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AI數位醫療股將登興櫃!雲象科技遞交申請;艾伯維斥14億美元 取EvolveImmuneT細胞接合劑平台;Recursion AI設計口服非抗生素藥 完成二期首位患者給藥
生技醫藥
NEW
歐盟推動「新穎方法認證」:為藥品開發中的創新技術提供支持
醫療科技
NEW
經顱刺激減緩阿茲海默症 Sinaptica臨床二期認知下降減速44%
新聞集錦
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
血栓
AZ疫苗為何出現血栓?德研究:與腺病毒載體、穩定劑有關
2021-04-21/
記者 吳培安
據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統計,目前共有超過220人在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血栓及血小板數目減少副作用。對此,德國格賴夫斯瓦德大學醫院免疫暨輸血醫學研究所所長AndreasGreinacher指出,血栓的發生可能與AZ疫苗成分中的腺病毒載體和穩定劑,在極小的機會所發生的「完美風暴」(perfectstorm)有關。相關研究已於美國時間20日發表於...
新聞集錦
遠距醫療
數位醫療
趨勢
遠距醫療2021年Q1投資金額42億美元 創歷史新高
2021-04-2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0日,美國創投研究機構CBInsights的報告指出,2021年第一季的全球醫療保健投資創下新紀錄,共募集316億美金。且在遠距醫療領域中,第一季僅139筆交易,就創下4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是去年同期22億美元的近兩倍,也比2020年第4季的36億美元成長18%。 本季度也創新紀錄的96筆超大型交易,交易金額均超過1億美元。在數位健康公司交易中,2021年第一季也創下了90億美元的新紀錄...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4/21《生醫焦點雷達》
2021-04-21/
新聞中心
博錸攜手日商Denka開發一站式新冠肺炎變異株試劑工商2021/4/20研華攜北榮及板橋榮家攻遠距醫療服務商機時報資訊2021/4/20生策會結合金控大咖吳東亮組30億基金搶攻生技中央社2021/4/20保瑞CDMO營運加速加拿大廠通過查核時報資訊2021/4/20中大與天晟簽署聯合研發中心意向書中時2021/4/20專家觀點 富禾生醫李建謀:盼政府法規帶頭整合 臺灣再生醫學市場指日可待gbim...
新聞集錦
趨勢
2021年最具潛力十大新藥 預估2026銷售總額達239億美元 (網路會員限定)
2021-04-21/
記者 劉馨香
生技媒體FiercePharma與醫療市調公司EvaluatePharma共同評選出2021年最受期待上市的十大新藥,並以2026年的預估銷售額進行排名。 這些新藥帶著各式各樣的爭議、期待與野心,適應症涵蓋阿茲海默症、新冠肺炎(COVID-19)、癌症、乾癬等,其中癌症和乾癬各有兩個藥物上榜。FiercePharma認為,它們都是潛在的重量級商品,有望提前在2024年就成為暢銷藥物。 第一名是百健...
新聞集錦
再生醫學
細胞治療
黑木投資
羅敏菁
黑木投資羅敏菁:「市場定位清楚」臺灣再生醫療仍有大好機會
2021-04-21/
記者 彭梓涵
現職黑木投資公司合夥人羅敏菁,早於1998年於華星生技服務(現被麗寶集團合併為麗寶生醫),在華星生技任職期間,她從事幹細胞及樹狀細胞的研究與治療。真正投身細胞療法研發後,轉戰創投成為臺灣生技投資界知名人士,評估過多家歐美細胞公司,並對CAR-T技術多所追蹤。羅敏菁也分享她對臺灣再生醫學產業的發展。 羅敏菁表示,細胞治療大致可分為癌症的免疫細胞治療、再生細胞治療和遺傳性疾病的基因治療,目前國際在這三...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AML
白血病
生醫節日
04/21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AML Day)
2021-04-21/
環球生技
四月廿一日是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一種骨髓性血液細胞過度增生造成的癌症。此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族群,整體而言5年生存率僅有30%,但超過65歲的患者只有10%。更可怕的是,即使是在初次接受化療後達到完全緩解AML也經常復發。白血病(leukemia)一詞由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菲爾紹(RudolfLudwi...
