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百靈佳3億美元Gubra臨床合作案受挫!終止NPY2R標靶減肥藥開發
生技醫藥
NEW
英國發布醫療器材國際認可框架之政策草案 以緩解脫歐後的醫材短缺隱憂
生技醫藥
NEW
Journey口服藥獲FDA批准治療發炎性玫瑰斑 股價仍跌14% ?!
生技醫藥
國際快訊
青春痘
青春痘治療新選擇!Cassiopea向美FDA提交Clascoterone軟膏NDA
2019-08-21/
記者 吳培安
致力於皮膚病用藥開發的義大利製藥公司CassiopeaSpA,於昨(20)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交其Clascoterone1%軟膏的新藥資格申請(NDA),用於痤瘡(acnes,即青春痘)治療。Clascoterone1%軟膏,其治療鎖定的是塗抹患部皮膚下的雄激素受體,透過抑制痤瘡病變(acnelesion)發展的關鍵因子二氫睪酮(DHT)達到治療效果。實驗室研究發現,claster...
生技醫藥
BMS
Celgene
國際快訊
骨髓纖維化
BMS併購Celgene後首項成功 骨髓纖維化新藥Inrebic獲批
2019-08-19/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16日,Celgene新藥Inrebic(fedratinib)用於骨髓纖維化治療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這是在今年1月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Squibb,BMS)宣布以740億鉅額併購Celgene後,BMS押注在Celgene五項高潛力產品線取得的第一項成功。Inrebic此次用於原發性或次發性骨髓纖維化的核可,是基於Inrebic顯示在96名患者中,有35名出現脾臟腫脹減緩了3...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盛雲電商
創投大咖黃齊元掌盛雲電商董座 打造亞洲醫藥界亞馬遜
2019-07-31/
記者 李林璦
今(31)日,盛弘醫藥宣布,兩岸投資銀行重量級人物黃齊元將接掌盛雲電商,誓言將打造臺灣醫藥獨角獸。現任藍濤亞洲總裁及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的黃齊元具有超過30年的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近年來致力於協助臺灣新創及醫療數位產業的發展,將智慧化導入產業數位轉型。在黃齊元的主導下,新北市成立了「亞馬遜AWS(AmazonWebServices)聯合創新中心」,而盛雲電商榮獲該中心「第一屆傑出團隊獎...
生技醫藥
國際快訊
JPMorgan
FDA首批9家Lyrica學名藥 輝瑞陷專利懸崖
2019-07-26/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9),FDA首次批准9家Lyrica(pregabalin)的學名藥上市,可用於治療與神經性疼痛相關之適應症,其為輝瑞的第二暢銷藥物,去年銷售額高達46億美元。此次批准的9種學名藥來自AlembicPharmaceuticals、AlkemLaboratories、AmnealPharmaceuticals、Dr.Reddy’sLaboratories、InvaGenPharm...
生技醫藥
生技展即時報導
BIOAsiaTw2019
國家生技園區 結盟日iPark、英AstraZeneca加速生技新創
2019-07-24/
記者 巫芝岳
今(23)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在成立即將屆滿週年時,適逢2019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開幕,宣布與日本湘南健康創新園區(ShonanHealthInnovationPark,ShonaniPark)及國際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簡稱AZ公司),分別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生技園區將與iPark攜手打造亞太創新生醫研究生態圈,並與AZ公司共同啟動我國生醫產業...
