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順藥腦中風新藥LT3001 中國臨床二期安全性達標、具療效潛力
生技醫藥
NEW
Anavex Life首款阿茲海默症雙標靶口服藥 提交EMA上市申請
生技醫藥
NEW
賽諾菲斥5.9億美元 新加坡首座模組化疫苗工廠落成
生技醫藥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顛覆再生醫學供需市場?! Cytiva結盟Nucleus推客製化細胞培養基服務
2022-01-22/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0日,跨國生命科學服務商美商思拓凡(Cytiva),宣布與細胞培養公司NucleusBiologics簽訂合作,未來將針對細胞/基因療法(cell/genetherapy,CGT)領域,提供客戶特殊需求之客製化細胞培養基設計生產服務。 根據合作協議,Cytiva的客戶將可以透過Nucleus公司NB-AIR平台的XURIMediaAiGuide,獲得客製化細胞培養基的優化建議;也可以利用...
生技醫藥
愛滋病
HIV
2.5億美元HIV假藥流通Gilead起訴22名經銷商
2022-01-22/
記者 彭梓涵
近(19)日,吉立亞醫藥(GileadScience)公告,證實美國當地執法部門半年多調查,於9個州17個地方查獲數萬瓶假冒Gilead商標的愛滋病毒(HIV)藥物,Gilead同時也提供訊息並警示消費者,以識別正確產品。 去年8月Gilead發現,其HIV藥物,有仿冒的藥品正在美國市場上流通,因此啟動民事調查。 據了解這些流通的HIV藥物主要是Biktarvy和 Descovy,且在過去兩年中已...
生技醫藥
癲癇
UCB斥資19億美元併購Zogenix 癲癇產品線再添生力軍
2022-01-21/
記者 巫芝岳
近(19)日,比利時跨國藥廠優時比(UCB),宣布以19億美元收購美國罕病藥物開發公司Zogenix,該交易讓UBC取得Zogenix剛在2020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罕病新藥Fintepla,為其癲癇治療產品現增添生力軍,也是UCB近兩年來,為擴充癲癇產品線的第二項併購案。由於UBC自身的癲癇藥物Vimpat,是目前其唯二兩項暢銷產品之一,且預計今年3月將失去美國的獨賣權,因此這...
生技醫藥
CDMO
Exelead
mRNA
默克7.8億美元收購CDMO商Exelead 再拓mRNA相關生產量能
2022-01-21/
記者 巫芝岳
今(21)日,默克集團(Merck)宣布以7.8億美金現金,收購美國CDMO公司Exelead;這是默克繼2021年初,宣佈收購德國mRNACDMO製造商AmpTec後,又一項擴充mRNA療法、疫苗相關製造能力的動作。Exelead專注於製造高度複雜的注射處方,包括脂質奈米粒子(LNP)的藥物輸送技術,而此技術是用於新冠肺炎和其他適應症之mRNA療法的關鍵配方技術,該公司在充填和包裝等部分,都有超...
生技醫藥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Nature》解密Omicron為何傳染力強? 不靠病毒量高 靠免疫逃逸反應
2022-01-21/
記者 李林璦
新冠Omicron突變株遠超於其他突變株橫行全球,美國時間19日,《Nature》兩項研究指出Omicron突變株感染者的體內病毒量與Delta突變株感染者病毒量相似,但傳染率更高,原因可能是Omicron可以逃避接種疫苗或過去感染過新冠的免疫反應,並發現Omicron的傳染力也較持久,建議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應修改隔離指南。 雖然Omicron突變株在人體內的病毒濃度與Delta突變...
生技醫藥
免疫療法
BioNTech 8億美元攜手Crescendo 獨有小片段抗體開發免疫療法
2022-01-20/
記者 劉馨香
近(10)日,BioNTech宣布與T細胞增強療法藥物開發商CrescendoBiologics合作,開發針對癌症和其他未公開疾病的精準免疫療法。最初的合作協議為期三年,BioNTech將支付Crescendo4000萬美元的預付款,以及研究經費,和超過7.5億美元的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金。而BioNTech將擁有經合作產生的任何產品,其全球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BioNtech希望將其多模式免...
