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MIT+哈佛公開「最完整肺鱗狀細胞癌分子圖譜」 一次揭秘新亞型、藥物標靶
2021-08-07 / 記者 巫芝岳
近(5)日,由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哈佛大學等學校組成的生物研究所BroadInstitute,發表了一項迄今為止最完整的肺鱗狀細胞癌(LSCC)分子圖譜;透過蛋白質體研究,不但找出一項未曾被發現的新亞型(subtype),也解開某些腫瘤基因未能成功作為藥物標靶的原因,並找出可能的替代治療方案。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研究人員針對108個腫瘤樣本的DNA、RNA、蛋白質,和轉譯後修飾(包括...
劍橋、哈佛 揭「RNA修飾蛋白」致細胞癌化機制 有望成抗癌新標靶
2021-08-06 / 記者 巫芝岳
近(4)日,劍橋和哈佛兩間頂尖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一種負責轉錄後修飾的RNA修飾蛋白「METTL1」若大量表現,可能導致細胞複製得更快、與癌細胞的生長息息相關,該蛋白質可望成為新的藥物開發標靶,或是癌症檢測的生物標記。此研究發表於期刊《MolecularCell》。共同領導此研究的劍橋大學科學家KonstantinosTzelepis和其團隊,先前透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篩選癌細胞的...
《Cell》廣效新冠疫苗新策略?! 哈佛:「T細胞疫苗」有望提供跨變異株保護力
2021-07-05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6月24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的研究團隊,運用一項蛋白質結構分析法,識別出新冠病毒突變時,不會跟著變異的片段,並確認出這些表位(epitope)都得以被人體T細胞辨認而產生免疫力,未來透過「T細胞疫苗」(Tcell-basedvaccines),將有可能提供對各變異株廣效的保護力。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GauravD....
醫者診所攜手哈佛健檢 打造醫未病到醫已病一條龍健康照護鏈
2021-04-09 / 記者 李林璦
今(9)日,由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李源德領導的醫者診所與盛弘醫藥集團旗下哈佛健診進行策略聯盟簽約儀式,雙方攜手合作,以患者為中心,打造從醫未病到醫已病一條龍的健康照護鏈,建構全台特有的整合健康管理及醫療照護服務平台。 今日同時舉辦醫者診所喬遷茶會,從北市國貿大樓喬遷至基隆路北醫大大安校區5樓現址,並邀請到敏盛醫療體系總裁楊敏盛、執行長楊弘仁、玉山金控董事長黃永仁、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致詞,現場更有臺北...
《Nature》子刊:哈佛「奈米抗體」精準調控蛋白質修飾 助癌症、糖尿病研究
2021-03-16 / 記者 巫芝岳
近(8)日,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生化學系科學家,發表了其利用一項由「奈米抗體」(nanobody,或稱單域抗體)引導的技術,精準調控蛋白質的醣基化修飾,來研究當生物體特定蛋白質中加入醣分子時的作用,對研究癌症、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與蛋白質醣基化相關的疾病,提供莫大幫助。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hemicalBiology》。他們所研究的「O-GlcNAc」修飾...
哈佛研究:對抗變種新冠病毒機制 人體早有內建!
2021-03-15 / 記者 巫芝岳
近(10)日,哈佛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的科學家,透過取自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血漿中的免疫細胞證實,人類的記憶B細胞(memoryBcell)具有一套能應付變種新冠病毒的系統;透過多樣性的抗體組合,即便病毒變種,仍能保有一定的抵抗力。該研究論文目前已發表於醫學預印本《bioRxiv》。研究團隊共繪製了來自19名康復病人,血漿中記憶B細胞單株抗體(mAb)尖峰時期的圖表,並...
哈佛醫學院揭露血型A者較易感染新冠病毒的機制
2021-03-04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3日,美國哈佛醫學院一項新研究提供進一步證據,血型A的人可能更有機會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具體來說,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特別受到呼吸細胞上的A抗原吸引。此研究已發表於《BloodAdvances》。雖然眾所皆知,新冠病毒棘蛋白的受體結合區域(receptorbindingdomain,RBD)會結合至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進而感染細胞,但RBD仍可能與細胞表面的其他分子互動...
大波士頓生技聚落再強化!哈佛攜手MIT成立新設施 推動細胞基因療法
2021-01-27 /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近(美國時間14)日,據《哈佛大學報》(HarvardGazette)報導,在合夥人7600萬美元支持下,預計在明年於鄰近美國麻州沃特敦(Watertown,Massachusetts)生技新創聚落地區,啟動一項新設施計畫。該計畫將聚焦於細胞與基因療法的加速開發,預計將透過公私合作,為細胞與基因療法相關的實驗室及新創公司供應所需的生物材料及操作訓練,以加速此地區的細胞及基因療法發展。 ...
哈佛研究:新抗體有望為慢性發炎提供新療法!
2021-01-06 / 記者 劉端雅
編譯/劉端雅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刺激人體調節型T細胞(regulatoryTcell)的天然抗體,有望為慢性發炎疾病提供更溫和的治療方法。該研究發表在《ScienceSignaling》。該研究的作者哈佛醫學院教授HeatherTorrey指出,該抗體與其他療法中使用的抗體明顯不同,其避免與細胞毒性相關的分子相互作用,這也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該抗體可能成為抑制發炎,而不會抑制整個免疫...
口腔細菌揭秘! 哈佛:同細菌、不同分佈、基因體也不同
2020-12-22 / 記者 劉端雅
編譯/劉端雅近(18)日,哈佛大學一項新研究,檢查了人類口腔的微生物體(microbiome),發現存活在口腔某些區域的細菌亞群(subpopulation)的變異性令人印象深刻。該研究發表在《GenomeBiology》。研究人員搜尋了人類微生物體計畫(HumanMicrobiomeProject,HMP)的數據,並針對其中100個基因體進行研究,這些基因體是口腔中常見的特定細菌,包括副流行性感...
《哈佛商業評論》:醫療健康IT創新7大成功法則
2020-12-02 /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在11月30日發表的《哈佛商業評論》中,非營利醫療組織MedStarHealth內科醫療主任DanielMarchalik,指出醫療健康訊息技術(IT)業者在執行創新發明時,能夠幫助確保成功的七項原則,且該發明必須使創新服務提供者在內的所有主要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都受益。 Marchalik表示,病患的數位服務可取得性提升、以及人工智慧(AI)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會使醫...
《Science》子刊:CRISPR治肥胖? 哈佛科學家創「人造」類棕色脂肪
2020-08-31 / 記者 巫芝岳
近(26)日,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讓人類體內用來儲存熱量的白色脂肪,表現出可燃燒能量的棕色脂肪特性,未來有望用於治療包括肥胖等代謝相關疾病。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棕色脂肪是動物體內多分布於頸部、背部與心臟的脂肪,因為能產生稱為UCP1的「產熱素」(therm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