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擊敗嬌生?GSK三期多發性骨髓瘤ADC捲土重來
生技醫藥
NEW
百濟神州擬更名「BeOne Medicines」彰顯全球腫瘤學布局決心
生技醫藥
NEW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生技醫藥
ResMed
睡眠呼吸中止症
ResMed受惠飛利浦呼吸器召回事件! 收入大增12%、收購兩家醫療軟體公司
2022-08-15/
記者 巫芝岳
近(12)日,專攻睡眠呼吸治療儀器的ResMed,在財務會議中表示,由於其競爭對手飛利浦(Philips)的持續性正壓呼吸器(CPAP)產品,在去年6月時,因設備材料問題而被美國FDA要求召回,讓ResMed今年收入增加12%;也在公司成長下,近兩個月已宣布收購兩家德國醫療軟體公司。去年6月,飛利浦的CPAP產品因製造出現瑕疵、已引發至少一百起使用者傷害事件,因而遭FDA要求收回,其最大競爭對手R...
生技醫藥
iPSC
胚胎幹細胞
何弘能
樂迦
北醫大總顧問何弘能:hiPSC醫學應用的前景與挑戰
2022-08-13/
記者 王柏豪
「第37屆生物夏令營」最後壓軸邀請到臺灣生殖免疫權威,現為臺北醫學大學總顧問何弘能,分享他一路在多能幹細胞(hiPSC)研究的歷程,以及對未來應用與挑戰的看法。何弘能表示,僅管hiPSC應用到生物醫藥研究深具潛力,但要更適合臨床級別應用,還存在各種細胞誘導、培養、製造等品質問題,此外,還有致瘤性、免疫排斥、遺傳變異導致異質性等疑慮。因此,還需要很長時間及更多Cohort(世代)研究來克服。從醫師到...
生技醫藥
奈米醫學
AI
再生醫學
試管嬰兒
石崇良
謝達斌
謝達斌、孫孝芳、石崇良:奈米醫學、AI人工選殖、再生醫學新視野
2022-08-13/
記者 王柏豪
第37屆生物夏令營昨(12)日第二天活動特別安排「創新視野講座」,特別邀請成功大學牙醫系暨口腔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謝達斌、成功大學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孫孝芳教授、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三位,分別就奈米醫學轉譯、AI智慧人工生殖醫學以及再生醫學的願景進行其不同視野的分享。 謝達斌講座教授(攝影/羅翊方) 整合奈米工程與分子醫學已成全球趨勢謝達斌曾擔任科技部次長,擁有哈佛大學牙醫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生技醫藥
非編碼DNA
AI
《Nature》子刊:德州大學首創AI演算法 精準預測「非編碼DNA」調控機制
2022-08-12/
記者 巫芝岳
近日,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outhwestern)的科學家開發了一項AI演算法,僅需要原始基因序列,就能準確預測如啟動子(promoter)、增強子(enhancer)等DNA調控元件的運作方式,突破過去難以了解這些「非編碼DNA」調控的限制。該研究7月11日發表於期刊《NatureGenetics》。該項名為「Sei」的AI框架(framework),結合了人類的遺傳學數據與基因序列訊息...
生技醫藥
敏盛
盛弘
陳文鍾
新任敏盛總院長陳文鍾 引入台大活水 強化急重症量能
2022-08-12/
記者 李林璦
8月1日,敏盛醫療體系力邀國際級心血管權威陳文鍾教授出任總院長,一就職便馬不停蹄地展開布局,將持續強化敏盛醫院急重症照護能力與醫療品質,尤其為在高齡化趨勢下,擁有許多共病的患者提供整合型、一條龍的照護服務;並利用與台大醫院/醫學院簽訂教研合作合約,來引入台大專業醫療資源,為敏盛再注入一泉活水。本刊也特別邀請到總院長陳文鍾分享其對於敏盛醫療體系擘劃的藍圖與願景。 攜手台大強化急重症量能才剛就任第一、...
生技醫藥
用藥安全基因檢測
世基生醫上半年營收5,504萬元 自有品牌、檢測服務、儀器代理成長佳
2022-08-12/
記者 彭梓涵
今(12)日,國內用藥安全基因檢測領導廠商世基生物醫學(7595)召開董事會通過上半年財務報告。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5,504萬元,年減7.45%,稅後虧損2,293萬元,每股稅後虧損0.53元。世基生醫表示,今年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是代理的新冠快篩試劑因去年同期需求強勁,墊高基期所致。 若扣除快篩產品,今年上半年來自於自有品牌診斷試劑、檢測服務與儀器代理等業務的營收則較去年同期成長27....
