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NEW
國衛院體外三維癌細胞培養技術 化身「癌組織工廠」
新聞集錦
NEW
11/25《生醫焦點雷達》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國璽搶攻超高齡+再生雙法商機 腦中風細胞新藥拚提早上市
醫療科技
國健署
遠距照護
偏鄉
國健署揭遠距照護成果 四年服務偏鄉18萬人次
2024-11-15/
記者 黃佳啟
今(15)日,國民健康署舉辦「研發遠距智慧銀髮科技互動平台及運用計畫」成果發表會,展示過去四年來推動偏鄉遠距照護的豐碩成果,會中也分享國健署與WaCare遠距健康合作打造的「社區工作者健康服務工具包」。國健署表示,其透過遠距智慧科技平台,將健康促進課程和諮詢服務傳送至偏鄉,迄今已覆蓋87個社區據點,服務人次達近18萬4千人,未來將持續擴大服務,為更多長者創造健康、樂齡的生活環境。 迎戰高齡社會挑戰...
生技醫藥
BeiGene
Brukinsa
Tevimbra
百濟神州擬更名「BeOne Medicines」彰顯全球腫瘤學布局決心
2024-11-15/
記者 吳培安
昨(14)日,跨國藥廠百濟神州宣布擬啟用公司的新英文名稱,從「BeiGene」更改為「BeOneMedicines」,中文名稱則不變。更名計畫一旦獲得董事會批准,其在納斯達克的股票代碼也將從「BGNE」更改為「ONC」,強化其對全球腫瘤學的布局決心。 百濟神州表示,變更名稱是其自2010年成立以來,成為全球腫瘤領導地位廣泛增長戰略計畫的一部分。根據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百濟神州總收入達10億美元...
醫療科技
MEDICA
德國
醫材
北市府
北市府攜6生技企業 攻德國醫材展MEDICA 媒合達67場
2024-11-15/
記者 李林璦
11日~14日,全球規模最大的B2B醫材展──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MEDICA 2024)落幕,臺北市政府此次也率6家生技企業,首次出征歐洲,包含:亞大基因科技(Atgenomix)、寶健科技、奧澄生醫、詠捷生醫、神經元科技、奈捷生技,吸引來自義大利、印度、荷蘭、法國、德國等多國專家前來參觀,洽商場次達67場次。產業局表示,此次參展廠商技術產品領域多元,其中亞大基因科技展出精準醫療分析平台At...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11/15《生醫焦點雷達》
2024-11-15/
新聞中心
保瑞擬擴增美針劑產線,提升接單能力MoneyDJ2024/11/14浩鼎在新加坡亞太高峰會發表生物標記演講經濟日報2024/11/14浩鼎子公司鼎晉赴日發表新型760kDa台灣肉毒桿菌素中時2024/11/14全球首次黏多醣症4A型新生兒篩檢馬偕讓患者提前四年治療聯合報2024/11/14仁寶瑞芳醫療長照設施大樓動土彭聖華:發展智慧醫療重要據點聯合報2024/11/14生技投資 《產業分析》健身...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11/14《生技股動態》
2024-11-14/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11/14一日漲跌(漲)易威7.81%、皇將4.55%、上亞科技3.05%(跌)諾貝兒8.55%、太景*-KY6.87%、科妍6.3%https://reurl.cc/WAaLYe11/14三大法人動態(買超)合一2068張、美時1020張、北極星藥業-KY458張;(賣超)太景*-KY1596張、健喬972張、松瑞藥520張https://reurl.cc/G5Zrqv市場即時觀測:h...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日本大塚製藥攜ICU Medical 斥2億美元強化北美靜脈輸液供應鏈; 全球糖尿病患者飆至8.29億 近半數未經治療
2024-11-14/
環球生技
《臺灣》育世博細胞新藥罕病臨床一b/二a試驗獲美FDA核准 昨(13)日,育世博-KY(6976)宣布其開發之細胞新藥ACE1831,用於第四型免疫球蛋白G相關疾病(IgG4-relateddisease,IgG4-RD)的臨床一b/二a期試驗申請,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執行,預計在2027年完成收案。 https://reurl.cc/Gpz9Z3 《臺灣》全福生技「三百日維新」...
