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科學新知
NEW
不僅是細胞發電廠!《Nature》揭粒線體特殊亞群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AI模型Evo問世 從基因序列推演全新蛋白質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longCOVID
《The Lancet》流行病研究:Omicron長新冠症狀比例少於Delta
2022-06-20/
記者 吳培安
近(16)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CollegeLondon)在著名醫學期刊《TheLancet》發表新研究,發現Omicron大流行期間出現的長期新冠症狀(longCOVID)案例約為4.4%,Delta大流行期間則是10.8%,說明Omicron變異株比起Delta變異株,較不會造成longCOIVD。研究團隊表示,這是第一份經同儕審查(peer-reviewed)、指...
科學新知
HIFU
熱消融
國衛院研發肝腫瘤熱消融高效能運算模擬 客製化肝癌精準醫療
2022-06-20/
記者 劉馨香
今(20)日,國衛院表示,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馬克沁副研究員(Dr.Solovchuk)研究團隊,開發了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ablation,HIFUablation)用於肝腫瘤熱消融治療的術前評估數學運算模型,透過運算後提供的治療參數進行治療,可提高HIFU熱消融的精準度並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結果。...
科學新知
產業
益生菌
顧好「第二大腦」?益生菌機能性研究百花齊放
2022-06-20/
記者 李林璦
全球益生菌研究發展突飛猛進,相關期刊論文已突破2萬篇,從傳統的消化道保健功效,一直到增強免疫、調整代謝以及精神益生菌等,開始顛覆了以往的狹隘認知,腸道周遭神經系統宛如第二顆大腦般,聯繫調控著全身。而從琳瑯滿目的益生菌產品中,應挑選經研究、專利淬鍊的菌株、耐酸鹼、定殖力佳,且具備益生質配方等,才能避免花了冤枉錢。撰文/李林璦美國在2008年就啟動了人類微生物體計畫(HumanMicrobiomePr...
科學新知
新冠疫苗
鼻噴劑
佐劑
Oragenics經鼻新冠疫苗 動物實驗告捷「黏膜佐劑」引局部免疫!
2022-06-16/
記者 巫芝岳
近(13)日,美國研發經鼻給藥新冠疫苗的Oragenics,傳出動物實驗成果積極的好消息。根據其發表於期刊《ScientificReports》的論文,這項名為「NT-CoV2-1」的疫苗,在小鼠與倉鼠兩種實驗動物模型中,皆有很強的中和效果,能防止新冠病毒原始株,以及Beta(B.1.351)和Delta(B.1.617.2)等變異株感染動物細胞。NT-CoV2-1為一種新型的棘蛋白(Sprote...
科學新知
三陰性乳癌
小分子藥物
《Nature》子刊:合成小分子廣泛抗癌 明年進臨床
2022-06-15/
記者 劉馨香
近期,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ofTexasatDallas)韓裔教授Jung-MoAhn團隊,合成了一種新分子「ERX-41」,其針對先前沒有被其他藥物利用過的細胞弱點,可殺死包括三陰性乳癌(TNBC)在內廣泛的難治癌症。研究發表於《NatureCancer》。ERX-41已授權給新創公司EtiraRX,預計明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雖然雌激素受體(ER)陽性乳癌已有治療方法...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精準醫療
英美聯合研究找出1千個新冠重症關聯基因、影響NK細胞失調
2022-06-15/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14日,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ofSheffield)與美國史丹佛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宣布,透過機器學習,他們找到了超過1千個與新冠重症(severeCOVID-19)相關的基因,可能佔了新冠肺炎重症遺傳驅動因素的75%;此外,其中有些和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失調相關,這可能就是某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後,特別容易惡化為重症的原因之一。這項研究發表在《CellSystems》。 研...
