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Meet Vacino Biotech, Vaccine and nucleic acid medicine experts!
生技醫藥
NEW
Momo Vuyisich、黃雪莉、林靜嫻共探微生物體 創疾病新治療、次世代益生菌新未來
生技醫藥
NEW
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迎10週年 微生物嘉年華明年1月登場
新聞集錦
趨勢
中國
2020最受矚目10大中國生技公司
2021-01-10/
記者 劉端雅
在過去十年,中國生物技術蓬勃發展,美國產業媒體《BioCentury》盤點了2020年最受矚目和潛力的中國生技公司,包括:百濟神州、和黃醫藥、基石藥業、和鉑醫藥、華領醫藥、天境生物、信達生物製藥、君實生物醫藥、傳奇生物、再鼎醫藥等,這些藥廠被認為將重塑中國醫藥行業的新面貌,發展動態值得關注。編譯/劉端雅 圖/翻攝自網路中國長期以來依賴學名藥。但過去10年,中國生物技術蓬勃發展,許多生技企業家都呼籲...
醫療科技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商之器以AI加值PACS 串聯智慧醫療影像最後一哩路
2021-01-10/
記者 彭梓涵
成立於1988年的商之器,主要從事醫療影像傳輸系統(PACS)研發,深耕醫療影像市場超過30年,4年前開始投入AI加值應用平台開發,並整合到PACS系統介面上,基於iPadPro的行動醫療影像儲存與傳輸App,獲得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Awards)。2020年,商之器也攜手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開發可攜式AI辨識心電圖設備。撰文/彭梓涵現代醫學影像發展迅速,醫療...
新聞集錦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Deep01深度學習腦出血AI 臺、美雙認證
2021-01-10/
記者 吳培安
對於醫療影像AI辨識新創公司Deep01(中文:愛因斯坦人工智慧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可說是快速竄紅、頻傳捷報的一年。其開發的腦出血AI產品,不僅在2月獲得我國食藥署核准首張深度學習AI產品認證、6月獲首張訂單即超過新臺幣2,000萬元,更在Pre-A輪募資創下新臺幣8,000萬元亮眼成績,獲得華碩領投,比翼加速器、工研院/資策會共同成立的數位經濟基金跟投。撰文/吳培安Deep01共同創辦人周...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產業風雲
免疫治療
再生醫學
富禾生醫癌症免疫治療「2Ps」策略 脂肪幹細胞布局再生醫學
2021-01-10/
記者 吳培安
富禾生醫(FullHopeBiomedicalCo.,Ltd.)成立7年多以來,以精準診斷(PrecisionDiagnosis)結合客製化治療(PersonalizedMedicine)的「2Ps」策略,成功透過免疫功能分析,加上提供癌症患者合併治療建議,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站穩腳步,近年更透過異業結盟,布局再生醫學。撰文/吳培安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致力於精準診斷與客製化治療的富禾生醫股份...
醫療科技
新銳公司
顯影劑
博信生技自主開發 亞洲首支超音波顯影劑
2021-01-10/
記者 彭梓涵
臺灣新創公司博信生技自主開發亞洲首支以靜脈注射診斷為目的的超音波顯影劑(UltrasoundContrastAgent,USCA)TBS-002,2019年獲美國FDA核准進入1/2a期臨床實驗,目前已完成數據分析,預計今年可望進行二、三期臨床試驗,TBS-002顯影時間更長、解析更佳,有望突破跨國大廠如:Lantheus、Bracco、GE等的市場壟斷。撰文/彭梓涵、攝影/李林璦如果說常規的超音...
