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UCSD蛋白質地圖新突破! 揭細胞內位置、交互作用 探核糖體製造細節
2021-11-26 / 記者 巫芝岳
近(24)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科學家,繪製出一項前所未有、結合蛋白質在細胞內位置與其交互作用的「蛋白質地圖」,並從中發現與細胞中核糖體(ribosome)製造相關的許多蛋白質作用。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該團隊將瑞典始於2003年的「人類蛋白質地圖計劃」(HumanProteinAtlas)中的免疫螢光圖像,結合人類細胞結構,創建出一套有層級分層的細胞蛋白質地圖「多...
《Science》AI破解百項全新蛋白質複合體結構 挖掘新藥物靶點
2021-11-18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11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outhWestern)與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AI)及演化分析(evolutionaryanalysis)生成真核生物蛋白質相互作用的3D模型,首次發現了100多種蛋白質複合體結構,並提供了700多種以往無特徵蛋白質複合體的結構模型,透過深入了解蛋白質相互作用,有望挖掘到大量新的藥物靶點。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該研究同時使...
澳研發史上最薄實驗用X光感測器 盼看見細胞、蛋白質「即時」X光影像
2021-11-09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0月27日),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蒙納許大學(MonashUniversity)的科學家,以硫化亞錫(SnS)為材料,成功開發出史上最薄、厚度僅10奈米的X光感測器,在細胞、蛋白質的研究上,可望藉此獲得最即時的X光影像。該論文也登上材料科學頂尖期刊《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SnS為一種常見的半導體、電池材料,其在太陽光電系統、場效電晶體(f...
《Nature》子刊:哈佛「奈米抗體」精準調控蛋白質修飾 助癌症、糖尿病研究
2021-03-16 / 記者 巫芝岳
近(8)日,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生化學系科學家,發表了其利用一項由「奈米抗體」(nanobody,或稱單域抗體)引導的技術,精準調控蛋白質的醣基化修飾,來研究當生物體特定蛋白質中加入醣分子時的作用,對研究癌症、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與蛋白質醣基化相關的疾病,提供莫大幫助。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hemicalBiology》。他們所研究的「O-GlcNAc」修飾...
清除蛋白質沉澱 或能治療漸凍人症等肌肉性疾病
2017-07-21 / 環球生技
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UNC)研究團隊發現,可望透過去除TDP-43蛋白質球狀聚合體,來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與散發性包涵體肌炎(sporadicinclusionbodymyositis,sIBM),未來有望發展成注射或口服藥物。相關研究已於7月19日刊登在《NatureCom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