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第一三共獲世界ADC大賽大獎 浩鼎止於八強;亞諾法開創nanoCAR-T mRNA 供非病毒載體系統;諾和諾德13億美元購入腎病藥 臨床三期不佳、完全終止研究
生技醫藥
NEW
亞諾法開創nanoCAR-T mRNA 供非病毒載體系統
生技醫藥
NEW
Belite股價破高市值增6億美元、母公司仁新週漲14.7%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冠檢測
瑞磁2021前三季財報:前三季營收台幣2.1億元 較去年大漲3成!
2021-11-08/
記者 巫芝岳
今(8)日,瑞磁生技(ABC-KY)宣布今年前三季合併財務報告,前三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1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收1.6億元成長31%。瑞磁表示,受惠美國市場對常規檢測產品需求的強勁回升,帶動公司前三季合併營收年增率超過三成。其中,光學分析儀與多元腸胃道病原體檢測(GPP)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116%、62%,顯見雖然疫苗施打普及,疫情受到控制,減少對新冠檢測試劑的緊急需求,但隨著經濟步上正軌...
新聞集錦
HPV
子宮頸癌
《Lancet》HPV疫苗預防力達87% 子宮頸癌將在英國絕跡!?
2021-11-08/
記者 李林璦
近(3)日,在一項英國大規模、長達數十年針對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疫苗的研究顯示,二價疫苗保蓓(Cervarix)的預防效果達87%,可將子宮頸癌病例從24%降低至1%,幾乎讓子宮頸癌在英國絕跡。該研究發表於《TheLancet》。 2008年9月1日,英國為所有12至13歲青少女提供HPV疫苗Cervarix,作為例行性疫苗接種(Routinevacc...
科學新知
國衛院
自體免疫疾病
全身性紅斑狼瘡
國衛院攜中榮、高醫大 證實「GLK基因變異」可精準檢測紅斑狼瘡
2021-11-08/
記者 巫芝岳
今(8)日,國衛院發表其免疫醫學中心的最新研究,證明GLK(又名MAP4K3)蛋白激酶基因變異,為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的關鍵致病因子。該研究已在10月發表於期刊《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國衛院譚澤華特聘研究員率合作團隊,自2009年起研究SLE致病成因,與精準診斷的生物標記,他們在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
新聞集錦
血小板療法
手握美國生物防禦計畫合約 血小板創新療法公司Platelet Bio B輪募7550萬美元
2021-11-08/
記者 彭梓涵
開發創新血小板異體細胞療法平台公司PlateletBioGenesis,在順利獲得第1輪募資,並與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BARDA)簽訂5600萬美元合約後,近(4)日,PlateletBio宣布完成B輪7550萬美元募資。該筆資金將為其領先的血小板樣細胞(platelet-likecell)療法,進行自體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臨床前開發。 此次募資對PlateletBio來說,為重要里程碑...
新聞集錦
併購
大型合併未果 諾華售出羅氏207億美元股份 兌現推動新研發
2021-11-08/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4日,諾華(Novartis)宣布出售先前購入的羅氏(Roche)股份,總價值207億美元。諾華20年前開始購入大量羅氏股份,當時曾被認為兩公司可能進行大型合併,不過該情況並未發生,而本次諾華出售這些股票後所得的現金,有望幫助其推動更多研發。諾華執行長VasNarasimhan表示,公司討論後認為,目前是將這些對羅氏的投資轉化為現金的合適時機,諾華計畫根據其資本分配事項,部署交易收益,並繼...
新聞集錦
人工智慧
新藥
Alphabet挾DeepMind技術 成立AI藥物探索新創公司Isomorphic Labs
2021-11-08/
記者 劉馨香
近(4)日,Google母公司Alphabet宣布,基於旗下人工智慧(AI)公司DeepMind在蛋白質摺疊模擬成功的基礎上,成立AI藥物探索新創公司IsomorphicLaboratories。其旨在為生物製藥研究提供一種「人工智慧優先的方法」,目標是成為製藥公司的商業夥伴。DeepMind執行長DemisHassabis將同時兼任IsomorphicLabs初期的執行長,以促成兩家公司的合作,...