生技醫藥
大數據
AI
美醫療大數據公司Sema4斥6.23億美元 收購GeneDx取百萬表型數據庫
2022-01-20/
記者 彭梓涵
近(18)日,美國AI驅動基因體和臨床數據應用的開發公司Sema4,宣布斥資6.23億美元,收購一家專注於基因檢測和藥物治療測試公司OPKOHealth旗下全資子公司GeneDx,以強化Sema4的數據庫。據了解GeneDx擁有超過30萬個臨床外顯子組(exomes)定序和210萬個有標記的表型(Phenotype)數據庫。 根據協議,Sema4將支付1.5億美元現金與8,000萬股預付款,以及未...
生技醫藥
胃癌
免疫治療
首次突破1年存活期! 晚期胃癌免疫藥物 甫獲TFDA批准一線用藥
2022-01-20/
記者 巫芝岳
台灣胃癌盛行率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九,但死亡人數卻位居第六!且佔比9成以上的HER2陰性晚期胃癌患者,10年來除化療無新藥可用,存活期難以突破1年關卡。今(20)日,國衛院癌研所特聘研究員陳立宗、台北榮總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等專家,於記者會中介紹了食藥署(TFDA)最新批准的免疫藥物,與化療併用讓患者終突破1年存活期、6成患者腫瘤明顯縮小。國衛院癌研所特聘研究員陳立宗表示,國內目前一年約有3,...
生技醫藥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臍帶血
永生異體臍帶血單核球細胞藥物成功治療急性中風洗腎病患 登國際期刊
2022-01-19/
記者 吳培安
今(19)日,永生細胞公司(StemCyte)宣布,其與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神經醫學中心邱琮朗主任團隊合作,使用永生HLA基因全配對臍帶血單核球細胞藥物治療急性中風的多中心臨床1期臨床試驗,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國際再生醫學期刊《CellTransplantation》。 該研究針對45至80歲急性腦中風患者,在患者中風後3到10天內,以靜脈注射方式給予永生的單核球細胞治療藥物。特別注意的是,臨床...
生技醫藥
CAR-T
Arcellx
CAR-T腫瘤療法新銳Arcellx 啟動1億美元IPO
2022-01-19/
記者 巫芝岳
近(14)日,專攻CAR-T細胞治療的生技公司Arcellx,宣佈啟動1億美元的IPO,準備登板那斯達克(Nasdaq)。該公司去(2021)年4月剛完成1.15億美元的C輪募資,其運用特殊CAR-T平台的療法,也在一項臨床一期研究中,顯示了相當優越的療效,近7成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上個月的美國血液學年會(ASH)中,該公司剛發表了其一項CAR-T療法的臨床一期試驗數據,該療法是針對復發或...
生技醫藥
必治妥施貴寶
CAR-T
CAR-T專利戰落幕?BMS上訴槓Gilead無效 錯失12億美元賠償金
2022-01-19/
記者 彭梓涵
必治妥施貴寶(BMS)與吉立亞醫藥(GileadScience)上演多年的CAR-T專利訴訟案,由於專利內容不足以證明Gilead侵權,去年8月Gilead推翻2019年BMS勝訴判決。BMS再一次上訴的結果,於近(15)日出爐,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最終仍裁定BMS專利無效,並表示,「上訴法院不會撤銷Gilead的專利勝訴決定」。此事件始於2017年,BMS旗下JunoTherapeutics指控...
生技醫藥
《Nature》子刊:UCSD解線蟲免疫反應 「zip-1」基因為樞紐 可望助攻人類免疫學
2022-01-19/
記者 巫芝岳
近(10)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科學家,發現一項線蟲用於抵禦病原體的「zip-1」基因,與其轉錄出狀似拉鍊結構的ZIP-1蛋白質,在其免疫反應中扮演樞紐的角色。此發現對於所知甚少的無脊椎動物免疫反應提供了重要見解;且研究中也發現與人類免疫反應相似的受體,可望對人體免疫提供更多發現。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論文指出,目前對於脊椎動物如何抵抗病毒等...
第一頁
上一頁
264
265
266
267
26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