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Japan’s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Decade In, What’s Holding It Back?
新聞集錦
NEW
首款BRAF V600E突變大腸癌一線療法 輝瑞獲FDA批准;Vertex囊性纖維化三聯療法獲FDA批准
生技醫藥
NEW
晟德林榮錦:10億投資順藥非護盤! 前進JPM談授權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NIHR
淋巴瘤
英NIHR開發非侵入性光學智慧探針 加快癌症活檢診斷
2019-12-20/
記者 劉端雅
近(11)日,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R)公布,研發了一種突破性的智慧探針(smartneedle)技術。該技術可在幾秒鐘內識別癌症組織或細胞,加快癌症診斷速度,並減少對診斷性手術的需求,尤其是淋巴瘤(lymphomas)。智慧探針使用拉曼光譜學(Ramanspectroscopy)的原理,利用低功率雷射(lowpowerlaser)照射癌症組織時,並測量反射回來的光線數據辨識癌症。該探頭由細針...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Nature》子刊:工程化E.coli 產生水凝蛋白 增加腸屏障
2019-12-20/
記者 彭梓涵
日前,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團隊開發出一種生物材料,是透過基因工程改造大腸桿菌 Nissle1917(EcN)使其產生的奈米纖維基質與腸道黏液結合,就像敷料一樣,可覆蓋在發炎區域;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可減輕化學製劑誘導的結腸炎,也可增進腸黏膜癒合。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美國,有約160萬人患反覆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而隨著患病時間增...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創新創業
「創新醫療器材」專案計畫 2年半催生10家新創公司 廠商投資近10億台幣
2019-12-19/
記者 彭梓涵
今(19)日,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舉辦「創新醫療器材」專案計畫成果發表,邀請五項專案計畫團隊,分享突破式醫材解決方案。此專案計畫從2017年5月推動以來,已成功輔助10家新創公司成立、1家拿到產品上市許可、32件專利核准、11件技術移轉、17件國內外獎項,促進廠商投資9.9億台幣,創造超過70人就業。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長徐碩鴻。(攝影/彭梓涵)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長徐碩鴻致詞表示,科...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郭台銘
臺大癌醫
永真
台大癌醫滿週年冠名「永真 」 郭台銘攜手臺大打造「生醫園區」
2019-12-19/
記者 劉端雅
今(19)日是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落成啟用週年紀念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攜帶其母親初永真、夫人曾馨瑩出席《癌醫初始,百年薪傳》活動。臺灣大學為感謝郭台銘對社會做出全球最大筆對單一學術機構的捐贈,將主建物冠名為「永真健康醫療大樓」。郭台銘於活動中表示,將持續率領基金會響應並持續拋磚引玉,號召生醫業界共同投身「新醫療百年工程」,匯聚全球各國跨領域菁英,及產、學、研人才與創新力量,挑戰未來百年內,共...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FDA:明年3月開放胰島素進入生物相似藥市場
2019-12-19/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7日,FDA發表聲明,指出2020年3月將開放多數被批准為藥品的蛋白質產品可做可互換性(interchangeable)的生物相似藥,包含市面上的胰島素產品,用以幫助可互換性的生物相似藥推向市場,促進市場競爭。以往「化學合成多胜肽」無法以生物相似藥或可互換產品的形式進入市場,化學合成多胜肽是指完全由化學合成的α胺基酸聚合物,其大小大於40個胺基酸,但小於100個胺基酸,以往屬...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富禾生醫專注免疫療法 獲SNQ國家品質標章
2019-12-19/
記者 吳培安
近期,專攻免疫療法的富禾生醫(FullHopeBiomedical)宣布,繼2017年獲頒國家新創獎之企業創新─新創服務類獎項後,再度於本(12)月以「免疫療法之精準診斷及客製化治療」服務項目拿下SNQ國家品質標章,並由董事長趙恩德及總經理李建謀博士代表接受頒獎。總經理李建謀表示,富禾生醫的優勢為其免疫功能分析平台,目前已利用500種以上、能辨識免疫標記的單株抗體,並搭配高階流式細胞儀,成功分析出...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緊盯對手!禮來啟動真實世界證據研究 調查偏頭痛用藥醫病決策
2019-12-19/
記者 吳培安
禮來(EliLilly)作為第三個獲批進入偏頭痛市場的藥廠,除了持續擴張其市佔率,禮來也在美國18日公告,為其預防性偏頭痛藥Emgality(galcanezumab-gnlm)啟動首次真實世界證據研究「TRIUMPH」,目標是透過2年的長期追蹤,了解醫病決策上Emgality如何被開立及帶來的治療效益,也包含追蹤其競爭對手──安進(Amgen)和梯瓦(Teva)的用藥偏好。禮來表示,這項研究的目...