新聞集錦
新穎生醫
新穎生醫加速糖尿腎病檢測歐洲銷售驗證計畫 估明年初發表進軍全球醫院
2021-11-08/
記者 李林璦
日前(6日),新穎生醫(6810)總經理曾錙翎於亞洲生技大展「台灣生技加速論壇」的演說中宣布,與全球腎病權威荷蘭格羅寧根(UMCG)大學醫學中心教授StephenBakker博士執行的一項預防糖尿病腎病變檢測-DNlite-IVD103的歐洲人臨床銷售驗證計畫(MarketingTrial)預計在年底前提早完成。 在此驗證計畫中DNlite-IVD103不僅驗證有效預測與監控糖尿病腎病變患者的腎功...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11/08《生醫焦點雷達》
2021-11-08/
新聞中心
東洋開發微脂體新藥國際追捧工商時報11/6/2021不再因就醫感到羞恥!健康科技獨角獸Ro推遠距醫療助人,獲融資5億美元數位時代11/6/2021輝瑞新冠口服藥物Paxlovid試驗,大減89%重症、死亡風險科技新報11/6/2021高端疫苗對抗變異株數據登國際醫學期刊工商時報11/7/2021精準醫療新方向工研院發表智能影像結合手術創新電子時報11/8/2021台耀攻疫苗代工戰力升級聯合新聞網1...
新聞集錦
嗅覺
神經科學
《PNAS》人聞到臭味會「不經意識」迴避?! 瑞典解嗅覺反應新機制
2021-11-08/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0月19日),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Institutet)的科學家,透過小規模的人體實測,闡明一項人類在聞到環境中「與危險相關」氣味時,如何觸發身體「不經意識」迴避的神經訊號傳遞機制;此外他們也發現,比起好聞的氣味,對於這些令人不適的味道,大腦會更快接受到訊號。該研究發表於期刊《PNAS》。動物透過嗅覺器官接收並區分氣味,而這些氣味很大一部分與其健康和生存威脅相關,不過長...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變種病毒
高端新冠疫苗變種病毒數據登國際期刊:提高劑量、打第三劑 免疫反應更強
2021-11-07/
記者 巫芝岳
今(7)日,高端疫苗(6547)表示其新冠疫苗對抗變種病毒的效力研究,已在5日發表於期刊《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研究顯示,對於D614G、Alpha(B.1.1.7)、Beta(B.1.351)變異株,疫苗仍可產生足量的中和抗體,且可藉高劑量或第三劑疫苗施打,誘導更強免疫反應。該研究中,研究團隊採用接受不同疫苗劑量注射之Sprague-Dawley大鼠,以及人體臨...
新聞集錦
2021亞洲生技大展
新創
陽明交大
高含金量技術落地!陽明交大AI、再生、保健6廠實現商化戰果
2021-11-06/
記者 李林璦
今(6)日,一連四天的2021亞洲生技大展邁入高峰,致力於推廣「產學共創」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展館舞台上,邀請到6家傑出廠商包含:桂冠營養研究室、益福生醫、嘉生細胞、瑞禾科技、適勤科技、農譯科技,展示其產學合作的成果結晶,並囊括AI智慧、再生醫學、健康與機能性食品等各種面向。陽明交大產學運籌中心執行長貝先芝(攝影/彭梓涵)陽明交大產學運籌中心執行長貝先芝表示,今年是陽明交大合校後首次在展會上亮相,...
新聞集錦
2021亞洲生技大展
生技中心
DCB生醫新創舞台 秀再生醫學、奈米載體、醫療數據、智慧醫材解方
2021-11-06/
記者 吳培安
2021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wan)於11月4至7日假南港展覽二館4樓舉辦,扮演台灣生技產業重要推手角色的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共襄盛舉,展館主題訂為「2021三箭一齊發、打造新創成功方程式」,以十年磨三箭的軟實力,將技術加值、產業推動與新創加速三箭,助攻生醫新創邁向資本市場與國際舞台,希望建構生醫新創成功方程式,協助台灣新創團隊發展為獨角獸企業。 此外,DCB亦於5、6...
第一頁
上一頁
600
601
602
603
60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