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擊敗嬌生?GSK三期多發性骨髓瘤ADC捲土重來
生技醫藥
NEW
百濟神州擬更名「BeOne Medicines」彰顯全球腫瘤學布局決心
生技醫藥
NEW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生技醫藥
新冠肺炎
抗體療法
首款「兒童用」新冠抗體療法出爐! 禮來雞尾酒抗體獲FDA擴大EUA
2021-12-06/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3日,禮來(EliLilly)宣布其新冠抗體雞尾酒療法,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用於12歲以下兒童」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成為全球第一款兒童可用的新冠抗體療法。此療法是結合禮來的bamlanivimab(LY-CoV555)和etesevimab(LY-CoV016)兩項單株抗體,已在今年2月獲授權用於12歲以上輕、中症患者。本次FDA擴大其EUA,讓出生後至11歲高風險病人...
生技醫藥
藥華藥
PV
藥華藥歐洲銷售旺 11月營收較上月增4倍 韓美雙藥證有望衝高明年營收
2021-12-05/
記者 李林璦
今(5)日,藥華藥(6446)公布2021年11月合併營收逾2.25億元,較上月增加431.5%,較去年同期增加3.02%;今年累計至11月合併營收逾5.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25%。藥華藥單月合併營收及累計至11月之合併營收雙雙創歷史新高,預計今年全年營收有望再衝高、超越去年。加上藥華藥今年收獲韓國及美國雙藥證,展望2022年營收成長更是後勢可期。藥華藥表示,此次營收主要來自於歐洲出貨,並...
生技醫藥
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
中研院
亞東醫院
中研院生醫轉譯中心攜手亞東紀念醫院 推動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
2021-12-05/
記者 劉馨香
近(2)日,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簡稱中研院轉譯中心)與亞東紀念醫院,於台灣醫療科技展中舉行「研醫合作意向發佈會」,宣示為幫助強化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生技產業生態系,擬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促進產研醫單位之合作交流。本次合作意向發佈會由中研院轉譯中心副主任謝興邦、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彥霖代表出席,未來雙方將以「智慧醫療計畫」、「前臨床試驗」及「新興傳染病檢測」3大面向為合作基礎...
生技醫藥
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
《2021臺灣醫療科技展》展會亮點-法人、政府篇
2021-12-04/
記者 巫芝岳
藥物傳輸、蛋白標定工研院精準打擊病灶工業技術研究院在「2021臺灣醫療科技展」展出多項生技研發成果,透過精準醫療新科技打擊病灶。其中包含全球首款不必打針,也能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的眼藥水,其具有獨特超分子複合載體,使眼藥水藥效可直送至眼球底部。還有可讓癌症免疫療法提高成功率、甚至免開刀就可治療的「新穎TLR9活化劑傳輸技術」,該技術是採用球型核酸傳輸技術,將藥物置於特殊球形結構表面,使藥物如同搭「直...
生技醫藥
蠶絲蛋白
心肌再生
榮陽交團隊首次利用蠶絲蛋白 成功轉換心肌細胞恢復心臟功能
2021-12-04/
記者 彭梓涵
今(4)日,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鍾次文,以及臺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胡瑜峰所組成的研究團隊表示,成功利用來自農委會苗栗改良場所培養的蠶絲,經純化製成蠶絲蛋白凝膠,首次證實,注射到小鼠心臟後,讓原本不會跳動的心肌細胞,轉換為可以放電跳動的起搏器節律細胞。相關研究已刊登在國際期刊《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上。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蠶絲蛋白做成的生物材料,能促...
生技醫藥
遠距醫療
智慧醫療
精準醫療
科技部推動「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優先聚焦前瞻「遠距醫療」
2021-12-04/
記者 彭梓涵
超高齡社會結構危機、全球數位轉型浪潮與智慧醫療需求攀升,跨域整合與產業合作成為關鍵。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許增如司長於「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的「國際智慧醫療交流高峰會」中受訪表示,科技部今年度推動「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首先聚焦「遠距醫療」應用,徵求醫療與資通訊產業聯盟的跨域合作計畫,以開創全新服務模式,同時協助產學量能落地應用、並推廣至國際。 許增如表示,COVID-19疫情衝擊,生技...