醫療科技
新銳公司
試管嬰兒
傑盟生技
傑盟首款試管嬰兒「動態培養晶片」 懷孕機率高兩倍【會員限定,5/28前限期開放】
2021-01-10/
記者 巫芝岳
在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簡稱儀科中心)三年多來的輔導下,傑盟(股)公司在2020年10月,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款半導體製程製造的試管嬰兒「動態培養晶片」,突破國外動態培養技術不易量產、商業化門檻,這款模仿受精卵在輸卵管內成長的創新技術,有望將成功懷孕的機會提高兩倍之多。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晚婚趨勢漸長,俗稱「試管嬰兒」的人工體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
醫療科技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盤點醫療影像AI判讀四大挑戰
2021-01-10/
記者 吳培安
醫療影像AI判讀被專家認為是臺灣最接近臨床可應用、阻力最小、最能幫助醫師的技術,卻因為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人網絡,在資料取得及公/私利益上,與政府、醫師、醫院、監管單位甚至客戶,面臨重重尚待解決的難題。在當代人工智慧(AI)多種應用發展之中,圖像辨識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發展搭上圖形處理器(GPU)的演進快速;另一方面,醫療場域的放射科、檢驗醫學科,存在大量醫療影像判讀需求,兩者一拍即合,讓醫療影像A...
醫療科技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臺灣醫療影像AI 真相與幻象(三):臺灣醫療影像AI百花齊放
2021-01-10/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平均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約507.43人,已超越日、韓。醫事放射師服務的人口數更高達4,065位,是美、澳、韓3-4倍。 全球紛紛把希望轉向醫療科技,盼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問題,2012年開始,美國FDA陸續批准醫療AI,已批准84項。 各界普遍認為,「醫療影像AI」是臺灣臨床發展阻力最小的技術,政府政策更透過不同計畫扶持、電子業更大舉進軍AI醫療,如今百花齊放盛況,卻僅2項醫療AI獲TFDA批准,...
醫療科技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臺灣醫療影像AI 真相與幻象(二):以色列以「創新」立國 臺灣醫療AI如何借鏡
2021-01-10/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平均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約507.43人,已超越日、韓。其中放射師服務的人口數更高達4,065位,是美、澳、韓3-4倍。 全球紛紛把希望轉向醫療科技,盼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問題,2012年開始,美國FDA陸續批准醫療AI,已批准84項。 各界普遍認為,「醫療影像AI」是臺灣臨床發展阻力最小的技術,政府政策更透過不同計畫扶持、電子業更大舉進軍AI醫療,如今百花齊放盛況,卻僅2項醫療AI獲TFDA批准,...
醫療科技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臺灣醫療影像AI 真相與幻象(一)
2021-01-10/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平均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約507.43人,已超越日、韓。而醫事放射師服務的人口數更高達4,065位,是美、澳、韓3-4倍。 全球紛紛把希望轉向醫療科技,盼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問題,2012年開始,美國FDA陸續批准醫療AI,已批准84項。 各界普遍認為,「醫療影像AI」是臺灣臨床發展阻力最小的技術,政府政策更透過不同計畫扶持、電子業更大舉進軍AI醫療,如今百花齊放盛況,卻僅2項醫療AI獲TFDA批准...
新聞集錦
在地生技
網路限定
中興副校長黃振文團隊 首次發現本土蕈狀芽孢桿菌
2021-01-10/
記者 劉端雅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暨副校長黃振文團隊,在本土的番茄根部發現蕈狀芽孢桿菌,並以科學試驗證明其防病機制,可作為多種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菌,包括:番茄萎凋病、草莓炭疽病等。田間應用於作物栽培管理,更顯示,該菌深具產業量產的可行性,目前,已取得2項專利與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證照,不僅市場機會值得期待,研究技術也先後獲得登豐獎、國家新創獎之學研新創獎、臺北生技獎之技轉合作獎銅獎。撰文、攝影/劉端雅...
論壇報導
世易醫健
ASCO
2021JPM
ASCO董事會主席Howard Skip Burris :TKIs、個人化疫苗、ADC、細胞、抗體療法 將是不定腫瘤五大研究主軸
2021-01-09/
記者 劉端雅
報導/劉端雅、彭梓涵今(9)日,由世易醫健(eChinaHealth)舉辦PreJ.P.Morgan會議,邀請到中美兩國臨床腫瘤專家,其中包括美國SarahCannon總裁兼醫學長、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董事會主席HowardSkipBurris分享癌症治療的下一個重點。HowardSkipBurris首先指出,在過去20年(1998年-2018年),美國FDA在腫瘤學領域的批准,從18款增...
第一頁
上一頁
815
816
817
818
819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