生技醫藥
吳麥斯
腎臟病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2024-11-14/
記者 李林璦
今(14)日,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分享,慢性腎臟病經常被國人忽略,發展成末期腎臟病後有9成患者可能罹患「腎性貧血」。吳麥斯指出,腎性貧血的治療從主要依賴注射紅血球生成刺激劑(ESA)輔以鐵劑來提高紅血球生成,現已有模擬體內低氧環境的口服藥物,透過藥物穩定HIF(缺氧誘導因子),能夠促進身體自然生成紅血球,為患者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達12%,目前約有200...
生技醫藥
乾眼症
胜肽平台
PDSP
青光眼
全福生技「三百日維新」12月中掛牌上市 乾眼新藥明年Q2啟動第二次三期
2024-11-14/
記者 彭梓涵
今(14)日,全福生技(6885)舉辦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董事長林羣表示,目前全福共有五個產品線,1個進入臨床三期、3個在二期、1個在臨床前研究,是臺灣少數上市櫃公司中產品線多元且完整的新藥研發公司。而今,公司經過「三百日維新」,邁入另一個重大里程碑,預計12月中掛牌上市,核心乾眼新藥BRM421也將於明年Q2啟動第二次臨床三期。林羣表示,全福生技目前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11.57億元,在去年9月完成...
生技醫藥
BioNTech
Biotheus
癌症
雙特異性抗體
PD-1
VEGF
BioNTech 9.5億美元收購普米斯 擴展腫瘤藥物研發與中國市場
2024-11-14/
記者 黃佳啟
美國時間13日,BioNTech宣布將以總金額9.5億美元,收購其中國開發合作夥伴—普米斯生物技術(Biotheus)。此次收購的重點在於BioNTech與普米斯聯合開發的PD-L1/VEGF雙特異性抗體BNT327/PM8002。根據協議,BioNTech將先支付8億美元的預付款給普米斯,並在達成特定里程碑後再支付額外1.5億美元。預計交易將於2025年第一季完成。 BMO資本市場分...
生技醫藥
Acepodia
細胞療法
IgG4-RD
育世博細胞新藥罕病臨床一b/二a試驗獲美FDA核准
2024-11-14/
記者 吳培安
昨(13)日,育世博-KY(6976)宣布其開發之細胞新藥ACE1831,用於第四型免疫球蛋白G相關疾病(IgG4-relateddisease,IgG4-RD)的臨床一b/二a期試驗申請,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執行,預計在2027年完成收案。 該試驗代號為ACE1831-201,是一項前瞻性、開放標籤、多中心、單臂的臨床一b/二a期試驗,目的是評估ACE1831對IgG4-RD患...
生技醫藥
基因療法
罕見疾病
AADC缺乏症
臺大醫院
PTCTherapeutics
源自臺大醫院!美FDA批准腦部罕病AADC基因療法
2024-11-14/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3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宣布,加速批准PTCTherapeutics的罕見疾病芳香族L-胺基酸脫羧基酶(AADC)缺乏症基因療法Kebilidi,該療法是臺大醫院於2015年技轉給PTC,先前已獲得歐盟、英國和以色列批准。這是FDA首批直接用於腦部的基因療法。 該療法也已取得FDA孤兒藥資格認定(ODD)、兒科罕見疾病認定(RPD)、歐盟罕見疾病藥物認定(OMP)。2022年,...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11/14《生醫焦點雷達》
2024-11-14/
新聞中心
育世博異體細胞新藥獲美FDA核准IND攜手輝瑞展開臨床經濟日報2024/11/13經部攜高階醫材廠前進MEDICA搶攻國際訂單MoneyDJ2024/11/13國健署聯手業者建置2千家血壓量測站,導入Google生成式AIiThome2024/11/13在宅照護更近一步衛福部將推高齡科技照護試辦計畫聯合報2024/11/13貿協台灣精品館與臺灣館亮相2024新加坡國際醫療展經貿透視2024/11/...
第一頁
上一頁
4
5
6
7
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