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癌症疫苗
免疫療法
《Nature》子刊:新癌症疫苗搭配免疫療法 動物實驗效果強
2021-05-20/
記者 劉馨香
近(18)日,德國康斯坦茨大學(UniversityofKonstanz)一項研究發現,一種結合了對人體安全的新型免疫刺激劑的新型癌症疫苗,可部分消除小鼠的腫瘤。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搭配此新型癌症疫苗,治療成功的小鼠比例可以大幅從20%提高到75%。該研究刊登於《NatureCommunications》。康斯坦茨大學免疫學家MarcusGroettrup團隊開發的新型癌症疫苗,是由生物可降解的聚乳...
科學新知
粒線體
BIOBANK
英國
英國Biobank 35.8萬人大規模研究 首揭粒線體DNA與一般疾病、身體特徵關聯
2021-05-19/
記者 吳培安
近(17)日,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取自英國人體資料庫(UKBiobank)、多達35.8萬人的大規模樣本關聯性分析成果,並指出:以往被認為對一般疾病關聯很小的粒線體DNA遺傳變異,可能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的風險,也會影響到身高、壽命(lifespan)、血液生化值和肝腎功能等。這篇研究發表在《NatureGenetics》。 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UKBiobank中3...
科學新知
躁鬱症
GWAS
精神疾病
《Nature》子刊:GWAS分析4萬例躁鬱症病人基因 揪15項潛在藥物標靶
2021-05-19/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7日,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SchoolofMedicineatMountSinai)的研究團隊,透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針對超過4萬個躁鬱症患者的基因進行分析,為迄今最大規模的躁鬱症基因研究,並找出15個與疾病緊密相關、有望成為治療標靶的基因。該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Genetics》中發表。研究團隊將一共41,917例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障礙症)病例,與37...
科學新知
生物化學
RNA
醣生物學
《Cell》改寫生化教科書?! 史丹福首揭人類細胞「醣RNA」分子存在
2021-05-18/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項由RNA和多醣(glycan)結合的新分子「glycoRNA」(尚無正式譯名,暫譯:醣RNA),這是人類首次在自然界中發現醣分子可與核酸相連的證據,顛覆現有RNA與醣化學理論。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只有蛋白質和脂質會和多醣相連,而形成醣蛋白和醣脂質,而DNA、RNA等核酸分子...
科學新知
心血管疾病
《The Lancet》全球首份女性心血管疾病報告!目標2030年降低3分之1死亡率
2021-05-18/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6日,《TheLancet》婦女與心血管疾病委員會(womenandcardiovasculardiseaseCommission)發表全球首份女性心血管疾病(CVD)報告,提出10項建議,目標至2030年將非傳染性疾病(包含CVD)導致的死亡減少三分之一,該報告發表於第70屆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 10項建議包含教育醫護人員和患者及早發現以預防女性心臟病、擴大人口稠密與不發達地區的心臟保...
科學新知
腸道菌
免疫系統
《Nature》免疫系統為何不攻擊腸道菌?美研究揭全新腸道菌與免疫系統互動機制
2021-05-16/
記者 劉馨香
近(12)日,美國斯隆-凱特琳研究所(SloanKetteringInstitute)研究宿主與共生腸道菌的免疫平衡,發現一種全新的腸道微生物與免疫系統互動的方式。研究發現幼年小鼠的腸道樹突細胞會將腸道微生物的抗原運送至胸腺,並導致微生物專一性T細胞數量擴增。這群T細胞可能具有致病潛力,或者能對抗相關病原菌而保護宿主。該研究發表於《Nature》。免疫系統須辨別什麼是自身的,什麼不是自身的,例如我...
科學新知
神經科學
《Science》好奇心如何產生? 荷蘭小鼠研究首揭相關大腦迴路
2021-05-14/
記者 巫芝岳
近(14)日,荷蘭神經科學研究院(NetherlandsInstituteforNeuroscience)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項全新的大腦神經迴路,首次解開小鼠產生「好奇心」的機制。未來,相關機制將得以解釋為何有些人好奇心比較強、願意冒著危險探索未知事物等。該研究論文刊登於頂尖期刊《Science》。研究人員在小鼠研究中發現,其大腦下視丘部位(subthalamicbrainregion)的一群抑...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COVID-19
新冠病毒
核醣體
《Science》揭開新冠病毒感染細胞機制!抑制「核醣體框架轉移」病毒量降千萬倍
2021-05-14/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3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Zürich)、伯爾尼大學(UniversitätBern)與愛爾蘭的科克大學(UniversityCollegeCork)首次揭開了新冠病毒基因體與核醣體框架轉移(ribosomalframeshifting)之間的交互作用,並發現利用藥物阻止核醣體進行框架轉移,可將病毒複製量降低千倍至萬倍。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細胞在感...
科學新知
細胞治療
免疫細胞治療愛滋病?美個案研究展佳績
2021-05-13/
記者 劉馨香
近(12)日,美國撒拉弗研究所(SeraphResearchInstitute,SRI)提出新的細胞療法治療愛滋病,個案研究的結果良好。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基因與細胞療法協會(ASGCT)2021年年會。個案研究的對象為一名54歲感染愛滋病毒(HIV)的男子,其病情在抗反轉錄病毒療法(antiretroviraltherapy,ART)治療下沒有完全得到控制,新治療方法將健康捐贈者的適應性免疫細胞給予...
科學新知
免疫細胞
基因編輯
UCSF首創單核球基因編輯技術 為感染症研究開路
2021-05-12/
記者 吳培安
昨(11)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與其附屬研究機構GladstoneInstitute,在最新的線上版《CellReports》中,發表首次能夠基因編輯人類單核球(monocytes)的CRISPR-Cas9技術,不僅擴張了科學界能夠進行基因編輯的細胞種類,也有助於感染症研究與新的治療策略。 研究團隊表示,人類的骨髓系細胞(myeloid-lineage)仍有許多無法進行基因工程的細...
科學新知
臺灣狐蝠
生態學
NGS
陽明交大以7隻狐蝠DNA 建數十年族群歷史 估臺灣狐蝠僅剩200隻
2021-05-11/
記者 巫芝岳
今(11)日,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的團隊,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NGS)針對瀕臨絕種的臺灣狐蝠(Formosanflyingfox)研究,不但首次提供出全國臺灣狐蝠數量的科學證據——僅剩約200隻,也解開臺、日兩國狐蝠近30年來的數量變化。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JournalofHeredity》。臺灣狐蝠 (圖片來源:陽明交大提供)臺灣狐蝠雖自1989...
科學新知
新聞集錦
默沙東/衛采 Keytruda聯用TKIs 治療腎細胞、子宮內膜癌獲FDA優先審查資格; 開發器官移植抗排斥細胞療法 Talaris Therapeutics公開募股1.5億美元
2021-05-10/
記者 彭梓涵
《臺灣》癌症治療新策略!國衛院開發奈米角鯊烯鼻噴疫苗抑制肺腫瘤轉移今(10)日,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開發出一項安全且有效的「角鯊烯奈米乳液」作為疫苗遞送系統,幫助鼻黏膜免疫系統辨識疫苗抗原,在肺癌動物模型測試中,證實奈米乳液具有提升抗原免疫誘導效果與黏膜免疫功能,有效遏阻癌症肺轉移。 相關研究已於去年10月發表在《JournalforImmunoTherapyofCancer》期刊上,目前也...
第一頁
上一頁
70
71
72
73
7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