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人工栽培松露 「世界三大珍饈」臺灣上桌

2021-10-31 / 記者 劉馨香
擁有獨特香氣與風味的松露,是高級西餐廳的必備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臺灣極為缺乏相關研究。林試所自2014年開始,進行臺灣松露的資源調查與研究,希望未來能發展出屬於臺灣的松露產業。撰文/劉馨香松露被譽為「餐桌上的鑽石」,生長於地下,有著濃郁香氣與風味,不管是削成薄片或是製成醬汁,加上松露的料理都能瞬間提升檔次,是老饕的最愛,歐洲人甚至將松露與魚子醬、鵝肝並列為「世界三大珍饈」。廣義來說,松露泛指...

水試所新技術 麒麟菜藻渣變身高價保健原料

2021-07-23 / 記者 劉馨香
農委會水試所開發多重水解技術與乳酸菌發酵技術,將麒麟菜提取卡拉膠後的剩餘藻渣,再製為含有GABA的保健食品,讓海洋資源更加妥善利用,且創造新商機。農委會水試所開發多重水解技術與乳酸菌發酵技術,將麒麟菜提取卡拉膠後的剩餘藻渣,再製為含有GABA的保健食品,讓海洋資源更加妥善利用,且創造新商機。撰文/劉馨香暗紅色、扁圓柱狀的枝條,呈現羽狀分枝的鋸齒麒麟菜(EucheumaSerra),是臺灣海域常見的...

茶改場酵母菌FT1 解決商用茶原料不足問題

2021-05-20 / 記者 劉端雅
清新的水果茶風正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也搭上風潮,在茶葉製程中加入特定酵母菌FT1共同發酵,不但降低茶葉菁味,更產生濃郁的花果香氣,為國內首個花果風味微生物發酵茶,可作為商用茶原料之一,有望解決國產商用茶原料不足的問題。撰文/劉端雅 攝影/彭梓涵近年,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清新的水果茶風正夯,茶改場也搭上該風潮,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在茶葉製程中(茶菁或茶乾階段)加入可食用菌株─酵母菌FT1共...

【閣樓播 Bio】EP 8 農業好幫手--鋼鐵農夫

2021-04-24 / 環球生技雜誌
【閣樓播Bio】EP8農業好幫手--鋼鐵農夫摘水果不再煎熬,向過去的肩頸酸痛說再見!靈感源自四肢敏捷的長臂猿農民安心運用水果農用省力穿戴機具協助工作提高農名工作效率,省力。省事成爲臺灣第一個輕便省力好幫手~0:00Intro0:36什麽是鋼鐵農夫1:21如何操作輔具手臂2:43輔具手臂的材質與結構5:34使用者回應7:30輔具手臂的應用領域9:56輔具手臂的市場競爭13:37輔具機器靈感來源 #閣...

安佑「普立茲人工智能豬隻 管理系統」大舉進軍中國

2021-04-15 / 記者 劉端雅
「智慧化管理」已成農業未來趨勢。臺灣安佑生物科技集團旗下普立茲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簡稱普立茲),開發出「普立茲人工智能豬隻管理系統」,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進行豬隻盤點、堆疊警報和估重,大舉進軍中國、臺灣和東南亞市場。撰文/劉端雅近年全球掀起「環保養豬」、「智慧養豬」風潮,養豬大國丹麥,更是憑藉循環利用概念和創新科技等方法養豬,成為全球第一大養豬和豬肉出口國。近年來,中國的「智慧養豬」緊追在後,例...

中山大開發臺灣首款 穿戴式農業輔具4月上市

2021-03-11 / 記者 劉端雅
有鑒於臺灣在農業應用的輔具缺乏,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林韋至,2017年在農委會「智慧農業計畫」支持下,利用仿生長臂猿概念,開發出國內第一套無需具備電池或馬達的「農用穿戴省力機具」,重量僅1.95公斤,使農友可減少5~6成肌力消耗,今年4月將量產上市。 撰文、攝影/劉端雅臺灣水果農作種類多樣化,有「水果王國」之美譽。不過,隨著臺灣人口老化,務農人口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60歲,農業是一項日曬...

