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NEW
5醫院攜手6生技公司 台南抗癌國家隊成立
醫療科技
NEW
AI聊天機器人能取代醫師嗎?《BMJ》大型語言模型幾乎都有認知障礙!
生技醫藥
NEW
竟天疼痛管理技術平台衍生三新劑型新藥 獲國家新創獎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科學要聞
《Genome Research》利用長讀定序系統繪製HER2附近的結構變異
2018-07-27/
記者 彭梓涵
SK-BR-3細胞株是HER2陽性乳癌研究最重要的模型之一,其影響20%的乳癌患者,目前已知SK-BR-3存在基因高度重排,儘管大部分變化是在鮮為人知的複雜和重複區域中,但科學家利用長讀定序系統,發現SK-BR-3細胞株基因體中20,000個變異,且圍繞在重要的ERBB2致癌基因附近,深入分析結構變異體(structuralvariations,SV)了解基因體如何破壞,並並揭示癌症基因組進化中涉...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Nature》子刊 :童年的壓力記憶會被基因記住 影響成年後行為
2018-07-27/
記者 彭梓涵
經歷嚴重壓力的孩子在成年期間更容易出現身心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抑鬱和情緒障礙,這背後的分子機制所知甚少。為了找到答案,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Wisconsin–Madison)的研究人員將早期生活壓力極高的兒童的全基因組與童年相對平靜的兒童進行比較,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的基因功能存在很大差異。而此項研究得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和國家...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歐巴馬健保即將消失 美眾議院批准廢除平價醫療法案2.3%醫療器械稅
2018-07-26/
記者 彭梓涵
自2010年「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CareAct,ACA)」通過以來爭議不斷,2015年開使暫緩2.3%的醫療器械消費稅,而美國國會一再推遲恢復實施,部分原因歸功於醫療設備製造商的遊說。週二(24)的投票取得共和、民主黨的支持,結果以283對132通過支持廢除稅收,其中有57名民主黨人士贊成廢除稅收。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PatientProtectionandAffordable...
新聞集錦
免疫細胞
神經退化性疾病
巴金森氏症
科學要聞
《Cell》子刊:抑制Th17免疫細胞真能保護神經元!
2018-07-26/
記者 徐淨
近期,愈來愈多研究指向巴金森氏症病理原因可能與自體免疫脫不了關係,近(5)日,發表在《CellStemCell》的一項研究指出,巴金森氏症患者大腦黑質部存在大量的Th17細胞,而這些細胞分泌的白介素-17(IL-17)正是導致神經元死亡的關鍵。來自德國愛爾朗根-紐倫堡大學(FAU)的團隊更進一步在以患者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構建的體外模型中證實,拮抗IL-17和其受體能夠阻止神經元死亡。並且...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GSK以3億美元與23andMe達成合作協議 將共享500萬客戶數據庫
2018-07-26/
記者 彭梓涵
全球醫療保健公司GSK和遺傳研究公司23andMe近日宣佈了一項為期四年的獨家合作,該合作將重點放在研究和開發創新藥物潛在療法上,以人類遺傳學作為開發的基礎。在此期間,GSK將使用23andMe豐富的數據庫和專有統計分析方法來尋找目標藥。合作中的所有活動最初將由雙方共同合資,另外GSK也對23andMe進行了3億美元的股權投資。23andMe,Inc。是領先的遺傳研究公司,其名稱源於人類的23對染...
新聞集錦
Abbvie
國際快訊
Neurocrine
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異位疼痛 首款口服GnRH拮抗新藥核准上市
2018-07-26/
記者 徐淨
近日,艾伯維(AbbVie)與NeurocrineBiosciences宣佈,旗下用於治療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疼痛的ORILISSA™(elagolix),獲美國FDA經優先審評(priorityreview)核准上市。是目前唯一一款口服性腺刺激素釋放激素(GnRH)拮抗劑,也是十年來首個獲FDA批准用於該適應症的口服療法。NeurocrineBiosciences執行長KevinGo...
