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基因療法
再生醫學
《EMBO》子刊:以色列開發內耳基因療法 阻止遺傳性耳聾惡化
2020-12-24/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美國時間22日,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TelAvivUniversity)與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組成的研究團隊,於最新一期《EMBOMolecularMedicine》發表在遺傳性耳聾基因療法的成果。研究團隊在遺傳缺陷小鼠出生之時,就將基因療法注射到小鼠內耳中,並成功阻止小鼠聽力惡化,有望為帶有耳聾突變基因的兒童帶來突破性療法。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全球的耳聾兒童中,有半數是因為基...
科學新知
口腔細菌
口腔細菌揭秘! 哈佛:同細菌、不同分佈、基因體也不同
2020-12-22/
記者 劉端雅
編譯/劉端雅近(18)日,哈佛大學一項新研究,檢查了人類口腔的微生物體(microbiome),發現存活在口腔某些區域的細菌亞群(subpopulation)的變異性令人印象深刻。該研究發表在《GenomeBiology》。研究人員搜尋了人類微生物體計畫(HumanMicrobiomeProject,HMP)的數據,並針對其中100個基因體進行研究,這些基因體是口腔中常見的特定細菌,包括副流行性感...
科學新知
抗老醫學
返老還童!?《Science》抑制15-PGDH可恢復老年小鼠肌耐力
2020-12-21/
記者 李林璦
編譯/李林璦 美國時間10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顯示,將一種蛋白質15-PGDH的活性降低一個月,可以恢復老年小鼠肌肉質量與肌力,並讓小鼠可在跑步機上跑更長的時間,而在年輕小鼠中增加15-PGDH的基因表現,會導致年輕小鼠的肌肉萎縮和消減。發表於《Science》上。 微生物及免疫學教授HelenBlau表示,經過一個月的...
科學新知
益生菌
精神疾病
《Nature》子刊:益生菌治憂鬱症?! 巴斯德研究所解分子機制
2020-12-17/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年,腸道微生物與精神疾病間的關聯,是微生物學界熱門探討的領域之一;雖已有不少實驗顯示腸道菌可能影響神經系統,但仍缺乏足夠的分子機制證據。近日,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Pasteur)的科學家宣布解開其中一項機制,且證實若補充缺乏的乳酸菌種,可改善小鼠的憂鬱行為。該論文11日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巴斯德研究所的團隊使用了「慢性不可預測的輕度壓力...
科學新知
中研院
演化學
《PNAS》臺灣發光菇登封面! 中研院追溯基因演化史 解蕈類發光意義
2020-12-15/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15)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發表最新研究,蔡怡陞副研究員的團隊以臺灣的「發光菇」為研究對象,發表了全球第一篇探討真菌發光基因演化的學術文章,指出蕈類最早的發光基因簇(genecluster)始於1.6億年前,且這些基因在特殊的演化機制下,已被逐漸淘汰。該論文已發表於11月的期刊《PNAS》,並被選為當期封面故事。研究團隊針對世界三大含有發光真菌的支系之一的「小菇支系」(Myc...
科學新知
台大醫院
胃癌
幽門桿菌
台灣訂定國際準則!台大醫院胃癌防治新26準則 登國際期刊《Gut》封面
2020-12-15/
記者 李林璦
報導/李林璦 今(15)日,台大醫院宣布,其在中央與地方政府支持下,台大跨院團隊合作,基於在馬祖執行長達15年的幽門桿菌「全面根除法」,降低胃癌發生率53%,今年提出了胃癌防治的解方,並於臺北主辦亞太消化系醫學會會議,透過全球共識會議與全球頂尖學者研擬出26條共識,該準則獲選為國際期刊《Gut》60周年12月封面。 台大醫院在衛生福利部及科技部支持下,成立了「臺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及「台灣消化道疾...
科學新知
CRISPR
基因編輯
《Science》柏克萊次世代CRISPR干擾工具 加速解謎遺傳調控網路
2020-12-14/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 近(10)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Berkeley)的研究團隊,於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一項創新技術,它能透過CRISPR干擾(CRISPRinterference,CRISPRi)和深度定序(deepsequencing),一次分析特定基因的數千種上游調節因子表現差異。研究團隊目前已將它用於酵母菌的基因功能分析,未來將朝著人類疾病相關基因推進,例如找出抑制癌症...
科學新知
口腔癌
臺灣口腔癌防治登國際期刊!檳榔防制、定期篩檢有成
2020-12-14/
記者 彭梓涵
報導/彭梓涵台灣檳榔嚼食的問題一直是口腔癌發生率高的主因,今(14)日,國衛院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楊奕馨研究員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積極執行各項口腔癌防治工作,在政府單位努力下,台灣男性檳榔嚼食率自2007年17.2%以來至2018年為止已經降到7%以下,今年7月也於《OralOncology》期刊發表執行成果。 台灣是全球唯一由政府規劃執行定期口腔癌篩檢的國家,根據研究成果,自2007年檳榔嚼食率開...
科學新知
電子皮膚
電子皮膚新進展:材料加熱、加濕處理 提高250倍導電度
2020-12-11/
記者 巫芝岳
電子皮膚新進展:材料加熱、加濕處理提高250倍導電度 編譯/巫芝岳近日,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創新的「電子皮膚」技術,能將目前備受關注的電子皮膚材料「PEDOT:PSS」導電性提高250倍。該研究已於10月發表,並將登於明年1月出刊的國際期刊《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PEDOT:PSS是目前可商業化生產的導電高分子材料中,唯一在導...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為何雞鴨不會得新冠肺炎? 史丹福科學家從「蛋白質結構」揭秘
2020-12-07/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3)日,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的結構生物學家,針對新冠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結構進行了分析,指出雞、鴨等動物之所以不易被新冠病毒感染,是因為其ACE2受體上的某些突變特徵所致,這項研究發表於期刊《PLOSComputationalBiology》。先前的研究已指出,目前的新冠病毒是起源於蝙蝠或穿山甲,而除了人類外,牛和貓似乎也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像是豬、雞、鴨等...
科學新知
ASH
CRISPR
Vertex
基因編輯
《NEJM》CRISPR、Vertex基因編輯治療最新數據!10名鐮刀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療效佳
2020-12-07/
記者 李林璦
編譯/李林璦 美國時間6日,CRISPRTherapeutics和VertexPharmaceuticals在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公佈了ASH其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的最新臨床數據。7例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患者在接受CTX001治療後,在最近一次追蹤時均不需依賴輸血。而3例嚴重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CD)患者在接受CTX001治療後,均無血管阻塞...
科學新知
中研院
中研院破解植物「遺傳訊息」關鍵密碼 基因圖譜再改寫
2020-12-02/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中研院今(2)日發表了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助研究員劉明容團隊的一項研究,該團隊近期發現植物自我調控的基因表現關鍵,未來可望用來破解農作物基因序列裡的遺傳訊息,進一步了解作物成長如何克服環境不利因素。研究成果近期已刊登於國際期刊《基因體研究》(GenomeResearch)。植物為因應生長發育所需,體內細胞會啟動基因,產生各種蛋白質。目前科學家已知「遺傳密碼子AUG」是開啟轉譯(tran...
第一頁
上一頁
80
81
82
83
8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