生技醫藥
閻雲
生物技術
基因體
細胞治療
北醫大榮譽教授閻雲:生物技術風湧演進,藥物經濟學仍待突破!
2022-08-12/
記者 王柏豪
台北醫學大學榮譽教閻雲教授今(12日)下午以線上出席第37屆生物夏令營,閻雲意簡言賅地從宏觀角度梳理了生物技術發展的歷史演變,同時又以微觀層次分析每項複雜技術尚須克服的問題,以做為未來科技發展的機遇。閻雲樂觀認為,為解決目前「精準醫療從基因診斷至標靶治療及未來細胞治療與發展」各項技術存在的種種問題,生物技術仍將持續風起雲湧。但他也指出,藥物經濟依舊無法突破,很多藥物都很昂貴,因此,未來許多藥物開發...
生技醫藥
乾眼症
胜肽平台
PDSP
全福生技擬辦現增 預計募資5億元加速乾眼新藥三期臨床
2022-08-12/
記者 彭梓涵
今(12)日,全福生技(6885)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計畫發行約20,000~24,000張,預計募集資金5~6億元,每股發行價格暫訂25元,該筆資金將加速推動乾眼症新藥BRM421的臨床試驗及充實營運資金。 乾眼症新藥BRM421,是全福生技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短胜肽鏈(PDSP)技術平台所自主開發,其為一全新機轉治療乾眼症之原創新藥。 該藥的機制是透過具神經營養性及抗發炎的...
生技醫藥
SyncThink
VR
數位療法
FDA首批「腦震盪」快速檢測! SyncThink眼動追蹤VR 再獲歐盟CE認證
2022-08-12/
記者 巫芝岳
近(10)日,研發神經治療技術的加州公司SyncThink宣布,其虛擬實境(VR)眼動追蹤產品Eye-Sync繼去(2021)年10月取得美國FDA批准、成為美國首款腦震盪快速檢測產品後,本次再獲得歐盟CE批准,將於歐洲註冊為一類醫療設備。該產品可用來輔助腦震盪診斷外,也有望用於檢測包括自閉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出現的「眼動追蹤障礙」。Eye-Sync是一套安裝於VR眼鏡上的軟體平台,利用一系...
生技醫藥
吳明賢
微生物體學
精準健康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做個堂堂正正的「細菌」人
2022-08-12/
記者 王柏豪
一路潛心幽門螺旋桿菌、胃癌研究的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12日)一早出席「第37屆生物夏令營」進行專題演講,他以「從細菌理論到細菌治療」為題,分享團隊鍥而不捨在微生物體(microbiome)研究的進展。吳明賢指出,全世界腸道微生物多體學研究重要性越來越高,人體先天基因只佔10%,後天腸道微生物組佔上90%,影響個人不只是營養代謝和免系疾病,也會透過腸漏症(leakygutsyndrome)和腦腸...
生技醫藥
基因療法
諾華
諾華SMA基因療法Zolgensma 驚傳2名兒童因肝臟併發症死亡
2022-08-12/
記者 吳培安
今(12)日,據外媒《彭博社》報導,2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兒童患者,在接受諾華(Novartis)開發之基因療法Zolgensma後因肝臟併發症死亡,再次激起各界對基因療法安全性的關注。 諾華在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這2名兒童死亡案例,分別發生在俄羅斯和哈薩克。他們在接受Zolgensma注射將近6星期後,因為出現肝臟併發症,而接受1到10天的類固醇治療,但最後仍因急性肝衰竭死亡。 事實上...
生技醫藥
生物夏令營
第37屆「生物夏令營」熱力傳承 生物學界200餘人齊聚花蓮
2022-08-11/
記者 王柏豪
台灣學界歷史最悠久的第37屆「生物夏令營」今(11日)晚起於花蓮遠雄悅來大飯店,聚焦創新、轉譯、精準、醫療展開一連三天活動與課程,聚集包括三位國家院士----張文昌、王惠鈞、龔行健;典範講座大師包括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前北醫校長閻雲教授、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何弘能、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吳漢忠等;及17位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研究學者,總計近200位老、中、青世代學者與學生參加,盛況空前。 生物夏令營今年(2...
第一頁
上一頁
199
200
201
202
203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