新聞集錦
細胞治療
國際快訊
《特管辦法》首項非癌症項目出爐!三顧、義大膝軟骨細胞治療獲准
2019-12-18/
記者 吳培安
今(18)日,衛生福利部正式核定由義大醫院與三顧(股)公司共同提出之「自體軟骨細胞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損」,成為我國首項獲准執行的非癌症治療之《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簡稱特管辦法)的申請案,核定效期自今日起至2022年12月17日。三顧的細胞治療技術,主要是技轉自日本CellSeed公司、由日本東海大學佐藤正人所發明的膝軟骨細胞層片技術,透過抽取患者自己的軟骨層片,...
新聞集錦
新藥
新藥、天然植提、藥食製劑 杏輝「3箭」營運成果顯現
2019-12-18/
記者 巫芝岳
杏輝醫藥集團(1734)今(18)日假台北兆豐證券大樓舉行集團聯合法人說明會,杏輝旗下不論在預防醫學、新藥開發上,皆積極佈局海內外,今年陸續展現成果,截至11月集團營收達2.14億台幣,並持續以集團自有資金,支持子公司杏國新藥(4192)在臨床研究上的投入,維持集團獲利。杏輝表示,2019年截至11月,集團營收達到2.14億台幣,今年前三季營收達1.72億,較去年前三季成長6.5%,營業毛利率38...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默沙東
阿斯特捷利康
Lynparza
AZ和MSD的Lynparza有望為FDA首個治療胰臟癌PARP抑制劑
2019-12-18/
記者 劉端雅
近(17)日,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默沙東(MSD)宣布,共同合作的Lynparza,獲FDA腫瘤藥物諮詢委員會(OncologicDrugsAdvisoryCommittee,ODAC)專家小組投票通過用於治療胰臟癌(pancreaticcancer),Lynparza有望成為首個進入胰臟癌市場的PARP抑制劑。FDA腫瘤藥物諮詢委員會以7票對5票的結果通過了Lynparza治...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CathWorks 無創3D血管造影再獲日本MHLW批准
2019-12-18/
記者 彭梓涵
日前(16),醫療設備公司CathWorks宣布其非侵入性彩色3D血管造影系統CathWorksFFRangio,2018年獲得美國FDA510(K)許可後,再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批准。CathWorksFFRangio系統在進行血管造影時,會自動從C-ARM(X-Ray)系統接收DiCOM格式的血管造影,再重建出3D模型,可自動算出流動阻力和估計微血管壓力。治療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時,通常...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藥華醫藥(6446)
Besremi®取得德奧藥價核可 藥華藥出貨成長一倍
2019-12-18/
記者 王柏豪
繼今年3月和5月出貨歐盟後,藥華藥(6446)於今(18日),在德國和奧地利取得藥價後首次進行出貨,此次的出貨收入較上半年成長一倍,法人預估來年營收成長樂觀。藥華藥自行研發並授權歐盟合作夥伴的新藥Besremi®先是在今年2月份取得歐盟新藥藥證,9月份正式於德國和奧地利開賣,售價為一劑2,778歐元(250mcg),依照臨床試驗,用藥頻率為兩週一針。據了解,AOP今年年中向藥華藥下訂單,並...
第一頁
上一頁
990
991
992
993
99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