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NEW
Incyte濾泡淋巴瘤抗體療法Monjuvi三期結果佳 提交FDA藥證申請
生技醫藥
NEW
竟天局部麻醉複方乳膏 獲TFDA首發學名藥證
生技醫藥
NEW
基米10月營收年增17% 結盟雷文虎克、拓印尼海外市場布局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大陸生技
建康中國
預防勝於治療
大健康產業
中國政策出臺 定調醫療新方向
2017-05-06/
環球生技
近年來,由於人口老年化,使慢性病、亞健康成為常態,中國國務院日前出台《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並提出,堅持預防為主,建立提早篩選、即早發現等兩項原則,希望由疾病治療邁向健康管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目標指出,期望2020年到2025年,30至70歲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能夠降低10%至20%。未來,優先將患者納入家庭醫...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閻紫宸
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
林口長庚
巴金森氏症
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公布 長庚教授閻紫宸獲獎
2017-05-05/
環球生技
106年,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日前公布,由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教授閻紫宸獲獎。閻紫宸於6日至第22屆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中受獎,並發表專題演說。閻紫宸現為林口分子影像轉譯研究中心主任。近年來,她率領團隊發表國際期刊論文逾百篇。並於2012年,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的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金獎。2014年6月,長庚團隊研發AV-133正子影像技術,這項技術能夠即早發現,腦中的黑質細胞是否凋亡,並確診...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諾華
Novartis
CAR-T
Celyad
bluebird bio
搶當CAR-T療法領頭羊 諾華動作頻頻
2017-05-05/
環球生技
5月2日,位在比利時,專注細胞治療的Celyad宣布,將透過非專屬授權,授予諾華(Novartis)該公司開發的CAR-T技術,用於諾華兩個未公開的標靶。包括預付款以及利用授權技術開發出的產品銷售提成在內,此交易潛在價值為9,600萬美元。根據協議,諾華享有擴大該技術應用到其它靶點和/或將非專屬授權轉為專屬授權的選擇權。Celyad則保留將該CAR-T技術授予其他單位的權利。同一天,位在美國的bl...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幹細胞
缺血性中風
多功能幹細胞
神經再生
損傷大腦分離之多能幹細胞 助缺血性中風神經再生
2017-05-05/
環球生技
一項來自日本兵庫醫科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在經歷缺血性中風損傷後,機體中一種特殊的幹細胞會分化、成熟並形成神經元細胞,以幫助修復大腦的損傷。相關研究成果於4月19日,刊載於《StemCellsandDevelopment》。研究者利用老年中風患者為進行治療而移除的大腦組織進行研究,發現缺血性損傷誘導之多功能幹細胞(ischemia-inducedmultipotentstemcells,iS...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阿茲海默症
中研院
胜肽
中研院開發胜肽鼻噴劑 有望延緩阿茲海默症
2017-05-04/
記者 蔡立勳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阿茲海默症患者數急遽增加,不少國際藥廠投入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開發,卻屢傳挫敗,科學家至今仍積極尋找能有效治療,甚至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解方。中央研究院於今(4)日表示,由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佩燁,以及前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杜邦憲設計出的R8-Aβ(25-35)-PEI胜肽,透過鼻腔進行治療,可望用於預防阿茲海默症,或減緩發病。該成果於今年3月29日發表在《歐洲分子生物組...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美國國家科學院
NAS
中研院陳建仁及朱敬一院士 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7-05-03/
環球生技
國國家科學院(NAS)昨(2)日晚間,公布最新入選的84名院士及21名外籍院士名單。中央研究院陳建仁院士中央研究院陳建仁院士及朱敬一院士,以其傑出的學術研究貢獻,榮獲2017年NAS外籍院士。NAS目前有2,290位院士與475位外籍院士,其中近200位曾榮獲諾貝爾獎。副總統陳建仁之研究專長為流行病學、人類遺傳學、公共衛生以及預防醫學,於臺大任教期間建立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開創台灣分子流行病研究之...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生物相似藥
台康生技
乳癌
胃癌
劉理成
台康生物相似藥 歐洲一期臨床成功
2017-05-03/
環球生技
台康生技(6589)公布旗下用於乳癌與胃癌治療的EG12014(trastuzumab生物相似藥),在歐洲人體一期臨床藥物試驗解盲結果,達到試驗設定之主要指標。EG12014與原廠羅氏在歐洲及美國生產的賀癌平®(Herceptin®)各組相比較,皆呈現生體相等性(藥物被利用的濃度比率和原廠對照藥相當)。這是台灣第一家在歐洲完成生物相似藥一期臨床試驗的生技公司,接下來亦可跳過二期,將...