生技醫藥
生技書房
精神益生菌
腸道微生物
《精神益生菌》打通腸腦連結
2019-07-22/
記者 巫芝岳
乾癬和溼疹這類皮膚病,與多發性硬化症這類腦部問題有何關係?出人意料地,關聯正是腸道微生物相。這是一部關於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腦腸軸線」的發現史和醫學史,全面講解腸道微生物與腦神經之間的關聯性。 微生物奇觀腸腦連結的科學研究結果往往違反直覺,處處都是驚奇。在本書中你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腸腦關連。例如:嬰兒需要腸道細菌才能正常發育。研究顯示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鼠崽,會比較容易焦慮並出現某些認知缺陷。...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諾華
阿茲海默症
安進
澱粉樣蛋白
阿茲海默症治療再告失敗!諾華、安進中止澱粉樣蛋白抑制劑新藥臨床試驗
2019-07-14/
記者 吳培安
諾華(Novartis)、安進(Amgen)以及班納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BannerAlzheimer’sInstitute)於美國時間11日宣布,由於病人的不良反應已經超過潛在效益,因此決定提早終止兩項阿茲海默症的樞紐臨床II/III期試驗。這是對阿茲海默症治療的又一打擊,也挑戰了當前主流的β-澱粉樣蛋白造成阿茲海默症理論。諾華和安進兩大藥廠訂立了阿茲海默症預防早期生成計畫...
生技醫藥
禮來
Kite
吉利德
國際快訊
禮來生物醫藥總裁Christi Shaw跳槽Kite Pharma
2019-07-12/
記者 吳培安
今(12)日,吉利德(GileadSciences)新上任執行長DanielO’Day宣布,吉利德旗下專注於癌症細胞療法開發的子公司凱德(KitePharma)執行長一職,將由禮來(EliLilly)生物醫藥事業總裁ChristiShaw接任。O’Day表示,經過多方搜索之後,他們認為Shaw相當適合這項職位,她的豐富經驗橫跨許多複雜的治療領域,特別是在腫瘤學的專長,將使公...
生技醫藥
Celgene
國際快訊
Nimbus
免疫腫瘤
Nimbus與Celgene擴大合作 開發免疫腫瘤標靶HPK1新藥
2019-07-10/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9日,NimbusTherapeutics宣布與Celgene擴大在造血前驅細胞激酶(HPK1)抑制劑的合作,開發其成為免疫腫瘤療法的藥物潛力。在此合約協議中,Nimbus將持續開發HPK1新藥,而Celgene將獲得此藥的臨床反曲點(clinicalinflectionpoint)的選擇權,在此藥達到特定臨床階段時可將其收購。在Celgene選擇收購前,財務條款將持續保密。HPK1是MA...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盧毓琳
香港生物科技之父 盧毓琳獲頒「2019伯裡克利國際獎」殊榮
2019-06-30/
記者 王柏豪
羅馬29日,2019年度伯里克利國際獎(PericlesInternationalPrize)頒獎典禮在意大利羅馬舉行。被稱譽為「香港生物科技之父」、「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主席盧毓琳獲頒今年殊榮,是該獎項自1986年創立以來,獲頒的第二位亞洲人。已近70歲的盧毓琳,依然活力充沛,現在擔任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他極具凝聚力,熱心公益,積極從產業價值鏈上,推動香港走向創新科技之路...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iPSC
生技中心
臺北榮總
臺北榮總與生技中心簽署臨床轉譯創新開發合作 落實醫藥研發整合臨床
2019-06-12/
記者 吳培安
今(12)日,臺北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臺北榮總)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以下簡稱生技中心)簽署「臨床轉譯創新開發」合作意向書,未來將在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癌症治療、細胞治療及大數據應用等領域展開合作。目前臺北榮總與生技中心合作的主要項目為低免疫原性的誘導型多能幹細胞(iPSC)開發,應用在眼科和牙科的幹細胞療法。眼科合作部分,臺北榮總具有視網膜細胞成功分化經驗,可和生技中心的低免疫原設計結合,...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新藥開發
臺北榮總
智合
臺北榮總與智合簽署「治療型癌症疫苗」技轉授權 加速藥物臨床開發
2019-06-06/
記者 吳培安
今(6),臺北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臺北榮總)與智合精準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合)簽署「治療性癌症疫苗」技術移轉專屬授權合約,未來將共同推動這項癌症疫苗的臨床研究,期望將其開發為臺灣新藥。本次技轉授權簽約會,出席貴賓有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生醫商品化中心藥品領域(BMCC)主任王麗茹、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副院長高壽延、醫學研究部基礎醫學科邱士華科主任、智合董事長黃崇仁、總經理汪嘉林,以...
第一頁
上一頁
408
409
410
411
41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