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政策法規
NEW
技轉、授權重點全掌握!資策會科法所攜律師案例解析實務挑戰
新聞集錦
NEW
11/18《生醫焦點雷達》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Nature》史丹佛GD2 CAR-T療法 有望扭轉兒童腦癌無藥困境?!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亞獅康
生華科
亞獅康、生華科 通過上櫃申請
2017-01-24/
環球生技
上櫃生技股再添生力軍。亞獅康(6497)、生華科(6492)分別於昨(23)、今(24)日宣佈,獲得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會同意股票上櫃申請。亞獅康專注於亞洲盛行之癌症,開發免疫療法與標靶抗癌藥物,此次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申請時資本額為新台幣11.57億新台幣,董事長為CarlFirth(傅勇)。亞獅康表示,將於2月1日至3日赴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參加2017年膽管癌基金會年度會議,由醫學長Berti...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辜成允
台泥
推動台灣物種保育 辜成允今晨驟然辭世
2017-01-23/
環球生技
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21日晚間參加婚宴,不慎從晶華酒店3樓摔落2樓,造成腦部大量出血,今(23)日清晨驚傳過世,享年62歲。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去年在清大生技產業論壇上,破解龐貝氏千年絕症,演講的身影。(圖/陳欣儀)台泥集團自辜成允接手後,事業版圖不斷擴大,旗下三大公司在水泥、環保、生技、化學等領域表現亮眼,地位舉足輕重。辜成允除了是台灣的企業領袖,同時也是一位熱愛生命科學的企業家,台泥集團旗下景德製藥...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精準醫療
川普
FrancisCollins
川普讓Francis Collins留任NIH主任 任期多長不確定
2017-01-21/
環球生技
眾人猜謎結果,美國第58任總統川普仍要求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任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Collins)繼續留任崗位,只是目前尚不清楚留任多長時間。NIH的新聞發言人RenateMyles在美國時間1月19日已公佈了這一消息,但具體細節尚未透露。FrancisCollins寫給NIH全體員工的email中寫道,他以為自己早前遞交的辭呈會在新任總統上任之日(1月20日...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FDA
Robert Califf
FDA局長
Dr. Robert Califf
Donald Trump
藥品審評
美國FDA局長卸任 接班人已浮出檯面
2017-01-20/
環球生技
1月20日,是美國新任總統DonaldTrump的就職日,也是現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局長Dr.RobertCaliff的正式離職日。Califf是傑出的臨床心臟病理學研究專家,同時也是美國杜克大學臨床研究所的創始董事(foundingdirector)之一。Califf於2015年1月入職FDA,直到2016年初才獲國會批准任命,他曾因與藥企間利益衝突問題,進行近1年的調查,也是歷屆FD...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北極星
胰臟癌
新藥
肝癌
發表抗癌新藥試驗數據 北極星年後在台啟動臨床
2017-01-20/
記者 蔡立勳
北極星藥業-KY(6550)於1月20日在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主辦的肝及腸胃道腫瘤研討會中,發表ADI-PEG20聯合用藥的試驗結果,數據顯示,ADI-PEG20未來有機會取代目前的肝癌及胰臟癌一線標準療法。北極星指出,ADI-PEG20聯合FOLFOX(目前中國核准肝癌一線用藥)治療肝癌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患者疾病控制率達69%、腫瘤反應率達23%,優於標準一線療法雷沙瓦(Nexava...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陳建仁
裘正健
生醫中心
生醫執行中心將掛牌 陳建仁出任總督導
2017-01-19/
記者 蔡立勳
為推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蔡政府於去年11月10日正式公布了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科技部、經濟部、衛福部等單位共同規劃的「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此推動方案主要依據「連結在地、連結國際、連結未來」三大主軸,提出「完善生態體系、整合創新聚落、連結國際市場資源、推動特色重點產業」四大行動方案,擘劃出台灣生技醫藥創新研發新藍圖,並成立生醫產業計畫執行中心,預計於25日掛牌,期許將台灣打造成為「亞太生技醫...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易宏
牛樟芝
易宏、創健跨境聯盟 牛樟芝進軍澳門觀光市場
2017-01-19/
記者 蔡立勳
易宏生技(7421)於1月17日宣布,跨境合作澳門中藥營銷平台—創健科技藥業集團,在澳門金沙城中心打造台灣以外的首家牛樟芝體驗館,推動牛樟芝進軍觀光商機龐大的澳門市場。易宏表示,澳門政府不遺餘力發展中醫藥,創健相中了每年近3,000萬來自全球旅客的觀光商機,引進美國本土藥材威斯康辛州西洋參的合作夥伴-美國太子牌集團,以及易宏生技合作。此次導入台灣牛樟芝體驗館進駐金沙城中心,則為澳門賭場...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國發基金
吳政忠
創新
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啟動 或將有助台日經濟合作
2017-01-19/
記者 蔡立勳
隨著中國企業崛起,作為台灣主力產業的電子產業前景變得不透明。為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創造就業機會並振興國內投資,國發基金於去年7月匡列1000億元設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並訂定「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作業要點」,以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業為主要對象,在生技等領域促進企業併購,打算通過企業重組推動新產業之育成和結構轉型,並期待日本企業共同參與。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出資比例以不超過被投資事業募資後實收資本額或實際募資金...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iPSC
幹細胞
山中伸彌
《紐時》專訪山中伸彌:幹細胞治療,仍需時間推進臨床。
2017-01-18/
記者 蔡立勳
(本文轉載自生物探索,本刊略有刪修。)2001年,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W.Bush)因為倫理和安全問題,對取材自植入前胚胎的幹細胞研究下達禁令,大大阻礙了幹細胞領域的研究步伐。5年後(2006年),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Yamanaka)與其學生高橋和利(KazutoshiTakahashi),為幹細胞研究帶來新思路。他們利用4個轉錄因子,成功實現體細胞的「重編程」...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前列腺癌
逸達生技
逸達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 三期臨床主要療效指標亮眼
2017-01-17/
環球生技
逸達生技(6576)於16日宣布,已完成首項產品,以前列腺癌為適應症的FP-001LMIS50毫克(6個月劑型)三期臨床實驗數據分析,主要療效指標高達受試者的97%。逸達指出,此開放標籤、無對照組的實驗耗時兩年,經過6次期中分析,137名患者分布在美國、歐洲6國與台灣,共30個據點。此次試驗主要療效指標,是於初次使用FP-001LMIS50毫克6個月緩釋針劑後28天內,血清睪酮含量下降至未超過50...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併購
武田製藥
Ariad
武田斥資52億美元 收購美藥廠Ariad
2017-01-16/
環球生技
武田製藥(Takeda)於1月9日宣布,將以52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藥廠Ariad,期望藉由Ariad在抗癌藥物的技術,擴充其產品線。武田並表示,日後將持續在歐美及新興市場進行購併,以拓展國際市場。雙方表示,此項收購案已獲董事會表決通過,正在等候主管機關核准,預計2月底前完成交易。武田執行長ChristopheWeber向《金融時報》表示,公司目前的策略,是透過併購企業拓展新市場,鎖定消化系統、癌症...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大陸生技
十三五
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出爐 生物產業規模要達10兆人民幣
2017-01-16/
環球生技
1月12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印發《「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並明確了4個方向的發展目標。第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顯著提升,重點企業達到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的生物技術產品,一批優勢生物技術和產品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市場,進一步加快國際產能合作步伐。第二,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生物技...
第一頁
上一頁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