Bio Taiwan
台灣生技月
BioTaiwan 2017 Promotion Video
2017-05-03/
環球生技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TaiwanBioIndustryOrganization)成立於1989年,為台灣歷史最優久,且涵蓋最多產業及學術代表的生技專業團體,主要任務就是協助推動生技廠商與國內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本會會員包含許多根基穩固的資深廠商、新興生技公司、學術研究機構及政府單位代表等。每年除了舉辦各項研討會、訓練課程及產業交流等活動,其中最受矚目的包括主辦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生技展覽-台灣生技月...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疾管署
基亞疫苗
蛇毒血清
疾管署兩疫苗技術 技轉基亞疫苗
2017-05-02/
環球生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於今(2)日宣佈,為落實疫苗及生物製劑產製技術在國內生根,並促進生技產業發展,疾管署於去年公開評選符合技術轉移條件的國內廠商,最終由基亞疫苗(6547)獲選,並於今年4月27日簽訂「卡介苗(BCG)產製技術」,以及「抗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產製技術」兩項技術之非專屬授權契約。卡介苗主要為避免因感染結核菌發生嚴重結核病。1975年,疾管署成功產製出穩定的凍結乾燥卡介苗並提供國人使用,...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藥明康得
明碼生物科技
基因體大數據
淡馬錫
雲鋒基金
Amgen Ventures
完成7,500萬美元B輪融資 明碼生技加速基因體大數據應用
2017-05-02/
環球生技
作為致力於打造基因體大資料標準化管理平台的全球基因體學研發服務商(CGO),藥明康得集團企業明碼生物科技(WuXiNextCODE)於今(2)日宣佈,公司已從現有的投資者及合作夥伴等機構,獲得7,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明碼生物科技由藥明康得基因w體學中心和精準醫學大資料分析的領導者冰島NextCODEHealth整合成立。本次融資的投資方由淡馬錫(Temasek)、雲鋒基金(YunfengCap...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發展醫療大數據產業要這樣玩! 中國政府牽頭多家上市公司組建“國家隊”
2017-05-01/
記者 王柏豪
外電報導,中國國家衛計委牽頭成立中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安全管理委員會」,在四月內連續負責組建和監督兩集團公司組建“國家隊”,以確保集團公司履行國家使命,建設國家試點項目,推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已4月27日宣布在北京籌備組建,成員單位包括神州數位控股、工商銀行、中科院控股、中國電信等13家國企和知名上市公司。這是繼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癌細胞
血液檢查
腫瘤細胞
新型血液檢查 早一年發現癌細胞
2017-05-01/
環球生技
當X射線或電腦斷層掃描(CT)都無法測出腫瘤細胞的時候,英國的科學家已經可以透過血液檢查瞭解患者身上有無癌細胞。這一發現對醫生和患者來說都是好消息,為患者爭取了治療時間。雖然此次研究目標是肺癌,但由於研究方式非常基礎,因此也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癌症。在此次研究中,英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採樣肺癌患者於腫瘤切除時的血液樣本,他們找到缺陷的DNA,並為每一個患者製作了癌症基因「指紋」。在手術後的3個月再...
第一頁
上一頁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