基因進化環保 特殊耐油鹽酵素 2小時廚餘變資源

2021-02-02 / 記者 彭梓涵
2019年成立的基因進化環保,開發的特殊耐油鹽微生物酵素產品,可針對生、熟廚餘中的碳水化合物、油脂、粗纖維與蛋白質等進行分解,搭配開發的廚餘處理機,可加快廚餘在兩個小時內快速分解,不僅無臭、體積可減量90%、還節省清運成本。目前,已有南部大型食品工廠簽約使用,未來計畫將產品導入一般家庭,實現廚餘資源化、友善環境目標。撰文/彭梓涵 圖/基因進化環保提供2018年底,中國非洲豬瘟疫情升溫,旅客夾帶肉品...

中興副校長黃振文團隊 首次發現本土蕈狀芽孢桿菌

2021-01-10 / 記者 劉端雅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暨副校長黃振文團隊,在本土的番茄根部發現蕈狀芽孢桿菌,並以科學試驗證明其防病機制,可作為多種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菌,包括:番茄萎凋病、草莓炭疽病等。田間應用於作物栽培管理,更顯示,該菌深具產業量產的可行性,目前,已取得2項專利與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證照,不僅市場機會值得期待,研究技術也先後獲得登豐獎、國家新創獎之學研新創獎、臺北生技獎之技轉合作獎銅獎。撰文、攝影/劉端雅...

畜試所新竹示範牧場 把臺灣乳牛業升級ICT高科技

2020-10-31 / 記者 彭梓涵
動植物疫情監測一直是農委會重要議題,由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李國華博士開發「乳牛熱影像AI疾病辨識系統」,可及早發現乳牛不適而給予治療,為產值貢獻15億元。李國華目前也正開發「乳牛熱影像疾病預警服務平台」期望將畜牧與資通訊技術結合,讓未來智慧養牛更便利。撰文/彭梓涵 攝影/劉端雅 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是臺灣「乳牛產業」重要的研究機關,主要業務與計畫,包含:生乳品質、遺傳育種、分子生物、乳牛保健營養、牧草...

人體臨床驗證 牛樟芝輔助改善NASH

2020-08-31 / 記者 李林璦
6年前,光田綜合醫院內科部部長柯萬盛與弘光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喬長誠、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兼任教授陳勁初,利用液態發酵樟芝菌絲體,以輔助療法方式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研究顯示,可調整免疫反應、降低脂肪肝及發炎程度。該研究發表於《美國營養學院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Nutrition),是全球首見牛樟芝改善NASH...

水試所「加熱」循環經濟大商機

2020-06-30 / 記者 劉端雅
廢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經過提煉和加工可應用在食品、美容和醫藥。但以往約70%應用在飼料、堆肥及栽培介質,以改善土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近年將牡蠣殼,成功研發出有機碳酸鈣粉和加熱包,正進行技轉以大規模應用和商品化,盼將廢棄物轉化成有經濟價值產品。撰文/劉端雅攝影/彭梓涵牡蠣(俗稱蚵或蠔)養殖在臺灣超過200多年歷史,是臺灣最重要的淺海養殖經濟貝類之一。年均產量2.2萬噸、產值高達46億新...

台灣海博特破解連續活體拍攝限制

2020-06-03 / 記者 彭梓涵
台灣海博特開發的「環控型植物活體3D影像分析儀」,透過改良式雙眼鏡頭搭配16組多光譜拍攝,解決傳統影像觀測的辨識誤差,與無法連續觀測問題,可長期監控植物生長。此一技術被德國大廠LemnaTec看中,產品以LemnaTec+海博特雙品牌方式行銷。 隨著ICT產業軟硬體與自動化裝置發展,全球農業也在科技協助下興起一股精準農業(PrecisionAgriculture)風潮。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農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