新聞集錦
免疫療法
國際快訊
Merck以16.6億與Sutro合作開發新型免疫調節療法
2018-07-25/
記者 彭梓涵
製藥公司默克(Merck&Co)宣布與SutroBiopharma合作開發針對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的新型免疫調節療法。默克公司計劃應用Sutro專有的無細胞蛋白質合成系統(cell-freeproteinsynthesis)和位點特異性結合平台,促進蛋白質結合藥物的精準開發。Sutro將為其帶來高達16.6億美元的合作特許權使用費。Sutro的核心技術,不受傳統以細胞為限制開發目標蛋白質藥物,S...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價創計畫
十年磨一劍 中興大學楊秋忠院士將有機廢棄物 點物成金
2018-07-25/
記者 彭梓涵
今(25)科技部產學鏈結中心宣布,中興大學楊秋忠院士研發的「快速處理廚餘製成有機質肥料之創新技術」商轉成功,此為科技部價創計畫第一個成功案例,其首輪募資也創高紀錄。楊院士全球首創獨門酵素將有機廢棄物點物成金,其處理時間與空間減少,瞄準綠色環保商機,未來有機肥料用量增加,市場估值將達1兆台幣。發表會首先由科技部長陳良基致詞,他表示,政府應該要有所作為,輔佐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實現商業化的目標;這次的成果...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免疫療法
新型免疫療法CAR-Treg大熱! Sangamo 8400萬美金併TxCell股價漲超150%
2018-07-25/
記者 王柏豪
CAR-T細胞已經可人盡皆知,因此,新型CAR-T技術成為新追逐焦點。綜合外電,美國23日,SangamoTherapeutics和TxCellSA宣佈,雙方已經完成Sangamo以每股2.58歐元約7200萬歐元(約美金8400萬的價格收購TxCell的協議,並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新聞一經發佈,TxCell股價大漲,漲幅超150%!此次收購將為Sangamo帶來了一個即將進入臨床實驗的C...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Celyad宣布FDA接受全球首見非基因編輯同種異體CAR-T家族的IND申請
2018-07-25/
記者 彭梓涵
CAR-T細胞療法的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Celyad((NASDAQ:CYAD),宣布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接受全球第一個(Firstinclass)非基因編輯的同種異體CAR-T臨床計劃的IND申請,這是一個非基因編輯的同種異體CAR-T家族,以SHRINK(試驗名稱)自體CART計劃的經驗為基礎,評估CYAD-101在無法切除的結直腸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臨床活性以及標準化療。Celyad(...
新聞集錦
精準醫療
基因定序
國際快訊
Quantapore
定序新星Quantapore完成1555萬美元C輪募資
2018-07-25/
記者 徐淨
近日,美國焦點定序公司Quantapore,宣布完成1,555萬美元的第三輪募資。成立於2009年的Quantapore,致力於開發超低成本同時高通量的DNA定序平台,目前正積極將技術成熟商業化。最新一輪募資由北極光創投、清源資本、仙瞳資本領投,百度風投、雲石基金參與其中。董事會陣容亦是相當引人注目,包括北極光創投創辦人FengDeng,以及過去在新技術產品研發及商業化方面、操作高成長公司經營方面...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澳洲科學家開發新型奈米傳感晶片檢測早期第一型糖尿病
2018-07-24/
記者 彭梓涵
雪梨大學(UniversityofSydney)的研究人員和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工程師正在開發使用微晶片和傳感器來檢測血液中的標記物,研究人員已經在血液中發現了大約20種能夠準確預測β細胞健康狀況的生物標誌物,這些標記物可以識別β細胞的早期缺失;RMIT開發出一種塗有特殊奈米顆粒的傳感器,可以靠檢測所選生物標記物,透過血液中存在特定分子而使感應器顏色改變。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頁
上一頁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