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中研院
免疫療法
癌症診斷
《Cancer Research》中研院吳漢忠團隊 解EpCAM關鍵機制 首創新抗體助免疫治療
2020-11-16/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16)日,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解開EpCAM如何促進癌細胞生長,以及如何中止這項機制之謎;此外,團隊也研發出新的EpCAM抗體「EpAb2-6」,對癌症診斷、標靶治療及造影深具發展潛力。相關論文今日刊登於國際期刊《CancerResearch》。EpCAM是一種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常見於上皮組織和大量表達於惡性腫瘤中,與細胞黏附、遷移、...
科學新知
癌症
腦科學
癌症腦轉移導致腦損有解?! 科學家以「抑制神經膠細胞活化」克服
2020-11-15/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日,西班牙塞維亞大學(UniversityofSeville)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證實了關於癌症腦轉移後,為何會引起急性腦血管功能障礙的重要機轉——由於神經膠細胞中「星狀膠細胞」(astrocyte)的活化,才導致血管功能問題;他們也使用抑制劑成功在大鼠腦中抑制了該作用。這項研究10月26日發表於期刊《CancerResearch》中。先前已有不少研究證...
科學新知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
心血管疾病
吃辣者更長壽!?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57萬人研究: 降低心血管、癌症死亡率
2020-11-13/
記者 劉端雅
編譯/劉端雅近(9)日,在2020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會議上(AHA),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Clinic)的研究員指出,食用紅辣椒的人可能會更長壽,並且死於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風險大為降低。該研究報告從主要5個全球健康數據庫(Ovid、Cochrane、Medline、Embase、Scopus)篩選了4,729項研究,以確定辣椒攝取量對健康的影響。該研究根據來自美國、中國、伊朗和...
科學新知
抗體藥物複合體
胰臟癌
《Advanced Science》美團隊開發新型ADC藥物 精準靶向胰臟癌ICAM-1蛋白
2020-11-10/
記者 彭梓涵
編譯/彭梓涵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conjugates,ADCs)發展,在治療胰臟癌上已取得不同成功。近(3)日,由波士頓兒童基金會(BostonChildren’sHospital)團隊開發的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可精準結合胰臟癌細胞上的間黏連分子(ICAM-1),在小鼠模型中,證實該藥物可使胰臟腫瘤縮小並預防腫瘤轉移。該研究也發表在《AdvancedScience...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CRISPR
較量張鋒?! 史丹福最新「CRISPR+微流道」新冠檢測 半小時可得結果
2020-11-09/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利用CRISPR/Cas12檢測新冠肺炎的技術,能使用可攜式的儀器,在30分鐘左右得知檢測結果,較日前FDA已授予緊急使用權(EUA)、由CRISPR先驅張鋒所開發的CRISPR檢測技術更加便利。論文於3日發表在期刊《PNAS》中;團隊目前也正與福特汽車合作,將該技術商品化中。該技術是先利用電場來純化鼻腔拭子樣本,並透過微流道晶片(microflui...
科學新知
新冠病毒
令人不安! 美兒童新冠周確診數不斷創新高 染疫超過6.1萬人
2020-11-04/
記者 劉端雅
編譯/劉端雅11月2日,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AP)和兒童醫院協會(Children’sHospitalAssociation,CHA)的報告指出,在過去一周(截止至29日)兒童感染COVID-19病例,超過61,000人,比任何時期都要高。而10月的病例接近200,000例,自美國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共有853,000萬名兒...
科學新知
大腸鏡
糞便潛血檢查
《Gut》和大腸鏡一樣靈敏? 英國2.5萬人糞便潛血檢查CRC準確率達99.8%
2020-11-02/
記者 彭梓涵
編譯/彭梓涵近日,由克羅伊登大學醫院(CroydonUniversityHospital)結直腸外科,領導的一項25,000名患者大型試驗,結果指出使用糞便潛血檢查(FIT)排除可疑直腸癌(CRC)患者準確率達99.8%。相關研究已發表在《Gut》期刊上。 此研究是目前該領域最大規模的國際研究,其目的在於評估使用「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FecalImmunochemicalTesting,簡稱FI...
科學新知
國衛院
預防保健
國衛院解密肌肉衰老影響代謝、縮短壽命機制
2020-10-30/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 今(30)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舉辦記者會,由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紀雅惠副研究員,發表其研究肌肉功能與壽命之間關聯性的成果,並指出肌肉功能的衰老程度與壽命的長度明顯相關。此研究成果已於2月發表在國際細胞老化研究頂尖期刊《AgingCell》。 紀雅惠副研究員長期致力於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Progeriasyndrome,HGPS)的研究。早衰症是一種罕見的先天遺...
科學新知
流感病毒
肺炎鏈球菌
CRISPR
流感後肺炎鏈球菌更猖狂!UCSC團隊開發CRISPR基因靜默工具剖析成因
2020-10-30/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 近(28)日,來自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UCSC)的感染症科學團隊,利用其開發的CRISPR干擾系統,在小鼠模型中研究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的毒性基因和肺清除細菌的能力。他們驚訝的發現,即使嚴謹的控制實驗操作,肺部每次清除鏈球菌的成效差異都很大,而且此效應和流感病毒感染相關。這份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CellHost&Microbe》...
科學新知
3D列印
美國NIST新3D列印技術 可應用在人體微型醫療設備生產
2020-10-26/
記者 劉端雅
編譯/劉端雅近日,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NIST)開發了一種3D列印技術,利用電子束(electronbeams)或X光,製造凝膠和其他軟材料,該研究發表在《ACSNano》。該新技術所應用的微型醫療設備生產,包含藥物傳遞系統,或可以插入人體的柔性電極(flexibleelectrodes)。使用這些類型的鐳射...
科學新知
診斷分析工具
抗老醫學
《刺胳針》子刊:IBM、輝瑞語言分析AI 可提早7.5年發現阿茲海默症徵兆
2020-10-23/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美國時間22日,輝瑞(Pfizer)與IBM在最新一期《TheLanceteClinicalMedicine》中,發表其合作開發、透過語言辨識分析(linguisticanalysis)提早預測阿茲海默症風險的AI模組,目前的準確率可達74%。相較於現有的阿茲海默症診斷方式,例如腦部掃描影像、腰椎穿刺取腦脊髓液,此方法僅需要進行簡單的語言測驗就能預測風險,具有花費不高、且不須採用侵入式...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VR治下背疼痛! AppliedVR 獲FDA突破性設備資格;Aridis吸入式中和抗體 可降低倉鼠體內新冠病毒量
2020-10-22/
記者 彭梓涵
《臺灣》藥華藥將對AOP仲裁案提出挑戰要求AOP賠償延遲臨床試驗今(22)日,藥華藥針對昨(21)日宣布的AOP仲裁一事,提出補充說明與澄清,藥華藥強調,仲裁金額48億台幣並非最終結果,將提出挑戰仲裁判斷,另外,也將積極追究AOP至今未啟動其他三項適應症臨床試驗的賠償與責任。 《臺灣》AILabs2萬筆老藥新用模擬資料庫登《NucleicAcidsResearch》今(22)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第一頁
上一頁
82
83
84
85
8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