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NEW
MSD斥5.88億美元 取中國禮新PD-1/VEGF雙靶點抗體藥;Gilead關閉西雅圖辦事處 明年年中再關Kite費城工廠
新聞集錦
NEW
11/15《生醫焦點雷達》
新聞集錦
NEW
11/14《生技股動態》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鼻噴疫苗
全球首批!印度批准鼻噴新冠疫苗、中國批准吸入式新冠疫苗
2022-09-08/
記者 李林璦
日前(6),印度批准了全球首款新冠(COVID-19)鼻噴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該疫苗名為iNCOVACC,是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研發,並與印度藥廠BharatBiotech合作開發。該疫苗透過鼻腔進入人體,可以阻止新冠病毒從鼻腔感染人體,防止肺部損傷。並且相較於現有的注射型疫苗可防止傳播病毒,有望打破傳播鏈。在華盛頓大學的早期...
新聞集錦
毛細管電泳
核酸檢測
光鼎生技提振產業發展 獲「新北企業精典獎」之「潛力企業」殊榮
2022-09-08/
記者 彭梓涵
今(8)日,亞洲核酸產業技術服務及儀器開發商光鼎生物科技(6850)表示,榮獲首屆「新北企業精典獎」之「潛力企業」獎項,由新北市長侯友宜親自頒發,光鼎生技董事長蔡守冠代表領獎。由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舉辦的第一屆「新北企業精典獎」,主要在表彰穩健經濟發展,提升企業價值、強化產業競爭力,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新北市企業。光鼎生技表示,光鼎生技獲獎緣由,為公司是亞洲唯一毛細管電泳技術之台灣原廠,18年來深耕...
新聞集錦
外泌體
核酸藥物
載體
臺學者突破性外泌體製備、轉染技術 助攻臨床治療應用
2022-09-08/
記者 劉馨香
今(8)日,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主辦之「新興生物療法新時代——外泌體應用與發展」,邀請到四位專家針對全球外泌體產品的開發、專利佈局、製備、轉染技術及臨床治療應用等面向,分享應用現況與趨勢。 楊崑德:製備臍帶間質幹細胞外泌體有望取代2/3幹細胞治療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醫學研究部主任楊崑德,分享外泌體製劑在目前的臨床試驗幾乎未發現副作用,有...
新聞集錦
神經傳導物質
神經科學
憂鬱症
《Science》子刊:季節晝夜變化如何影響大腦? UCSD首揭「神經傳導物質」變化
2022-09-08/
記者 巫芝岳
近(2)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科學團隊,在小鼠中發現了一項「因晝夜長短變化造成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改變」,進而影響行為的機制。該發現可謂首次突破在季節性光週期變化相關研究中,一直無法了解的分子訊號機制,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ScienceAdvance》。科學家過去雖已知道,因季節改變而造成的晝夜長短變化,會影響動物大腦與荷爾蒙變化,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例如因冬季白日時間減少而造成憂鬱的「...
新聞集錦
外泌體
DCB
exosome
再生醫學
藥物遞送平台
IVD
外泌體全球市場年複合成長率34% 檢測領風騷、臨床治療追趕中
2022-09-08/
記者 吳培安
今(8)日,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超高齡社會之精準再生醫學啟航計畫辦公室)主辦之「新興生物療法新時代——外泌體應用與發展」論壇,邀請到四位專家針對全球外泌體產品的開發、專利佈局、轉導技術、製備及臨床治療等面向,分享應用現況與趨勢。 所謂的外泌體(Exosome),指的是由細胞向周圍環境所釋出、粒徑介於50~150nm的細胞外囊泡(EV...