新聞集錦
再生醫學
細胞治療
富禾生醫
富禾生醫李建謀:盼政府法規帶頭整合 臺灣再生醫學市場指日可待
2021-04-20/
記者 吳培安
富禾生醫以其獨特的免疫功能分析平台及免疫細胞為核心,開發出精準診斷及客製化免疫細胞療法,加上循環腫瘤細胞分析技術,提供患者客製化的藥物建議。 此外,富禾生醫也藉由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的實驗室,發展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再生醫學療法開發(脊椎損傷、退化性關節炎)。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臺灣的再生醫學(如幹細胞、免疫細胞培養技術等),和美國、日本、...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阻止97%亞健康者惡化! 糖尿病遠距照護平台Virta獲1.33億美元E輪募資;Anixa新型CAR-T療法IND申請暫停 FDA:要求提交更多訊息
2021-04-20/
環球生技
《臺灣》北榮攜手研華榮家遠距醫療照護再提升今(20)日,臺北榮總宣布攜手研華科技,於板橋榮家佈建遠距會診,4月1日起落實榮家住民「在地醫療」的目標,免除長途跋涉,更可降低高齡長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臺北榮總醫務企管部李偉強主任表示,研華科技於北榮與板橋榮家之間,建構高階遠距醫療軟、硬體設備及專用網路系統,第一階段規劃是從就醫需求最高的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及胃腸科開始。榮家醫務組醫師將視病...
新聞集錦
新冠檢測
博錸生技
博錸攜手日商電化Denka 「一站式」新冠變種病毒檢測開發有成
2021-04-20/
記者 巫芝岳
今(20)日,博錸生技(6572)宣布,其與日本電化株式会社(Denka)共同研發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核酸檢測試劑”IntelliPlex™ SARS-CoV-2VariantAnalysisKit”(RUO),經日本東邦大學醫學部實驗證實可「同時」檢測出是否感染病毒,及該病毒為哪種變異株,有別於其他試劑在陽性反應後再檢測變異病毒。兩公司目標在未來1-2個月內,向各...
新聞集錦
單株抗體
新冠肺炎
Adagio C輪募資獲3.36億美元 攻新冠抗體療法
2021-04-20/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19日,去(2020)年新創的生技公司AdagioTherapeutics宣布完成3.36億美元的C輪募資。該公司表示,資金將用於繼續開發其領先的新冠肺炎(COVID-19)單株抗體候選藥物ADG20,具有應對不斷突變的病毒的潛力。募資由RACapitalManagement領投,跟投的新投資者包括RedmileGroup、FederatedHermes、ForesiteCapital、A...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嬌生
美NIAID所長Fauci:嬌生新冠疫苗有望周五恢復施打
2021-04-20/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8日,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AllergyandInfectiousDiseases,NIAID)所長AnthonyFauci接受採訪時表示,先前因血栓事件而暫停接種嬌生(Johnson&Johnson)單劑式新冠疫苗,預計於本周23日,開會決定嬌生疫苗是否有條件地重新恢復接種。 13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與美國食品與藥物...
新聞集錦
微生物體
帕金森氏症
藥廠、患者齊心!微生物新藥公司4D Pharma攜帕金森氏症患者團體組諮委會
2021-04-20/
記者 吳培安
昨(19)日,致力於微生物體(microbiome)療法研發的4DPharma,宣布與英國帕金森氏症患者團體Parkinson’sUK合作,共同組成患者諮詢委員會(PatientAdvisoryBoard),使4DPharma在帕金森氏症療法的臨床開發中,也能直接取得患者意見的觀點,也讓面臨治療選項有限的患者對這類議題有所警覺。 4DPharma技術長AlexStevenson表示,P...
第一頁
上一頁
724
725
726
727
72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