生技醫藥
中草藥
細胞治療
癌症治療
中山醫院推癌症中西醫整合+細胞治療 攜天明、精準啟動細胞治療中心
2021-12-04/
記者 吳培安
今(4)日,台北中山醫院宣布與致力於科學中草藥的天明製藥集團、細胞治療新銳精準生技合作,正式啟動「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未來將提供免疫細胞、幹細胞特約諮詢、免疫與癌症精準檢測、第二意見諮詢、癌症整合輔助治療(Integrativemedicine)等服務,並於同日舉辦癌症整合治療與細胞療法新趨勢論壇。此中心將由中山醫院主任醫師暨中心負責人賴基銘、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李世明、中山醫院...
生技醫藥
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
醫療科技
數位醫療
智慧醫院
未來醫院樣貌 從數位分身到Meta Hospital
2021-12-03/
記者 彭梓涵
今(3)日,由科技部於「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中舉辦的「國際智慧醫療交流高峰會」,邀請國內標竿醫院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科技大廠廣達電腦、創投專家比翼生醫創投,共同探討智慧醫院趨勢,並洞悉全球數位醫療布局市場。 溫明賢:產官學研四手合作推動智慧醫院2.0世代 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副院長以「智慧醫院的現在與未來」為題分享,溫明賢表示,所謂的「智慧醫院」就是利用新一代ICT將傳統醫療系統作全方位改變...
生技醫藥
2021臺灣國際漁業展
海洋大學
智慧農業
海洋大學12項產學戰果亮相 智慧精準推升農漁業翻轉升級
2021-12-03/
記者 李林璦
今(3)日,一連三天的臺灣國際漁業展邁入高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宜蘭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攜手,主攻水產養殖、食品安全、海洋生技以及海洋科技四大核心領域,主軸緊扣「智慧精準」,展出12項農漁業產學鏈結的創新成果,領域囊括水產智慧養殖技術、水產動物創新餌料開發以及食安服務平台與寵物保健食品,推動台灣農漁產業翻轉升級。海大校長許泰文(攝影/李林璦)海大校長許泰文致詞表示,此次展出主軸「智慧精準元宇宙,台灣...
生技醫藥
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
醫材聚落
新竹科學園區
中部科學園區
南部科學園區
竹科、中科、南科三大科學園區聯手 6新創秀隱形冠軍醫材
2021-12-03/
記者 彭梓涵
今(3)日,南部科學園區攜手新竹科學園區、中部科學園區於「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設立「精準健康主題館」,除了展現多家醫材隱形冠軍,也展示ICT資通訊與BIO生醫兩大產業優勢結合的多元化、新創生醫、醫材廠商。 新竹科學園區滙嘉健康致力開發高敏度光學感測墊,其開發領先國際首創「nFOPT®非侵入性光纖生理監測技術之AI照護系統」,在不穿戴任何裝置情況下,透過使用2mm厚度的智慧光纖薄墊,即可...
生技醫藥
神經退化
GSK 3000萬英鎊和牛津大學成立新研究所 目標5年攻克腦神經退化疾病機制
2021-12-03/
記者 王柏豪
2日,英國消息,跨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和英牛津大學宣布了一項為期5年的重大合作計畫,雙方將共同在牛津大學裡,建立牛津-葛蘭素史克分子與生物資訊醫學研究所(Oxford-GSKInstitute),旨在利用以人類遺傳學為基礎、跨領域整合功能基因組學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最初研究重點將放在神經系統疾病上,例如阿茲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目標提高新藥研發的成功率和速度。葛蘭素史克也將優先考慮與2...
生技醫藥
新冠疫苗
RNA
艾博募3億美元C+輪攻新冠疫苗;圓因募1億人民幣pre-A輪拓circRNA臨床應用
2021-12-03/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1月29日),中國兩家近兩年成立的RNA疫苗/療法新創公司——蘇州艾博生物和北京的圓因生物,分別宣佈完成3億美元的C+輪募資,和約1億元人民幣的pre-A輪募資。這兩家公司分別以新冠mRNA疫苗,和環狀RNA(circRNA)平台為開發項目,顯示新冠疫情下RNA相關技術在中國所受的重視,和其飛快的進展。艾博生物募3億美元C+輪專注新冠mRNA疫苗開發蘇州艾博生物完成...
第一頁
上一頁
274
275
276
277
27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