新聞集錦
青光眼
GlaukosCorporation
Glaukos青光眼微創新藥三期試驗告捷將提NDA 最快明年FDA取證
2022-09-08/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7日,GlaukosCorporation宣布其青光眼藥物iDoseTR,在一項臨床三期試驗中達到主要評估指標,治療三個月後患者眼壓相較於對照組下降。該公司表示計劃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新藥藥證申請(NDA),若審查順利,預計明(2023)年年底前可完成審查。iDoseTR為一項要在青光眼微創手術(minimallyinvasiveglaucomasurgery,MIGS)中給...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9/07《生技股動態》
2022-09-07/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睿生光電(6861)債務人CARESTREAMHEALTH聲請破產重整,債款約4053萬元09/07一日漲跌:(漲)軒郁10%、博晟生醫9.91%、德英9.52%(跌)北極星藥業-KY9.92%、益得5.85%、台生材5.25%http://bit.ly/220907bs09/07三大法人動態(買超)智擎825張、東洋516張、大江495張;(賣超)美時2006張、寶齡富錦1974張、中...
新聞集錦
2022BTC
BTC
沈榮津:盼政府跨部會整合 推動臺生醫轉型
2022-09-07/
記者 巫芝岳
今(7)日,一連三日的「2022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會議」(2022BTC)圓滿落幕。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特別出席閉幕典禮,回應今年委員們針對「建立生醫韌性家園」、「完善BioData永續環境」、「Bio-ICT跨域合作」三大面向,所提出的建議;BTC委員代表張鴻仁,也在總結報告中提出包括「政府將設大型CDMO公司」等重要建言。沈榮津表示,本次BTC針對生醫韌性、BioData、Bio-I...
新聞集錦
2022BTC
BTC
2022BTC總體建議 張鴻仁:設健保沙盒、成立健康大數據公司 促進BioICT應用落地
2022-09-07/
記者 李林璦
今(7)日,2022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在經過三天熱列討論後,閉幕式由BTC委員代表張鴻仁進行總體觀察與建議,並從建構生醫韌性、生醫大數據(BioData)、生醫結合ICT等三大領域進行建議,提出設立健保沙盒、成立公益與營利兼具的全球性健康大數據公司、盼加速HIS系統革新、全面推動遠距醫療等建言。首先,張鴻仁解釋,智慧/精準醫療的數據是無所不在的,驗證場域不再只是醫院,更要跨出...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又一樁ADC交易!Emergence 3.6億美元得Synaffix技術平台;Magnus Medical神經刺激治憂鬱 獲美FDA批准
2022-09-07/
環球生技
《臺灣》榮陽交研究:糞便細菌預測療效肝癌免疫治療新指標 今(7)日,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黃怡翔團隊的新研究指出,糞便中的菌相能有效預測免疫療法對肝癌的治療效果,有望協助醫師擬定更好的治療策略。這項研究榮獲今年歐洲肝病醫學會年會肝癌類別的最佳研究,並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癌症免疫治療期刊》(JournalforImmunoTherapyofCancer)。 《臺灣》...
新聞集錦
機器學習
蛋白質預測
AlphaFold
抗生素
抗藥性
MIT機器學習結合AlphaFold蛋白質預測 提升下一代抗生素發現
2022-09-07/
記者 彭梓涵
昨(6)日,麻省理工學院醫學工程與科學研究所(IMES)和生物工程系團隊,使用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AI公司DeepMind開發的蛋白質結構預測模型AlphaFold,測試大腸桿菌296種蛋白質和300多種抗菌化合物間的作用關係,並透過機器學習提高模型性能,未來有望加速新機制的抗生素研發,解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相關研究已發表在《MolecularSystemsBiology》期刊上...
新聞集錦
臨床試驗
去中心化
日本
疫情後的日本啟示:混合式「去中心化臨床試驗」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2022-09-07/
記者 吳培安
8月31日,跨國委託研究服務公司(CRO)百瑞精鼎(Parexel)和路透社(ReutersNews&Media)合作發表專文,說明經歷2年多疫情、就醫習慣逐漸改變的日本,正成為混合式去中心化臨床試驗(hybriddecentralizedclinicaltrials)的試行場域,但也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 東京CenterClinic院長長嶋浩貴(HirotakaNagashima)認為,...
第一頁
上一頁
173
174
175
176
177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