuron》首揭阿茲海默患者血液免疫基因變化 後天環境影響大?!
2024-02-28/
記者 巫芝岳
近(9)日,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University)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血液中,發生許多免疫相關基因的改變,推測可能是過去曾遭病毒感染、環境污染,或因某些生活方式而導致,未來可望開發為新的治療標靶。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euron》。研究人員發現,該血液中的變化為一項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改變,意即非源於DNA序列變化的遺傳因素,而是患者後天...
科學新知
DNA
AI
《Nature》子刊:創新「合成DNA」演算法 加速細胞狀態研究、助藥物開發
2024-02-27/
記者 巫芝岳
近(5)日,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DC)的,開發出一項演算法,能幫助科學家設計「可即時指示細胞狀態」的合成DNA片段,該工具能讓科學家在「尚未了解細胞某狀態背後完整機制」的情況下,就可對該狀態進行調控;未來有望用於藥物篩選,或開發基因和細胞療法。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過去,科學家要調控細胞的某些功能時,常須先暸解其背後精確的基...
科學新知
乳癌檢測
陽明交大
POCT
診斷
口水驗乳癌?! 佛羅里達大學攜陽明交大開發手持式乳癌檢測
2024-02-27/
記者 吳培安
近(13)日,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廖育德教授共組的研究團隊,發表一種低成本、高靈敏度的手持式檢測裝置,能夠快速分析口水樣本中的乳癌生物標記HER2、CA15-3,且檢測極限高過黃金標準5到7個數量級,期望幫助人們盡早發現乳癌。這項研究發表在《JournalofVacuumScience&TechnologyB.》。 這項生物感測器在設計上,使用了廣泛可取得的元件,例如商業上可取得...
科學新知
發育生物學
神經科學
神經管
類器官
幹細胞
《Nature》首項胚胎神經管類器官問世! 完整模擬大腦、脊髓早期發育
2024-02-27/
記者 巫芝岳
近(26)日,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ofMichigan)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全球首項胚胎神經管(neuraltube)類器官模型,首次能完整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早期的過程,將有助於許多神經疾病、療法研究。該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呈現為管狀的神經管,是人類胚胎中日後將發育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構造。該論文指出,近年雖有許多運用人類多潛能幹細胞(hPSC)衍生的神經發育模型,例如神經...
科學新知
量子感測
仿生
視覺
晶片
光學
《Advanced Science》港大仿生物視覺系統 實現高精度、低延遲寬場量子感測
2024-02-21/
記者 吳培安
今(21)日,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研究團隊,發表其與中國、德國團隊合作的量子感測技術最新研究,其模仿人類視覺系統,設計出創新神經型態視覺偵測器,在可接受的成本範圍下,實現高精度、低延遲的寬場量子感測(widefieldquantumsensing),大幅提升感測器的性能表現。此研究已刊登於學術期刊《AdvancedScience》。 該裝置的關鍵技術,為在光學探測磁共振(ODMR)的測量過程中,...
科學新知
Cell
腸道
微生物
吃口香糖易脹氣?《Cell》解密由腸道梭菌主宰
2024-02-2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9日,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健康中心(UCDavisHealth)研究人員揭露了吃無糖口香糖容易脹氣的機制,常用於無糖口香糖中的天然植物甜味劑──山梨醇(sorbitol)大量攝取會產生山梨醇不耐症,而研究發現腸道中的梭菌屬(Clostridia)變化是代謝消化山梨醇的關鍵菌群,同時也找出有助於改善山梨醇不耐症的益生菌解方。該研究發表於《Cell》。山梨醇是一種糖醇,經常用於無糖口香糖、...
科學新知
Cell
癌症
鐵凋亡
《Cell》揭開脂質控制細胞「鐵凋亡」關鍵!
2024-02-20/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5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研究團隊在老化與亨丁頓氏舞蹈症(Huntington’sdisease)患者的腦組織中發現,一種罕見的特殊脂質diPUFA磷脂質(phospholipid),其具有兩個多元不飽和脂肪醯基尾部,會促進細胞發生不尋常的「鐵凋亡」(ferroptosis),該研究發表於《Cell》。透過深入了解鐵依賴型細胞死亡機轉,有望...
科學新知
國際合作
睡眠呼吸中止症
高齡照護
國衛院攜中國醫、冰島、美國哈佛 揭臺灣高齡三大睡眠呼吸中止症特徵
2024-02-19/
記者 吳培安
今(19)日,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鄭婉汝醫師研究團隊,與冰島NOX公司研究團隊、哈佛醫學院研究中心,以及中國醫藥大學睡眠中心杭良文主任合作,共同發表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最新研究。研究結果指出,高齡長者與一般年齡層病人相比,失眠症狀與無症狀者較多,病因則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這項研究已於2023年6月及2024年1月分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AnnalsoftheAmericanThoracic...
科學新知
腸道菌
癌症檢測
結直腸癌
《Lancet》子刊:結直腸癌年輕/高齡患者腸道菌相大不同! 盼成未來診療新方向
2024-02-19/
記者 巫芝岳
近(1)日,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Clinic)旗下癌症研究中心TaussigCancerInstitute的團隊發現,在結直腸癌(CRC)患者中,年輕病人(小於50歲)和年老病人(大於60歲)的腸道菌相,具有顯著不同的特徵,該發現未來可望進一步開發為診斷標記(diagnosticmarkers)或新療法。該研究發表於《Lancet》的子刊《EBioMedicine》中。該研究中使用...
科學新知
Cell
永續
ESG
《Cell》子刊:未來永續食品「牛肉米」登場!
2024-02-16/
記者 李林璦
近(14)日,韓國延世大學(YonseiUniversity)開發出創新的未來永續食品──牛肉米,研究人員將牛肉細胞與米粒進行3D細胞培養,可像一般煮飯一樣進行烹調,不僅同時具有米飯與牛肉的營養價值,也可降低飼養牛的環境汙染,有望發展成為應對緊急情況、開發中國家、戰爭期間和太空的緊急救援食品。該研究發表於《Cell》子刊《Matter》。 研究人員採用與其他培養肉類似的方式製造,首先,透過魚明膠和...
科學新知
《Science》嬰兒如何學習語言? 紐約大學創AI解謎 挑戰大師理論
2024-02-15/
記者 巫芝岳
近(1)日,美國紐約大學(NewYorkUniversity)的人工智慧(AI)團隊,開發出一項能探究嬰兒如何學習語言的工具。其僅透過以嬰兒視角紀錄的大量影像和語音,就訓練出可有基礎語言能力的AI模型,此發現挑戰了「現代語言學與認知科學之父」NoamChomsky等科學家,對人類語言學習的理論。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Science》。嬰兒普遍在6個月至9個月大時,開始學習第一個單字,且能將口語單字...
第一頁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