科學新知
愛滋病
HIV
基因編輯
B細胞
《Nature》子刊:有望一次性治癒愛滋病 基因編輯B細胞攻擊病毒
2022-06-14/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9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Aviv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首次開發出創新、獨特的愛滋病疫苗或是一次性注射即可痊癒的療法,該研究針對患者體內的B細胞進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分泌出對抗HIV病毒的抗體。該研究發表於《NatureBiotechnology》。 在過去20年間,許多療法的開發,已經讓愛滋病從致死率極高的疾病轉變為慢性疾病,然而,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找可以永久治癒愛滋病的...
科學新知
仿生機器人
日本仿生研究再突破:有人類活體皮膚的機器人手指!
2022-06-10/
記者 吳培安
昨(9)日,日本東京大學竹內昌治(ShojiTakeuchi)教授的研究團隊,在材料學術期刊《Matter》上發表一種可將在機器手指上培養人類皮膚、無縫貼附的技術,且具有防水、自我修復等功能,在仿生機器人的開發上又邁出一大步。 科學家目前利用矽膠來模擬人類的皮膚,但矽膠材質缺少了人類皮膚皺褶、細紋的質地,也缺少許多人類皮膚獨有的功能;此外,將人造皮膚層貼附在機器人上,也會遇到動態物體表面不平整的挑...
科學新知
病媒蚊
黃熱病
登革熱
茲卡病毒
《PNAS》英揭病媒蚊唾液特有胜肽 恐為「蟲媒病毒」傳播關鍵
2022-06-09/
記者 巫芝岳
近(8)日,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ofLeeds)的科學團隊首次發現,包括登革熱、茲卡等病毒,之所以能順利以蚊子叮咬為媒介傳播,是因為蚊子唾液中獨有的胜肽「sialokinin」所致,該胜肽可增加血管通透性、幫助病毒進入宿主細胞。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PNAS》。Sialokinin的功能,相似於脊椎動物「速激肽」(tachykinin)的功能,具有促進發炎反應的效果。過去研究已知,其...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急性腎衰竭
中國附醫
新穎生醫
慢性腎病
新冠肺炎腎損傷診斷不易!澳研究:32%罹患急性腎損傷
2022-06-08/
記者 李林璦
近日,澳洲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ofQueensland)研究發現,可能有數百萬的新冠肺炎(COVID-19)患有急性腎損傷(AKI)卻未被診斷出來,研究數據顯示,約有31.7%新冠住院患者患有早期AKI,但依據傳統診斷標準僅能篩查出16.8%的AKI患者,研究人員指出,未及時篩查出潛藏的早期AKI患者,可能增加其重症與死亡的風險。該研究發表於《PLOSMedicine》。 而在台灣,新...
科學新知
嬰兒
醫療器材
無線
即時監測
無線智慧奶嘴 非侵入性監測加護病房嬰兒
2022-06-07/
記者 劉馨香
近(6)日,華盛頓州立大學(WSU)與來自美國和韓國的研究員,發表了一種智慧奶嘴,可分析嬰兒唾液中的電解質成分,並將結果即時以藍芽無線傳輸給醫護人員和醫院資訊系統。有助於提供在加護病房的嬰兒,非侵入性的監測方式。研究發表於《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華盛頓州立大學電機和資訊工程學院副教授Jong-HoonKim表示,通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個月,如果獲...
科學新知
COVID-19
新冠
瑞德西韋
胎兒
陽交大研究:瑞德西韋藥效可突破胎盤屏障 代謝物近5成達胎兒
2022-06-06/
記者 劉馨香
今(6)日,陽明交通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研究首次證實,治療新冠肺炎的主力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代謝物可通過胎盤屏障,懷孕投藥後有近5成藥物代謝物進入胎兒。這項研究結果對染疫孕婦臨床用藥具有重大參考價值。研究刊登於《theLancet》旗下的科學期刊《eBioMedicine》。陽明交大表示,雖然未發現瑞德西韋對胎兒有顯著風險,但懷孕婦女用藥仍存有疑慮,關鍵在於瑞德西韋對孕婦與胎兒...
第一頁
上一頁
43
44
45
46
47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